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鼓励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日前,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戏曲文化创演节目《戏宇宙》第二季在山东卫视播出。“宇宙”出自《庄子》“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宇”指一切空间,“宙”指一切时间,“戏宇宙”即是以电视艺术的审美优势拓展戏曲舞台的空间和时间,以“戏曲+”的创演思维探索戏曲守正与创新、独立与开放、传承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节目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中彰显戏曲“两创”的时代魅力,为戏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戏曲与电视的结缘互补由来已久,从1959年北京电视台转播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尚小云的《双阳公主》等剧目,198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戏曲栏目《九州戏苑》到2001年央视戏曲频道开播,戏曲与电视的融合随时代发展而日趋深入,近十年来《梨园春》《叮咯咙咚呛》《伶人王中王》《中国戏曲大会》《角儿来了》等热播的戏曲节目更是遍及擂台赛、真人秀、竞技答题、融媒体互动等多种电视形态,在百花齐放、丰富荧屏的同时探索戏曲的活态传播,呈现出戏曲艺术与电视艺术彼此需要、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国粹之一,具有凝练节制、抽象写意、意蕴深远的美学特点。电视是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镜头灵活、形式逼真、叙事连贯的艺术优长。《戏宇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两者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实现了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是在内容上把握“两有”——“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是“两创”的前提条件。节目通过设定主题的方式去粗取精,或聚焦生、旦、净、丑戏曲行当的表演魅力,或关注巾帼英雄、风流名士等戏曲人物的精神力量,由此确保戏曲精粹在创演中的主体性。同时,节目秉承“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的宗旨,结合电视艺术擅长纪录片、专题片的特质,从讲好戏曲故事特别是讲好传承人的故事出发呈现创演经过,由此极大地拓展了创演背后的时间和空间。在第二期节目中,三组外国友人为完成创演任务奔赴中国各地寻找传承人,不仅引出对地方剧种、流派、剧团的考察,更是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沿袭戏曲精华、探索与古为新。另一方面是在形式上做到“两相”——“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两创”的实践路径。节目以“戏曲+”思维打开创新空间,通过戏曲与影视、歌舞、小品、杂技、舞台剧等形式的深度融合,配合AI主持、AR舞台、全息投影等技术,将传统戏曲转化为富有时代活力、符合现代审美的戏曲创演“新样态”。如创演节目《三岔口》用蹦床和多媒体艺术装置代替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戏曲舞蹈《百花争妍》用AR技术呈现水袖功与虚拟场景的互动。《戏宇宙》通过“两有”和“两相”进而实现“两创”,不仅开掘传统戏曲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更让其在现代文明的场域中以新形式不断衍进和传播,积极推动戏曲文化融入当代中国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百花争妍》(图片选自《文艺报》)
现代文明的各类技术和表现形式赋予传统戏曲强大的现代力量,传统戏曲又赋予现代文明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对戏曲“两创”的探索实践中,《戏宇宙》带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处理好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既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也要独树一帜、守正创新。戏曲是以“角儿”为核心的艺术,其艺术规律离不开演员对四功五法的创造性运用,离不开程式化、虚拟化、写意化的表现特征。戏曲节目的创新不应以简单的形式拼贴让戏曲沦为现代艺术的配角和噱头,而应在尊重艺术家、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以现代之形式开传统之生面,产生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彼此激荡、相互融合的化学反应。二是处理好技术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关系。在“元宇宙”概念大热,“XR+”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对技术的冷静祛魅同样重要。无论是绚丽的AR舞台、还是灵动的AI虚拟人,其本质都在于服务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既要肯定现代科技对丰富舞台设计、创新表演形式的积极作用,也要避免以简单的感官刺激冲淡甚至取代艺术本应提供的思想启示和精神美感,真正做到“思想+技术+艺术”的创新融合。三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及”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播。“提高”即对待观众不能一味迎合,而是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和培养观众的审美品位。当前很多戏曲节目都有意培养年轻观众,针对流行文化和亚文化的各种形态,既可以博采各家“拿来就用”,也要坚持以我为主“拿来就化”,使审美风尚沿着戏曲艺术前进的方向、沿着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去提高。
戏曲艺术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文化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期待《戏宇宙》继续以电视艺术的优势挖掘、阐发戏曲文化的精华,继续推动戏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作者:林玉箫,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