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中秋艺评>正文

【中秋艺评·最佳人气奖】张九龄《望月怀远》:风月无古今

2016-09-23 阅读: 来源: 作者: 收藏

  编者按:中国文艺评论网独家策划2016年中秋文艺微评活动获奖作品

  最佳人气奖“皓月”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都是咏月的名篇。从古至今,中秋月是文人永远谈不完的话题,是他们承载全部情感的咏叹调。每到这一天的月色,钝化的我们会变得敏感起来;这一天的月色,会让我们轻易就动了感情。特别是那些早已习惯了异乡漂泊的游子,在这一刻,会忽生孤独和感伤。这一轮月,承载了人类太多的心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百年来,人,是不同的人,但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千百年来,寄意的永远是同样朴素的情感。而每到这个时候,我最喜欢朗诵的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该诗历来是中秋咏诵的名篇。题目中 “望”“怀”两个字,正是本诗的诗眼,从具象的“望”到意象的“怀”,通过这二个字自然而然地引出“大海”“明月”“情人”“烛光”等一幅幅美丽画卷,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蕴含着密切的联系。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天心月圆。开篇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在此时交融,集中迸发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何等壮阔的笔力!诗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开阔、壮美的世界。一个“生”字,写出海与月的交相辉映,在视角上又是无限的空间拓展,不仅体现海水的绵绵不绝之势,更因为有天上明月的衬托,生动地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自然场景;一个“共”字,写出即便“天涯”这么遥不可及的距离,但是在万家团圆这样的佳节,心却是相连的,是没有距离的。在这里,作者很娴熟地运用变焦的手法,很快把画面从远镜头转成近镜头,浑然天成,没有留下任何破绽。之前的二句可以说象传统水墨,侧重的是渲染和意境的质感,之后的句子却如工笔画,是素描,“巧密而精细”地描写情人思念的心情和具体场景,以“怨”“起”两字为引,表达诗人哀而不伤的复杂情愫。孔子提到的诗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思想在这里正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和表达。

  很多人都把这首诗与诗人《感遇》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把中秋思念爱人这种单纯炽烈的感情硬生生安上诗人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的寄意抒怀,但是我一直拒绝这样的思维角度,还是希望这是中秋节作者怀念远方爱人一首单纯的情诗。因为它是纯净的,诗意的。通篇弥漫着是一种想见见不到的哀愁,但又是如此淡淡的,轻轻的,无法说清楚的情思。“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既然无法把这么美的月光送给远方的爱人,不如回到梦里去,也许能邂逅,也许梦中有更多我们想不到的故事和惊喜,这是多么美的寄意!多么纯粹的一种感情表达。读这首诗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大学时代,中秋时节,一个人在宿舍之时,心中萦漫的,也是这样一股莫可名状的孤独与忧伤,但是,在这些孤独与忧伤的背后,多了几分少年浪漫的诗意和闲愁。

(文/蔡晓玲)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