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滑稽戏《美食家》取材于陆文夫的小说名篇,但在小说基础上着力开掘剧作家最具感慨的人生命运和生活理念的差异碰撞,并以滑稽戏鲜活的讲述风格清晰生动地塑造出姑苏名城内阶级地位与人生理念迥然不同的朱自冶与高小庭这一组人物形象。全剧笔墨紧紧围绕着他们相随几十年的冲撞、分歧,以及犹疑、沉浮逐次展开,一个个戏剧情境着力表达古城和美食背后更加具有无限况味感的人生故事与世态变迁。看的过程不仅有笑的开心,更有笑的苦涩,可以说,苏州滑稽戏《美食家》是当下戏剧小说名篇改编的成功之作,也是创作难度极大的一部优秀滑稽戏新作。
看完此剧,不能不钦佩剧作家王宏与王叶丹具有极为自觉和深沉的人生扫描表现力,这无疑是《美食家》文本具有独特戏剧讲述感和感受度的坚实基础。可以想象,作为一部阅读感和地域风情极强的小说,若改编不开掘出朱自冶与高小庭美食人生背后的历史与阶级差异的时代感、价值观,并把这种人生态度和理念分歧的复杂判断书写清晰,梳理鲜明,那么,戏剧的审美价值和题材的冲击力就都会流于表层,难免简单。那样,且不说能否准确传达小说原作的文学意蕴,即使搬上舞台的戏剧演绎也一定是轻飘飘的;更何况以滑稽戏呈现,没有人生层面的深沉开掘和发现,舞台面貌也定会流于浅薄,难免油滑。
可喜《美食家》剧作的形式转换,不但有着题材与人物认识的深刻和解读个性,而且在戏剧讲述方式上也充满了剧种审美的独特设计,体现出不同于一般戏剧形式,独属于滑稽戏的特有看点。整个戏的讲述选择随着时间的前行表现时代的变化,并在时代变化的不同环境下展开朱自冶与高小庭人生道路的分歧,性格理念的差异,情感和命运的变迁,这无疑独具匠心。全剧跨越了1949年前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时代巨变环境中,朱自冶和高小庭的生活和命运的变化、理想与理念的碰撞自然会演绎出极具时代感和阶级立场不同的戏剧性与人生、信念的危机,使戏充满看点。
在滑稽戏《美食家》中,剧作家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未通过文本,简单地给出时代和个人的孰是孰非;我理解这是有意的,恐怕也是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文本更专注于写透朱自冶和高小庭的人生选择所具有的差别感,以及冥冥之中命运和社会进程使他们始终相裹相缠、彼此对立的人生。朱自冶与高小庭之间对立着起步,无奈着同行,于是提供了绝佳且生动的戏剧展示空间。到最后,我认为历尽波折的朱自冶依然没有任何人生的改变,依然把他的美食人生和美食家的加冕享受到底;而对朱自冶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始终嗤之以鼻的高小庭,却显得颇为落寞。在《美食家》中,文本很真实地欲靠近高小庭晚年的心灵,但得出的也只是对苏州名城和这座城市美食文化的认识的些许变化,即他对大头曾经说过的“你的世界观能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你就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的些微顿悟。依旧把高小庭的人生定位定格在苦涩也深沉感叹出的“朱自冶是个笑话,我高小庭曾经也是个笑话”之上。至此,观众深切体会出文本对人物解读并贯穿戏剧讲述的那种感性和复杂。这个结尾很有意韵,也并不简单化,最重要的没有简单化演绎本身五味杂陈的一桩人生故事,的确升华并带给观众的况味感、命运感、生命感。
《美食家》的题材就决定了戏剧演绎一定是烟火氤氲的,否则显现不出美食家与苏州这座文化名城的文化气质和特有风采。我能够感受到文本在题材开掘的基础上,似乎还特别注重市井风情和朱自冶这个典型形象的立体呈现、血肉鲜活。全剧始终守定文学表达背后的深层意蕴,即朱自冶是一个具有特殊心理世界和人生满足的典型人物。因此,围绕着朱自冶似乎纵横两条戏剧行进线索都在戏剧中摇曳出生动的风景。一是围绕时代变迁,与高小庭和朱自冶相关联的吃友、厨友、女友;一是使他和高小庭产生人生与矛盾交织相关联的阿二、包坤年、欣亚男等。两组人物伴随着时代前行,围绕着朱、高的戏剧纠葛推进,在时代和命运变化中,体现出朱、高二人其实根本说不清对错,包括他们共同具有的不由个人掌控的生命状态、思想站位,以及最终对自身命运和理想的那种满足与困惑。
