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高甲戏《李光地》:张扬家国大爱 厚植民本情怀(靳文泰)

2024-07-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靳文泰 收藏

张扬家国大爱 厚植民本情怀

——观新编高甲戏《李光地》

(图片来源:“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微信公号)

前不久,笔者在梅兰芳大剧院观赏了福建省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新编高甲戏《李光地》,该剧由方朝晖担纲编剧,吕忠文执导。尽管该剧团来自一个县级单位,但他们的演出态度极其认真,并且表现水准远超笔者的预期。参加演出的全是剧团近几年培养起来的中青年演员,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整场演出显得格外令人振奋。这些且都不去说它,使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剧本本身张扬家国大爱、厚植民本情怀的人文关怀和简洁纯朴的艺术形式,让人感到犹如呼吸到一股新鲜空气。

《李光地》的编剧没有试图详尽勾勒李光地辉煌的一生,反而选择聚焦在几个紧密相连的关键历史事件上,力求在舞台上构建一个立体鲜活、充满亲和力的官员形象。这种专注的策略让每个场景都充满了层次感,每段故事都透露着历史人物性格的细腻纹理。《李光地》因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投入而在诸多类似题材中崭露头角,触动了观众的心弦,证明了其作为一个具有长远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价值。这不仅是对李光地一生的致敬,也是对戏曲艺术本身的一种创新和扩展。

李光地身处康熙年间,这一时期尽管存在着“三藩割据”的问题,台湾依旧有郑氏固守,但更加紧迫的是八旗贵族因圈地行赏而引起日益尖锐的矛盾。《李光地》便取材自这复杂的历史背景,聚焦于圈占土地引发的冲突,以此作为剧情推进的主要动力。李光地与明珠集团的斗争呈现出极其激烈的状态——从争夺土地到处理流民问题,从诗歌中的暗喻到针锋相对的棋局辩论,再到贪污腐败的清算及抵御洪水的努力,构成了紧密相连的故事链条。剧本构思清晰,情节紧凑,每一个事件都旨在展现人物性格,特别是主角李光地的形象塑造。整个剧情线索清晰,表达了一种新鲜基调,避免了冗余和过分纠缠,为进一步的创作提供了空间。

历史剧的重新编写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也是为了通过揭露历史和颂扬历史中的人物来启迪今天。李光地就是这样一个非凡的历史人物:五十余年的仕途,官至吏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平定三藩之乱,促进收复台湾,管理永定河;同时,作为清代精通易学、历算、音韵和天文的理学领袖,真正是一位卓越的大师。其人深得康熙信赖,死后被赠予文贞的谥号,并被封为太子太傅。雍正即位后,赞扬其为“卓然一代之完人”,可见李光地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同寻常。《李光地》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为了立足于历史,它更致力于为世界立下见证。编剧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合适的人物,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设定相应的事件——圈地、难民、谤起、棋谏、治贪和抗洪,展现了其整体风范。

该剧大事不虚,在陈方所谓的“反诗案”中,巧妙地设置了李光地与明珠之间的对立面,通过跨越江河的击球,一边指责“诋毁金朝,反对清朝”,一边说明“诗不能断章取义”。在李光地与明珠的较量中,终使处于中心位置摇摆不定的康熙皇帝有了全局性的洞见,及时纠正了自己的偏见。矛盾化解后赢得各族团结奋斗的局面,这是一曲赞颂天下情怀的颂歌。

戏曲是舞台的艺术,文本是基础,演员对于文本的承载和展示至关重要。石福林扮演李光地,作为老生和丑角演员,在这一历史剧中成功捕捉了李光地刚正廉洁、睿智从容的性格特点。面对康熙皇帝的试探,李光地通过象棋巧妙阐明治国理政之道,展现出儒雅的风范。石福林镇定刚直、自信从容的表演方式更凸显李光地的内在气质。陈进伟饰演的康熙、林连城饰演的明珠、宋军泉饰演的吴禄礼以及刘保嘉饰演的巴寿等角色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共同诠释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这些演员的成功演绎进一步彰显了李光地作为一代明相所具有的不朽精神。他们将角色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整部戏更加生动鲜活、打动人心,为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思想。

高甲戏的舞台,如同一个幻想的世界,其独特的表演艺术根植于古老木偶戏的神秘魅力。在这里,演员们巧妙地模仿木偶舞动,以夸张而别致的手法诠释了一种高甲戏独有的变形艺术,丑角的演出更是个性鲜明。导演吕忠文深谙其妙,哪怕是正剧,他也总能让丑角的风采绽放得淋漓尽致。以第四场为例,康熙与李光地斗智斗勇的棋局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心理博弈。天幕缓缓降下,一个巨大的棋盘出现,棋子——由高甲丑角扮演的、拟人化的车马卒炮——栩栩如生,新鲜活泼。它们不仅为康熙和李光地的智慧对决增添了一层丰富的视觉符号,也将内心的思潮和策略挥洒于舞台之上,与观众共鸣。转至第五场,永定河分司河长与明珠外甥吴禄礼的登场更是将丑角艺术推向新高。他们那夸张的吞云吐雾的独白、碎语不断的戏谑,巧妙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狡黠的性格。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似乎都遵循着比现实生活中更加严格的规则,构成了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戏剧真实。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位演员都化身为会说话的傀儡,他们通过极具戏剧性的身体扭曲和夸张声韵,演绎出泉州腔独有的音乐节奏。他们对傀儡戏的技艺掌握之精准、对角色性格和情感的把握之细腻,展示了一种超越写实的艺术之美。这样的演出让人赞叹不已。

这部戏从导演到音乐再到舞台美术的二度创作表现不俗、朴实简练,避免了追求大规模投资、炫目转台、浩大布景、庞大场面和庞大乐队等。一些戏剧作品片面追求场面和气势的华丽,即便投入数百万元,如果仅上几场、只为获奖,无法持续传承,那就是只知道上升不懂得延续,或许难称之为“杰作”或“精品”。优秀的剧目应该可持续上演、传播广泛且保留艺术特色。《李光地》不在追求“大”字上着墨,而是在传统基础上提升,在音乐旋律和写意表现方面创新。通过细节完善戏曲,即使不追求“大”,也能提升品质,更能彰显演艺之美。

笔者对安溪县高甲戏剧团此次进京演出所展现的精神和表现深感钦佩。尽管他们是一个面临多重发展挑战的县级剧团,但他们仍然能够在戏剧艺术实践中持续探索创新,这种精神可谓难能可贵。当然,该剧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剧本深度可进一步挖掘,反面人物刻画显得简单,表演、音乐和舞美还有提升空间。然而,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勇于探索、不断寻求创新的精神,他们一定能够将这部戏改进得更加完善。


(作者:靳文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副编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八一起义》:一部熔铸心声的歌剧佳作(靳文泰)

另类“西迁”闪耀民族之光(靳文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