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大国之翼”,话剧题材开拓的现在进行时(郑荣健)

2019-06-01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郑荣健 收藏

  话剧《追梦云天》所展现出来的时代感、科技感,是我的看戏经历中从未有过的。或许更恰切地说,它像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科幻片。舞台上,人物干练简洁的着装、各种闪烁的仪表设备、炫酷的试验模拟等,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所涉航空工业题材及舞台呈现出来的新手段、新语汇、新风格,映照时代发展带来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技巧的新生长。

  航空工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大型民用客机的制造,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自“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首飞中国第一架飞机起,中国人追逐翱翔蓝天的梦想就从未停止过。某种意义上,这已成为民族自强、国家崛起的重要象征;制造民用大型客机,更成为展示民族自信、展现国家形象的重大工程项目,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此为题材推出的话剧《追梦云天》(王俭编剧、胡宗琪导演),可以说是与时代同步,体现出戏剧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

  这部话剧讲了什么呢?它以飞机设计工程师唐瑛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大飞机研发制造的艰辛以及航空制造业的成长变迁、改革发展,展现了老中青几代航空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研发条件下艰苦奋斗、精益求精、长期奉献的“大飞机精神”,塑造了以郑天行、杜根宝、唐瑛、许新华、高子健、杜小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和航空人的鲜明形象。在工业题材戏剧创作本就较少、较难、较容易陷入“方案之争”窠臼的创作语境里,它的出现是时代使然,而这一题材领域所带来的陌生化体验——比如大量的航空专业术语、甚少为公众所知的飞机研发制造环境及其矗立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而科技集成、知识密集的格局与场面,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类似的题材及场面,必然会越来越多。

  毫无疑问,它所塑造的是一群特殊的、往往被仰望对待的群体,但实际上他们又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家庭,都有各自的个性与梦想、挫折与忧伤;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托举“大国之翼”的天之骄子,他们是从地面努力追赶、艰难起飞的。故事从唐瑛从国外回来担任飞机副总设计师开始讲起,飞机因国内气候原因不得不到北美开展自然冰冻试验,为落实试验、推进研发、取得民航适航认证,主人公唐瑛和适航审定小组组长、曾经的恋人和同学许新华围绕震颤试验、静力试验、失速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的可行性选择和评判认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由此,也牵出了这对曾经的恋人虽志同道合却于16年前分道扬镳的前情往事——老师郑天行的女儿爱慕许新华,得知许唐二人的恋人关系后,在一次滑翔机事故中罹难。那时候,正值中国大飞机研制陷入停滞、处境艰难的时刻,唐瑛选择了远走,到法国去学习先进的飞机研制技术,许新华则选择了留守,彼此却因此难释嫌隙?

  话剧《追梦云天》最大的难题,其实并不在我们直面可见的地方;而且,在“可见的地方”,主创团队里的各个部门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颇有创意的发挥。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及对科研试验场面的模拟、表演的同步投影、电子音效的使用等,以及最重要的导演处理。胡宗琪的导演风格素来严谨精审、恢弘大气,善于在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之上,综合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手段。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他几乎是把自己放逐了,让这些各种手段投身到舞台美术及声光电中去自我言说,从而形成科技感覆盖的气场与氛围。那么,这部戏的难题在哪里呢?在相对平面的、缺乏年代纵深的时空里,如何展现中国几代航空人为研发制造大飞机所遭遇的困难挫折和艰苦拼搏、长期奉献的追梦历程,特别是他们的个体命运所折射出的行业命运、国家命运的曲折变迁、形势环境和崭新面貌。大国之翼的腾飞,其使命在此,担当在此,未来亦在此。唯有这样,才能匹配于这样的重大题材。

  艺术永远是人的艺术,戏剧也是如此。对我们国家来说,研发制造大飞机所寓意的内涵已无需多说。在宏大叙事中,它集合了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而具体到戏剧表现,它就是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人的命运情境——熟悉中国大飞机研发制造的人想必知道,由于改革开放之初民用航空需求并不足以支撑自研飞机的市场,研发曾一度停滞。老一代人生未逢时,这一代人正当其时,年轻一代则将与未来共舞。话剧《追梦云天》可以说是一部现在进行时的作品,它开拓题材所展现的这一时代情境里人的命运及家国命运,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而若更深层、更丰富、更普遍地刻画其中人的精神处境,我想或能带出一个崭新题材领域的滑行和腾飞。

 

  (作者:郑荣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留得青春不羁,可荐轩辕

  在喜剧谐趣中感受生活温度——评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郑荣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