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秦腔《关中晓月》:古老秦腔的现代提升

2018-06-12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馗 收藏

本文原标题为:

古老秦腔的现代提升

秦腔《关中晓月》剧照

  当《关中晓月》被秦腔名家齐爱云与周至县剧团合作搬上舞台之时,戏曲观众心目中对基层院团的演出印象被彻底改变。周至县秦腔剧团借助戏曲界优秀艺术家的领衔创作,组合重量级的艺术名家如艺术指导王晓鹰、剧作家郑怀兴、导演何红星等共同合作,力争提升演员表演水准,夯实院团表演实力,拓展剧种艺术格局,这是在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进程中,涌现出的最切实的艺术自觉建设,值得戏曲界、文化界深度关注。

  当然,县级剧团的班底与戏曲名家的合作,最终实现的是古老秦腔在当代创作中的现代提升。戏曲现代化是永远的艺术命题,最重要的是在剧目创作中真正赋予现代思想,让戏曲的传统文化属性与时代审美标准能够顺利相通。新编现代秦腔《关中晓月》成功地做出了示范性的创造突破。该剧立足在“晚清国运已颓萎,岁逢庚子局势危”的特定社会转型期,剧中的商英还保持着历史原型作为秦商女杰的基本定位,剧中的慈禧还是那个王朝末代不忘骄奢的贵族女性,剧中的岑春煊、李莲英以及存在于谈论中的于右任等人,都还附带着时代更迭时特定的个性特征。但是就在忠于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剧作聚焦于关学大家刘古愚的生死转机,从商英这个小女子内心激发的义举出发,将她的情感变迁嵌入中国近代大历史更替变化的背景下,展示历史交替时期文化命脉的存续,以崭新的艺术解读,诠释了清末动荡国事中的生命操守。

秦腔《关中晓月》剧照

  剧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彼此呼应,共同缠结成息息相关的人物关系。在西逃中仍然不忘捕杀康梁余党的慈禧,始终担心维新力量“趁国难图谋不轨”,有着“南康北刘”之称的关学大家刘古愚,就此成为动荡国事中问题和矛盾的焦点。这样的情节设置实际引出的命题是:没落的封建王朝与前进的时代力量之间的对抗角力,而前进的时代更主要体现在千年关学始终滋养关中生活的历史走向中。因此,围绕在刘古愚身边的四个人:商英、慈禧、岑春煊、李莲英,彼此构成了那个时代和社会新旧交杂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商英作为新兴民族资本家,丰厚的关学滋养孕育了她的商业帝国,也让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正作为实学,贯穿在她的社会担当和商业义举中。因此,当刘古愚、于右任等时代思想引领者陷入生存困境时,她本能地走向了守卫防护和积极营救。由此,一个小女人最终走进了封建王朝最后维持者慈禧的生活中。

  该剧遵循历史的足迹,解剖历史纪闻的缝隙,透视人性人情的幽微,深刻展示了在新旧思想更迭之时,一个普通女性扶整文化命脉的传奇故事与心路历程,张扬起契合人性的情感抒发与精神动机。剧作家郑怀兴先生让笔下的人物超脱开事件的束缚,真正直面心灵与精神的碰撞,人与人之间看似彼此感染,相互理解,实际他们在精神本质上却形同陌路。尤其是商英与慈禧,双寡夜谈,相对垂泪,但是各人心事各人知。基于人性的某些共通性,特别是两位孀居女性的情感共鸣,一个秦商巨贾,一个王朝女主,都在辞情恳切中褪下了沉重的精神包裹,但最终在社会担当、思想立场、文化精神的秉持上,分道扬镳,南辕北辙。这正是那个独特的社会转型中,理性的人文思想痛苦地从所附生的文化肌体里剥离出来的复杂状态。其最终抽绎归结成的时代精神,基于关学纵贯千年的进步性,而被纳入了整个民族不断地长久延伸的文化命脉中。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郑怀兴先生选择了透视心灵的至高难度的编剧法,同时也深刻地检讨着传统文化里支配民族命运走向的思想指标,超越了习惯性的二元判定,而走向了文化多元的深刻透视。特别是剧作延续并极大发挥了郑怀兴“写心”戏剧的创作手法,全剧人物关系几乎全部由心灵变化作为情节发展的基础,很多场次中的人物虽然身处同一舞台,例如商英与岑春煊、商英与慈禧、岑春煊与慈禧等等,但却各怀心事,正话虚说,显示出强烈的心灵角逐与精神冲突,形成别具一格的历史剧写作风格。

秦腔《关中晓月》剧照

  当然,王晓鹰和何红星在该剧的二度创作中,选择了极具民族戏曲特质的表达手段,无论是音乐中综合使用秦腔丰富的唱腔板式,还是舞台上整体追求简洁的现代舞台风格,或是全面调动主演文武兼备的表演手段,都深刻地张扬着中国戏曲最高范畴的表演法则,即通过人物形象的心灵把握,来深度驾驭戏曲艺术技法,用深刻的戏曲体验来实现形象在舞台时空中的鲜活再现。该剧的导演者们充分尊重戏曲规律,挖掘延伸了戏曲在古典时期就已经高度成熟的艺术手法,深度把握着“寡妇夜谈谁猜透,且喜国士得无忧”的题材特质,将这部作品中充溢的人生历练与生命感悟,透过表演调度,形象地张扬出特定历史中的人性悸动。全剧结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生动地塑造出商英、慈禧、岑春煊、李莲英等艺术形象。特别是诉诸心灵的场面与表演,大多要借助眼神、语音、形体、情绪等深度体验,结合身段、程式、场面、调度,共同渗透在人物关系铺排中,显示着戏曲艺术对体验性的最高艺术创作手段的灵活把握。尤其是秦腔名家齐爱云的唱做表演深沉婉约,悲情四溢,包括她在与刘古愚、慈禧、岑春煊等人的情感交接中,始终保持着这个独特人物在现实与心灵的分寸感,韵味悠长,极大地发挥了“戏者戏也”的戏曲品位和审美趣味,让观众真正进入到艺术欣赏的境界探寻。

  目前该剧还可以在表演节奏上更加凸显人性的细腻性与情节变化的丰富性,例如第二场可以再进一步突出关学对于近代商业生活的涵濡作用,展现千年关学对于现代人生的滋养价值;第三场可以尝试更具戏曲表演规律的戏曲场面,让剧中商英送牛情节更具戏曲美感,以此来强化群体表演的韵律感;第六场可以更加聚焦于商英捐银的动机,规避郑怀兴历史剧常规的抒情方法,突出个体形象在强大的现实压力前必然的行为逻辑。

  当然,这些“苛求”正来自于这部佳作能够为更多的戏曲观众群体所期待的艺术高度。在当前戏曲创作格局中,现代秦腔《关中晓月》以高度的艺术品质为戏曲历史剧创作推出了又一佳作,代表了郑怀兴先生在《傅山进京》之后新的创作高度,这也是当前古装戏创作的重要成果。

 

(作者: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

 

  延伸阅读:

  秦腔现代戏《家园》何以成第11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大戏

  难写难导 耐看要看:现代秦腔戏《易俗社》再版热评

  张之薇:从戏曲化表达看晋剧《红高粱》的改编

  评剧《庚娘》:张弛中植善倾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