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话剧《战“疫”2020》:植根现实土壤,讴歌民族大义(周思明)

2020-06-18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周思明 收藏

植根现实土壤,讴歌民族大义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作为广东艺术剧院的复演剧目,《战“疫”2020》成为全国首部抗疫题材话剧。作品以纪实的方式,讲述了广东医疗队驰援武汉,无私无畏、不惧生死的抗疫故事。

  从审美角度看,话剧《战“疫”2020》以纪实的方式,用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幅幅生动画面,呈现了抗疫过程中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大美大爱。例如“封城”单元,再现了2020年初病毒肆虐,武汉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青年医生郝帅等医护人员忙于抢救病人的情景;郝帅的妻子、武汉某街道办事处书记马雅丽等基层干部,则劝回了一拨拨赶在封城令生效前出城的民众。

  再如“驰援”单元,呈现了广东省医疗队除夕夜吹响集结号,连夜奔赴武汉支援的场景。2003年曾经历“非典”的广东专家丁穗兰,再次走上抗疫第一线。许多年轻医生,也纷纷报名支援。“战疫”单元,讲述了两地医生携手抗疫,白衣天使共同为生命而战的故事。街道干部下沉一线,为解决居民的“温度”和“肚子”等问题不遗余力。普通民众留守武汉,互帮互助,也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一幕幕,一场场,真实再现了你我共同经历的抗疫“进行时”。

  全剧主题积极、立意新颖,紧扣时代贴近生活,抓住精彩瞬间和片段,反映了白衣天使、街道干部、志愿者和普通民众勇敢逆行的精神,讴歌了民族大义。悲壮、激昂、向上、向善的氛围,让人感动和共鸣。再加上多媒体的灵活运用,营造了医院病房、百姓房屋的现场感,让观众身临其境。演员表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尤其是特邀加盟的援鄂医疗队员,进行了本色演绎,更为该剧增添了真实感人的力量。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离开现实存在的肥沃土壤,艺术就会被抽空为无决断的“审美冷淡”,艺术的超越之维也会蜕变为无聊的文字游戏;放弃“超越存在”的冲动与努力,艺术就会委顿为媚俗的狂欢,艺术的生命之源也会被风干为封闭的“实存”。从这个意义上看,话剧《战“疫”2020》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广东文艺工作者及时反映当下全民抗疫的英勇斗争,创作推出了全国首部抗疫题材话剧作品;二是特邀广东援鄂医疗队员与广东艺术家联袂演出;三是率先使用线上发布形式,让全国观众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该剧。

  相对而言,及时反映当下,创作一部成功的现实题材作品,是很有难度的。主创团队不仅采访了众多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还积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下沉社区一线的党员干部、大学生、快递员等,对于这些角色,创作团队都花费了大量工夫,反复揣摩体验,力求真实还原。从而,使这部剧的“纪实”特色在舞台上得以生动体现。

  话剧《战“疫”2020》主创团队逆消费主义思潮而动,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引领,脚踏实地进行从生活到艺术的规范创作,值得肯定。他们以文艺创作的工匠精神严格自律,尊重生活,淬炼艺术,其“现实”姿态与“主义”坚守,令人肃然起敬。这种坚守,表现在将历史与现实的艰难、困苦、磨砺,转化为奋斗、理想、信念的诚意与执着,也表现在用充满魅力的话剧艺术还原并升华现实人生。正因如此,这部话剧才具备了崇高意识与审美趣味,并最终化为“灵魂的声音”。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说,对当今中国的作家、艺术家来说,世界在远方,世界更在脚下,我们深刻意识到,越是全球化,越需要坚持民族文化的根性和本位,越需要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而越具有文化自信,我们也就越加开放和包容,更强烈地认识到中国作家艺术家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文化责任。话剧《战“疫”2020》的成功启发我们,中国文艺工作者只有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统领,深刻认识民族历史和中国经验,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方向,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伟大实践,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文中图片来源于“广东艺术剧院”搜狐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周思明,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歌词创作融入时代发展洪流(周思明)

  《两地书》:滚烫文字致敬最耀眼中国人(周思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