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传统戏曲教学来说,同样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戏曲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曲教学主要通过网络展开。
戏曲人才培养最主要的课程是专业主修剧目课,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如何上好这门课至关重要。京剧剧目课教学,向来是以“口传心授”为其手段,由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唱、念,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形体表演,这样一点一滴完整地学下来一出剧目,讲究的是面对面、心对心的传授技艺及方法。但在网络时代,如何让这种古老传统的方法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实践给了我们一次探索机会。
中国戏曲学院马笑老师在进行“云教学”录制
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模式与网络进行融合
建立“云课堂”,随时督促学习。剧目课教学一般为小课堂,每名老师一般教授2名至4名学生。同样,网络授课仍然按照小课堂的模式。师生们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平台建立网络课堂,在这个网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样可以“面对面”,在这个云空间中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艺,督促学生坚持练习腿腰等基本功。其间,网络教学的优势也逐渐显现。以往的课程,每周师生见一次面,其余时间就基本靠学生自修。而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要求学生每天把练功、背戏、调嗓的音频、视频发送到课堂群,无形中有效督促了学生必须练、必须唱。
增加预习环节,促进主动思考。在开课前,增加预习环节。为了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会提前布置查找剧目文献资料的工作,一方面训练学生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锻炼他们培养开阔眼界的意识。对于课堂上即将学习的剧目的历史背景、故事梗概,出自哪个朝代、哪本著作,整体艺术特点和风格是什么,让学生带着思考自觉地去了解剧目的来龙去脉,进行初步的人物分析。在以往的剧目课进行中,这部分一般是开课后由老师在课堂上先进行讲解,网络教学换作学生先查阅资料,老师再作讲解补充的模式,对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更好地从理解人物的角度展开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采取因势利导策略,灵活开展教学。京剧表演专业主修剧目课教学,一般分文戏和武戏两大类,文戏偏重唱念,形体表演较少。从网络授课的状况来看,虽然整体都面临网络的迟滞或卡顿等问题,但唱念的教学相对来说开展得还算顺畅;而对于武戏来说,动作多且幅度大,通过网络授课难度较高,存在视频角度、肢体方位难以达到准确视觉效果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此时,教学人员要因势利导,首先保证基本素质训练,督促学生提高技术能力练习的强度。与此同时,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加强武戏学生的文戏练习。京剧行当中,武净、武生、武丑、武旦都是以武戏见长,以翻、扑、跌、打舞蹈性、技巧性强为行当特点,而文戏基础、唱念功相对薄弱。以往教师即便会安排文戏的学戏,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达不到提高唱念水平的效果。网络教学恰巧能够对武戏演员的唱念功夫进行细致打磨。
拓展教学思路,打破传统进行创新
加强观摩,开阔眼界。专业主修剧目课教学的目的,一般来讲就是使学生学会一出剧目,解决这一出剧目中的四功五法的问题。网络课堂给了学生开阔眼界、掌握多元化知识的机会。我们常说“百练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演”,观摩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看得多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起到提升自身艺术水准的作用。疫情期间,一些文艺院团及戏曲公众号平台发布了大量优秀剧目音频和视频,其间,我们定期布置学生观摩,包括本行当和其他行当,以及各个时代的名家剧目等。在观摩前,我们向学生提出指导性的方向,看什么、怎么看,并要求看完每出戏后写出观后感,随后还会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逐渐看出门道,并对作品产生自己的观点。
培养阅读思考能力。剧目观摩是最直接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业内一些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阅读方向重点是各流派创始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当年各流派创立的理论基础。比如,侯喜瑞谈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之分,刘奎官谈得意名作《通天犀》等。每次阅读后都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核心观点进行深入思考。通过阅读,使得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一出戏,同时拓宽了理论知识面和思路。可以说,多看、多学、多知、多懂,让学生实现了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锻炼写作、交流能力。这是让剧目课堂得以进一步延伸的探索。以上所说的观摩网络剧目、阅读专业相关文章时,我们都要求学生以文字形式把要点记录下来,并且在课堂上谈心得体会、谈认知和不足。文化课是戏曲演员比较薄弱的环节,大部分人比较害怕写作。我们鼓励学生拿起笔、动起脑,学生虽然是被动地拿起笔,但从语无伦次到表述逐渐顺畅,成效还是很明显的,这对于剧目的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举行《定格动画》线上讲座
实施有效的教学监控与督导
网络教学对于戏曲教育来说是一个新尝试,网络课堂的管理同样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学院统一部署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分层级全面督导教学课堂。我们把督导工作下到最基层,以班级为单位,每名学生要把每次课的授课视频截图上传到班级群,由班主任每天将课堂截图汇总提交至京剧系“疫情防控授课督导群”。每名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分好工,进入各班文戏组、武戏组的每一个剧目课堂群,系主任、副主任同样分工到各个小课堂群,一竿子插到底,确保每个课堂都有系主任或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或班主任。每天上课的时候,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会与授课教师同时出现在课堂群中,从而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同时也利用短暂的时间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
戏曲人才培养的专业主修课堂教学都是以小课堂为主,包括京剧表演专业的剧目课是分行当来进行的,京剧器乐专业主修课同样是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板鼓等不同的乐器来分为小课堂教学。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京剧表演、京剧器乐两个专业主修课小课堂共有191个之多,体现出京剧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这两个专业的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勇,一切从学生学业出发,坚持口传心授,努力融合网络优势,拓展教学思路,在探索中采取了适合师生的最有效的授课方法,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努力保证“云课堂”的教学质量,不让学生的学业受到疫情太大的冲击。当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网络教学的局限,对于戏曲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舞台实践无法正常进行,大量的彩排课程只能等到学生返校后才能完成。
(文中图片来源于“中国戏曲学院”微信公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