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党领导下的戏曲文学创作:诗人兴会更无前

2021-04-29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安葵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文艺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wyb.chinawriter.com.cn/content/202104/26/content59567.html

 

诗人兴会更无前

——党领导下的戏曲文学创作

  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政治理念,《诗经》成为传统文化和治国理政的经典;屈原以来历代的伟大诗人为人民所崇敬;文人的吟诵和民间的歌唱互相吸收,瑰丽的文字与优美的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诗歌的洪流。中国戏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戏曲称为剧诗。

  在古代,戏曲是戏剧诗人和广大民众表达感情的手段。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强烈批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单刀会》中又抒发了“大江东去浪千叠”的英雄豪情。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理想愿望。到了近代,剧作家则在作品中表达了清醒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民族危亡的现实,他们发出沉痛的呼喊。“恨不能乱臣贼子刀刀斩!”(汪笑侬《哭祖庙》)“空洒英雄泪,徒教热血燃!”(黄吉安《金牌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具有新思想的剧作家则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各个历史时期,书写了前无古人的戏剧诗篇。

  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央苏区,文艺工作者就用群众熟悉的戏曲曲调抒发战斗的豪情。如用传统京剧《空城计》的曲调演唱《毛泽东空城计》,用京剧的曲调唱《骂蒋介石》。用瑞河戏的曲调演唱《新十字写》:“一字写来一条龙,赤卫队员真英雄。机智勇敢去作战,奋勇杀敌大冲锋。二字写来一条河,妇女齐学杨令婆,送夫教子去参战,巧设竹签把敌破……”

  在日寇侵占中国土地、蹂躏中国人民的时期,戏剧诗人站在抗战队伍的前头,发出愤怒的吼声。田汉创作了《江汉渔歌》《新会缘桥》等作品,梅兰芳、周信芳等爱国艺人创作演出了《抗金兵》和《明末遗恨》《徽钦二帝》等作品,借用历史题材鼓舞群众进行英勇的斗争,“歌台深处筑心防”(田汉诗)。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解放区完全展现出一片新天地。新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紧密结合,创作出一批歌颂新生活的作品。如《十二把镰刀》写王二夫妻为部队开荒打镰刀,“风箱煽得快,越煽越精神。”他们唱:“世上的事儿有千万,第一名要算我们劳动人。”在《兄妹开荒》中,他们唱道:“边区边区地呀地方好,劳动英雄真呀真不少。行行都能把状元出,当一个农业英雄真呀荣耀。”秧歌剧《白毛女》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巨变: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兄妹开荒》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新中国的建立,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摆脱了受帝国主义欺侮的耻辱,更激发了戏剧诗人的创作热情。他们首先是通过表现现代生活、描写现代人物来表达对新生活的歌颂。婚姻爱情是传统戏曲经常表现的题材,在新社会,婚姻爱情方式和心态的变化表现了社会制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变化。“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刘巧儿的这一句唱词,在今天看来似乎很普通,但在当时具有惊天动地的意义。几千年来,自由婚姻、自主爱情是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的向往,但谁敢这样大声地说出来?又怎么能够实现?到新社会才真正实现。所以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唱腔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广为传唱。眉户《梁秋燕》、吕剧《李二嫂改嫁》等都是通过主人公曲折斗争后取得的胜利,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喜悦和热爱。

  1958年,毛泽东曾引用清代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唤各类人才发挥创造热情,解放思想,开辟新天地。戏曲创作,特别是现代戏创作出现了新的热潮。这时期出现的有些作品艺术上不成熟,但一些生活积累丰厚的剧作家的作品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如杨兰春创作、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出的《朝阳沟》就成为优秀的保留剧目。作品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民族美好传统道德的继承,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亲家母,你坐下,咱们拉拉知心话。”每当台上唱时,台下都有观众呼应。银环赞美朝阳沟景物的大段唱腔则充分表现了新一代青年热爱农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澎湃感情。

《朝阳沟》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社会生活的变化可谓一步一层天,戏曲作家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在一系列作品中,描绘了蓬勃发展的新生活的图景,表现了人民奔向新生活的热情。《六斤县长》《八品官》《榨油坊风情》《红果红了》《倒霉大叔的婚事》《十二月等郎》《西京故事》《花儿声声》《挑山女人》《河西村的故事》《桃花烟雨》……作品中流淌着汗水、泪水,更洋溢着笑声、心声。

  在各剧种的传统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美丽的民间故事,是历代群众智慧的结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新文艺工作者由于受旧观念影响,不愿到戏曲剧团工作,但在党的教育和新生活的推动下,很快转变了观念,他们与戏曲艺人紧密结合,从传统剧目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把自己的才华融汇到改编的传统剧目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观照这些故事,发扬精华,剔除糟粕,使其焕发出更能体现人民情感的诗意,他们的诗句凭借戏曲舞台得以更广泛的流传。《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群众所喜爱,也得到世界人民的赞赏。剧作家重新挖掘传统剧目中悲剧和喜剧的意蕴,《团圆之后》《春草闯堂》《连升三级》《屠夫状元》《卷席筒》《唐知县审诰命》……彰显了中国戏曲美学丰富的内涵。

