|李长空:春暖花开(组诗)_艺品新春_推荐专题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编者按:
为迎接2018年的春节,中国文艺评论网特别策划“诗意的春天”专题约稿。自2月2日发出征稿以来,陆续收到近百份作品,包括影评、剧评、书评、乐评及诗歌、散文、摄影作品等,经过仔细筛选、审校,我们将陆续推出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诗意的春天”专题作品第1期为《红海行动》影评(点击查看),第2期为顾春芳(笔名四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现代诗《早春》《云在青天》《燕南园》等(点击查看)。
第3期为李家庆(笔名李长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组诗《春暖花开》。请看诗人笔下的迎春花、杏花、桃花、油菜花、玉兰花、月季花、杜鹃花。更有著名画家陈履生的迎春花一组……
春暖花开(组诗)
李长空
●迎春花
站在料峭的季节,你默默地数着
立春的日子。残雪还挂在枝头,你就
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挥舞着鹅黄的
旗帜,抢在百花前头报春来了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絮抽出了
嫩芽。它们用整个冬季的酝酿
共同滴大地一身的绿。一层层清脆的
鸟鸣,唤醒漫山遍野香喷喷的阳光
炫染着世界的缤纷与妖媚
你看见希望在无垠的原野上奔跑
遂微笑着毫不犹豫地凋谢了,留给世人
难解的心思,一任黄鹂在枝头鸣啾
《青黄堤上醉华纱》,178×96cm,2015
陈履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暖日晴云》,178×96cm,2015
陈履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陈履生画丈二迎春《律向韶阳变》
●杏花
我还能说什么,第一缕春光
又是你从阴冷的篱墙中泄出,轻易地
刺痛了我们的双眼:太在意别人的
思想和目光了,我们的生命习惯了
承受和隐忍不言,竟一直不懂得
活着,短暂的美丽要让灵魂呈现出光亮
坚定地,坚定地,你爬上了篱墙
在世俗的风寒中,把一生的梦幻都倾尽在
绽放的一瞬,教人找不到一丝严冬留下的
创伤。你独自亮着,连世界也显得
格外灿烂。你的喜悦和热爱都积蓄在
你枝头,不断地把幽香向外扩张、延伸
那纯真而明亮的瞳孔,清澈了谁内心深处的
混乱和迷惘,纯洁了谁被红尘的
泥泞和肮脏污染了的梦想
我的感动,在经过你时,极深,极远
甚至能触到你那比梦境更遥远的气息
我相信:春天是禁锢不了的
它就植在我们的泪腺里,植在我们的
心灵里。这个春天,我还能说什么
一枝超脱的精灵使我沉默
●桃花
闭上眼睛,我看见你的笑靥
在田野,在山岗,在灿烂的梦里
你低头含羞的温柔
击中了我的心脏
蝴蝶来了,蜜蜂来了,一缕春风
粉红地笑着。躺在三月的怀里
月亮也开始发芽
将我内心的秘密播撒
你摇曳着,骨朵一瓣一瓣的开
一朵一朵的亮。你水灵灵的目光
凝望着恋人,在布谷声中
等候着成熟的果实
灼灼的嫁衣燃烧在生命的春天
一杯桃花酒醉成生生世世的情缘
●油菜花
那些小小的油菜籽,在冻土里
倔强地生根拔芽。她们从不认为
自己卑微,总是高昂着头
在田野中孤傲地生长、开花
汇聚成金黄的海洋
翩翩的蜂蝶点亮庄稼人浪漫的梦
纯真的爱情和油菜花一样缠绵
这些黄金般富有的花朵
酿造出人世间最甜美的蜜
每到春天,我就期望能像蜂蝶般
飞回故乡再次躺在她们的怀中
在一滴清泪里
延续我们的故事
●玉兰花
拒绝被庸俗化,你远离漫天的尘埃
去深山幽谷坐看云卷云舒
卧听溪流潺潺。从风尘中走来的
君子,在清风中绽放纯洁和朴素
蓝莹莹的天空、洁净的阳光和山林的
鸟语,把你一次次地投进滤镜
滤出恬淡滤出安宁滤出悠然
心灵的醇香在山野间静静地弥漫
我疲惫的心灵渴望寻觅一方荫凉
让山泉漂洗它的浮躁和空虚
躺下来,就变成一株与世无争的
玉兰花,安静地在山泉边绽放
●月季花
守信一个对苍天许下的诺言
你化为一团烈火,不分季节地噼里啪啦
燃烧着,一朵,一朵,又一朵
如同壮怀激烈的勇士,前赴后继
不经意间,就被一抹闪亮的色彩
一个热烈地绽放的笑靥,一下子撬开了
紧闭的心扉。如同我们的爱情
甚至来不及大口地呼吸
走在民间的路上,总有一团
芬芳的火焰向我们奔来
像乐观的诗句,常常开在梦里
●杜鹃花
春天的号角刚吹响,你就呼拉拉地
站在山岭上,傲视着那些富贵的花朵
以火的姿态燃烧,以火的姿态熄灭
让整整一个季节灿烂无比
每年清明,山下村口总有一位姑娘
在眺望在徘徊。她的四周生长着杜鹃
它们的花儿开的和山上的一样猩红
【作者简介】李家庆,笔名李长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词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学报》《新大陆诗刊》等海内外600余种刊物,获得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大奖赛诗歌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部分作品被译往海外、选入新课标教材及中学语文试卷。著作出版有《李长空诗选》《李长空诗论选》《迷乱的星空》《尘世书》《镣铐之舞——李长空诗词辞赋选》《灯下漫笔》等十余种诗文集。
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