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道,聚焦——
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
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宁波峰会
日前,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宁波峰会在浙江宁波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为主题,分设电影电视“影视创作与中国精神”、戏剧戏曲“中国戏剧的时代精神与当下审美”、网络文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理论前瞻”和专题论坛“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4个论坛,近百位学者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
助力青年评论家成长
“西湖论坛”是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下,经中国文联批准,于2015年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的,此前已在浙江杭州举办3届。
据“西湖论坛”秘书长沈勇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变原有单一的艺术门类论坛为综合性论坛,以“主论坛+分论坛”的方式,共同举办电影电视、戏剧戏曲、网络文艺3个艺术门类的论坛;在选题上,除理论研讨阐述文章的核心观点外,还开辟了针对当下现实问题能引发观点争鸣的学术研讨;论坛还增加了由学术主持与特邀嘉宾组成的“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的专题论坛,帮助青年文艺评论家健康成长。
“我们希望把‘西湖论坛’的品牌建设成智库型论坛,突出青年评论家的风采,探索文艺评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说。
《红海行动》
电影电视创作要聚焦时代精神
说到“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不少参会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战狼2》《红海行动》等国产爆款电影。“影视爆款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它们总是与大众心理亦步亦趋。《战狼2》《红海行动》让观众强烈感受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守护世界和平的决心。票房成绩好的电影,一定是触到了时代脉搏,聚焦了时代精神。”影评人李星文说。
《湄公河行动》
“中国观众最需要看到反映中国人精神、振奋中国人士气的中国英雄形象。《湄公河行动》里的高刚、方新武,《战狼2》里的冷锋,《红海行动》中的蛟龙突击队,近年来主旋律电影里的英雄形象满足了观众的这一需求。”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文萍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桂琳看来,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一些较成功的商业电影,几乎都是对好莱坞成熟类型的借鉴、混合或改造。她说:“国产类型电影在借用好莱坞模式时,要进行细致分析与学习,谙熟其所建立的文化语境和承担的文化功能。在影视创作中,要以中国当代的文化需求为基础,这样才能让视野更广阔,也能为中国的类型电影创新带来新思路。”
现实题材创作应更接地气
“反映社会现实、观照民情民生、承载主流价值、讴歌时代精神是现实题材戏曲的文化使命和社会担当,但目前现实题材戏曲创作尚未与戏曲艺术真正实现水乳交融。”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廖夏璇认为,创作者要深入认识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价值,充分利用现实题材与观众生活相通、情感相系的优势,建构中国戏曲具有现代价值内涵的思想体系、提炼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新的程式化舞台语汇,为现代戏曲美学体系的建立提供原动力。
“近年来各地都存在戏剧创作扎堆蹭热点的现象,背后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作怪。”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涛提出,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绝不能因为要表现当下现实而削足适履甚至牵强附会。“如果戏剧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只是表面的、有选择性的,那只能陷入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和自说自话。只有扩大视野,更真实、更深刻地贴近与表现社会,路才会越走越宽。”于涛说。
“与近年中国电视剧、舞台剧相比,现实题材舞蹈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拿得出现象级的作品,不仅谈不上攀登创作高峰,就连现实题材的高原也很难企及。”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慕羽分析,“当下,大部分舞剧仍囿于传统舞蹈语言体系,我们还可以更开放和包容一些,在运用多元化的舞蹈语言和剧场观念的基础上完善叙事技巧,助力思想表达。”
延伸阅读:
戏曲现代转化要回到生活本身(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宁波峰会)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