有人说,滑稽戏《美食家》是宣传苏州美食文化的,我觉得那真是一定程度低估了这个题材和这出戏的价值。因为这出戏不仅没有使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原有寓意变得廉价,反而通过滑稽戏创作和演出,进一步表达了美食家这一人生状态以及苏州地域文化与社会精神的独特性、历程感。
我爱看王宏先生写的戏,也爱看李伯男导演的作品。在这部《美食家》中他们的合作达到了一种极高的思维默契,从而焕发出现在戏剧创作演出中,编导之间难得具有的一种完整共律感。特别是李伯男导演继导演北京相声剧、上海滑稽戏后,在这部更有厚重感与人物生动性的苏州滑稽戏《美食家》中释放出更具有才华与审美特色的创作张力。
剧中剧情的流动感特色尤其鲜明。导演的表现风格颇为轻盈清新,且有着一种似苏州评弹那样的戏剧叙述效果。但重点人物和关键情节,如朱自冶月松楼宴客的首次出场,导演的表现却简朴而大气,通过很有典型性的出神之笔,生动交代朱自冶是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桥段中,“吃”无疑是朱自冶人生内容的展开和基调,导演通过语言、话题表现得很自然、炫耀得很自得,不动声色又不失之于肤浅,特别是避免了此戏最忌讳的评价臧否简单化。我印象颇深的情节是,通过朱自冶给高小庭赏钱的那种真诚及对高拒绝的居高一笑,把朱自冶的人生虽不免另类,但心灵不乏良善表达得细腻准确。
剧中,高小庭革命胜利分配工作、高小庭轻率的饭店改革、孔碧霞朱自冶的做鱼之争、高朱推车分菜、大头特殊时期来访,以至改革开放后成立美食学会,都是导演着墨浓郁地予以表现的。但李伯男导演的舞台呈现留给人的印象却往往在能够表现出情节所蕴藏的或情感苦涩,或行为偏执,或细节夸张,或世态变换带给高小庭迷茫和无奈的复杂感受中,让观众体味到人物的纠结与命运捉弄,产生看的是故事、品的是人生的审美体验获得感。因为情节在《美食家》的舞台表达中,是命运和性格、心灵的一次次展放,于是通过朱自冶和高小庭的人生经历,就能让观众不仅享受到滑稽戏的灵动、机巧,更能走进人物的世界,触摸情性的真实,情感的哀喜。
至于属于滑稽戏讲述的“噱头”设置和使用,导演同样做到了自觉地遵循滑稽戏表现和欣赏规律,但又不失于油滑、廉价。特别是此剧中,导演更多恢复了苏州滑稽戏最有特色的唱,因为安排得当,这些唱起到了更好表达内心情感的讲述效果。而且通过唱的形式选择与旋律特色,又使这台戏洋溢出姑苏的气韵风情。
《美食家》的舞台美术设计更是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那悬挂着的经过微缩,但层次感、立体感、时代变化感很强的姑苏城郭、小桥流水、黛瓦粉墙、万家灯火,画面清晰又设计精致,使得发生在其中的关于美食家的故事自然而然锁定在这座秀美的古城中,令人印象极深,感受温馨。
《美食家》更令我兴奋的则是新一代苏州滑稽戏演员的出色担纲,他们的舞台呈现使得剧种的人才赓续交上了生动的答卷。饰演朱自冶的张昇,贵在自觉靠近人物的基础上情感变化和内心梳理都很清晰,在行为做派上努力追求朱自冶特有的并非纨绔“大爷”的风范,能够自觉追求将命运和人生颠簸的变化与始终自得的美食家本性相互贴合,给观众带来满意的效果,未来可期。浦雨竹的高小庭因为始终活在内心的纠结与对现实中朱自冶这种人的厌烦和困惑里,因此表演难度更大。浦雨竹抓住了这个人物特有的出于阶级理想的质朴,把戏剧动作和内心的真实感努力演绎生动,能让人感受到形象内在的复杂感、被动感。其他演员也很好地支撑起了整体充盈的舞台呈现,使观众欣慰地看到苏州滑稽剧团继顾芗、张克勤一代大家之后薪火传承的希望。
其实,滑稽戏《美食家》的文学成功和滑稽戏的生动体现,特别是剧种精神魅力和时代感的丰盈,对于江苏现代题材创作也很有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现代题材若寻找和表达不出人文精神的深沉与隽永,特别是当生活的所谓生动都仅是轻浮的“戏剧性”,那现代题材的艺术与时代感就会如塑料花一样廉价而缺乏艺术生命力、感染力,现代题材戏剧创作也就不能说实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境界。因此,苏州滑稽戏《美食家》是非常可喜的一部现代题材好作品。
(作者:崔伟,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现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文中图片来源于“苏州市滑稽剧团”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