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互动问答>正文

数字赋能,“影视之都”青岛如何造梦东方?(彭侃 陈楠楠)

2022-09-0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彭侃 陈楠楠 收藏

为助力国家实现建成电影强国、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全力推进“影视之都”城市名片建设,7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印发了《关于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方面对青岛影视基地建设进行布局,旨在将青岛打造成国际一流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影视文旅目的地、影视文化交流中心。在《行动方案》的指导下,青岛,这座与电影结缘已有百年的海滨城市,正散发出独特的“影视之都”魅力。

《独行月球》剧照

数字影都筑梦东方

这个暑期,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以近30亿的票房带动影市复苏,也再度带火了其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而目前“大片待映片单”中,包括《流浪地球2》《异人之下》《超能一家人》《万里归途》等在内的多部视效大片也均产自东方影都,截至目前,在园区拍摄影片为中国电影累计贡献的票房已超160亿元。近年来,凭借高科技的影视硬件设备以及影视全产业链配套优势,东方影都树立起了“东方梦工厂”的金字招牌。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自运营以来,以‘打造数字影都,助力文化强国’为愿景,以‘引领电影工业,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践行‘数字影都,筑梦东方’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数字影都’建设,提升产业量级与服务能级,获得了行业和国家的双重认可。”青岛海发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莉介绍道。

2021年以来,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贯彻《“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快电影科技创新,积极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电影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要求,青岛东方影都在影视虚拟制作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建成全球领先的虚拟化制作平台以及亚洲最大和动捕设备数量最多的动捕拍摄棚,并在数字实景棚和XR混合现实影棚建设中做出探索。截至目前,园区已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以及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制作中心和“顶配”的数字影音中心,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青岛东方影都一系列有关“数字影都”的实践,不仅表明了中国影视工业化的迅速生长能力,还为我国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提供了坚实助力。

岁月沉淀光影魅力

与现代化的高科技影视制作技术交相辉映的,还有青岛深厚的影视文化沉淀。从1898年一支德国摄影队在青岛拍摄了第一部反映青岛人民生活的纪录电影算起,青岛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结缘历程已超越百年。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青岛也开创了很多“第一”。如青岛的水兵俱乐部被认定为是中国最早进行商业电影放映的场所;1931年由上海电影人张石川等人合资修建的山东大戏院(现在的中国电影院),是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1935年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现实主义力作《劫后桃花》也取材自青岛人民的生活,并是在青岛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几位中国电影史上的先驱影人也曾在青岛度过较长时间的创作生涯,如著名剧作家、导演编剧洪深,知名导演孙瑜、崔嵬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凭借中西荟萃、山海相依的秀丽风光,青岛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进驻到青岛的国内外剧组更是不胜枚举,如《手机》《金婚》《青岛往事》《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长城》等等。而随着青岛本土影视产业的发展,“青岛出品”的电影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青岛正从“青岛摄制”产业1.0时代向“青岛出品”产业2.0时代大步迈进。“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作品获得备案立项总数为113部,比2020年增长50%,今年上半年也达到了50多部。”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密德生介绍道。

作为青岛电影百年往事见证者的青岛电影博物馆也于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内收藏电影拷贝、手稿、电影海报和电影器材等珍贵藏品千余件。此外,还运用3D、全息投影、VR、动作捕捉等前沿电影技术形式,将世界电影发展脉络以及青岛与电影结缘的历程进行全方位、生动展现,观众可在与展品的互动中切身感受科技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在历史与现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青岛电影博物馆中,畅想属于青岛电影的未来“新故事”。

“影视之都”演绎城市新故事

自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8年,作为新区十大功能区之一的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也从一片滩涂实现华丽蜕变。而自2017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电影之都”称号起,青岛市也加快了“影视城市”建设的步伐。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吸引了一大批影视企业及众多人才入驻,为当地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密德生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灵山湾影视区集聚的影视企业已达750余家,基本上以每年150多家的速度来推进。”在山东省“1+N”影视基地(园区)发展蓝图中,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极为出色地担当起了排头兵角色。

作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开发建设中的主导企业,海发集团近年来也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优势,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开发文旅产品、举办品牌活动、产业创新驱动等方式全面提升东方影都的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配套服务获得了业内知名导演、制片的广泛认可,为影都赢得了‘好口碑’;另一方面,影视产业生态的集聚也拉动了文旅和服务业的提升,热门影视作品也带火了金沙滩啤酒城、珊瑚贝桥、星光岛、红树林等一批取景地。各类影视主题的会展、节庆活动,促进了青岛影视和文旅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提升了‘电影之都’‘影视之城’名片效益。”薛莉介绍道。

为进一步加快青岛影视行业发展,今年7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印发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青岛影视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成为享誉全球的城市名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深厚的影视文化底蕴及现代化的影视重工业基地的“软硬实力”加持下,今天的青岛正以“活力、现代、科技、时尚、具有成长性”的奋进姿态,昂首阔步向“影视之都”城市迈进。


(作者:彭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媒体委员会委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回到文学创作的生活现场(彭侃)

这些地球上的“小国家”,如何成为综艺创意大户?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