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微信公号”,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LxSchj3vXP22oKNgzCPfFg)
作为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的展演项目,豫剧现代戏《我的娘·我的根》可以说是兵团豫剧近年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走出去”的一种文化自信与高度自觉,同时也是石河子市豫剧团作为地方剧团面向全国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展演。不可置否,在当前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背景之下,如何贴近新时代、实现传统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如何让一部地方性剧目走进全国观众的关注视野?如何深入挖掘与呈现兵团文化、让兵团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直以来都是兵团各文艺团体着力解决、力图求新求变的焦点重点。
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豫剧现代戏《我的娘·我的根》扎根于兵团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着眼兵团屯垦与戍边文化特征,深入基层农牧团场连队,从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等生活中去取材、去不断挖掘足以彰显兵团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符号与时代元素,继而实现了一部地方剧目从地方到全国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与成长。
豫剧现代戏《我的娘·我的根》以讲述兵团人自己的故事为叙事核心,深刻再现了老一辈兵团人的精神面貌和理想信念。剧中展现的是铁秀英、曹德法、大嗓门等一批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垦战士晚年时刻追忆兵团初创时期的拓荒岁月、以及发生在他们年轻时的儿女情长与家长里短,恰如朗朗上口又饱含深情的戏文体现的那样,“兵团是我家,埋着我青春,汗水洒这里,低头苦耕耘。”可以说,正是这些军垦战士当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边疆大地,以满怀豪情的青春与无私奉献的一生完满地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核;正是他们坚持对真、善、美及未来的执着、以及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擎天撼地的悲壮美、人性美与人情美使得剧中的人物愈发光彩照人、愈发感人至深。
《我的娘·我的根》选取豫剧这种国人喜闻乐见、在新疆、在兵团乃至全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样式,为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提供了可能和展示的空间。同时作为河南豫剧院首个援疆剧目,《我的娘·我的根》凭借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全国性舞台,以更加饱满与开放的姿态参加了以“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展示豫剧名家名剧风采”为主题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这种基于河南豫剧院“抱团发展,实现共赢”的理念,主动参与这种联盟式的展演与推广,不仅助力于不断提升现代豫剧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同时更加彰显了兵团豫剧特有的地域气韵与艺术魅力。
如上所述,不难发现,以兵团精神为底色加上丰富的地域元素编演而成的豫剧现代戏《我的娘·我的根》正在被兵团人寄予了厚望与情感的寄托,其必将借助一次次展演、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展示和传播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兵团精神在新时代所焕发的巨大感召力,从而让富有浑厚历史感与时代记忆的兵团故事越发深入人心。
(作者:张凡,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