  2001年,中国申报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中国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工作。青春版《牡丹亭》以及许多按“守正创新”思想挖掘整理的剧目,使古老的昆曲焕发了“青春”。2018年至2020年,全国348个戏曲剧种齐聚江苏昆山展示演出,这是戏曲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举,彰显了戏曲艺术的多样性之美。昆曲的典雅,京剧的规范,豫剧的淳朴,花鼓戏的烂漫,藏剧的高原气魄,蒙古剧的草原胸襟;历史题材的雄浑,民间生活题材的清新;悲剧的震撼力,喜剧的辛辣和幽默……“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使各地区、各民族的剧作家、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国诗歌有咏史、怀古的传统,当代戏曲作家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更大创造力,以新的历史观和浓郁的诗情写出了许多沉郁、阔大的史剧。《秋风辞》《新亭泪》《司马迁》《南唐遗事》《曹操与杨修》《马陵道》《班昭》《胡风汉月》《廉吏于成龙》《傅山进京》……对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崇高精神与时代局限,发出深刻的赞叹。这些作品吸取了历史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不是历史的图解,而是生动的咏史诗。看这些历史剧,我们感到,只有今天的剧作家才能如此客观全面而又充满同情地塑造历史人物。

《廉吏于成龙》

  田汉在《关汉卿》中为关汉卿写了一曲《双飞蝶》,其中一句唱词是“长与英雄共魂魄”。这也是当代剧作家共同的追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过历史的淘洗,无数民族的英雄人物风韵长存。许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敢于牺牲自己承担国家兴亡重任的英雄人物被搬上了舞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屈原、岳飞、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袁崇焕、谭嗣同……以及各地很多历史文化名人,生动地说明,我们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出现过无数堪称民族脊梁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彪炳千古。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历史文化名人在过去的戏曲舞台上很少正面表现,这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过去的戏曲作者和演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对这类人物难以把握;二是传统戏曲虽然一直努力承担“高台教化”的责任,但主要还是大众的娱乐手段,所以不宜演出思想过于高深的作品。我们党重视文艺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而群众的文化水平也不断取得显著提高,所以这一类作品才涌现出来。但如何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更好地结合,如何做到雅俗共赏,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和在创作实践中不懈努力的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而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后仍健在的老一辈革命家,也为人民的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但在戏曲舞台上表现他们难度更大。从1958年前后的“回忆革命史”,到打倒“四人帮”之后的“歌颂老一代”,戏曲艺术家不断寻求表现革命前辈的艺术突破。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刘胡兰》《红色的种子》《金沙江畔》《八一风暴》《六号门》《芦荡火种》《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到七八十年代和之后的《报童之歌》《三月春潮》《南天柱》《西安事变》《虎将军》《布衣毛润之》……众多革命战士和领袖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新的光彩,这些人物为戏曲舞台从来所未有,戏剧诗人对他们的歌颂表达了人民最真挚的感情,演奏出时代的强音。

《西安事变》

  新世纪以来,在农村、工业界和科学界,都出现了许多英模人物,人们对革命历史和新中国史的研究也更为深入,于是一批新的英模人物和革命先烈的形象又鲜亮登场。革命前辈李大钊、鲁迅、方志敏、向警予、彭湃、叶挺等;新中国成立后的英模人物焦裕禄、谷文昌、张富清、李四光、马寅初、李保国、邓稼先、郭永怀、樊锦诗、黄文秀等,都被各剧种搬上了舞台。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焦裕禄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李保国领导学生把“论文”写在农村的大地上,樊锦诗把毕生心血倾注在敦煌。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看到一代接一代人继续走好长征路。他们的襟怀,他们的思想境界,引起戏剧诗人由衷的赞美。

《焦裕禄》

《李保国》

  在党的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新中国的戏曲艺术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戏曲创作与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生活在英雄辈出的时代,戏曲创作要酿造出富有时代韵味的醇酒,还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既涌现出钟南山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有无数年轻一代白衣执甲,做出伟大奉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扶贫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能力和雄心要靠扎实的生活积累和长期的艺术修养。我们既要满腔热情,又要避免浮躁,在提高作品的质量上下实实在在的功夫。“社会的色彩有多么斑斓,文艺作品的色彩就应该有多么斑斓;社会的情境有多么丰富,文艺作品的情境就应该有多么丰富;社会的韵味有多么淳厚,文艺作品的韵味就应该有多么淳厚。”我们创作的题材应该更加开阔,剧作家应能敏锐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戏曲工作者更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高表现新生活、新人物的能力,让我们的戏剧诗篇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作者: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延伸阅读:

  戏曲美学与表演特点

  诗、史、哲:昆曲改编古典剧作的三重世界(安葵)

  “能动的理论”:郭汉城先生戏曲研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