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涉过愤怒的海》,审视并拷问“爱”(龚金平)

2023-12-21 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金平 收藏

曹保平执导的电影中,人物似乎总是躁动不安。这种不安可能来自人物被命运围剿时的困兽犹斗,来自人物因周遭环境的冰冷而进行的无声抵抗,来自人物在愧疚与绝望中的痛苦挣扎。而且,曹保平常将人物的情感或处境推向绝境,带领观众去观察人物在极端状态下的情绪起伏和心理激荡,以此作为对人物品格“时穷节乃现”的考验,并在压力蓄积中完成敏锐而锋利的人性洞察。与之相伴随,曹保平拿手的是手持式运动镜头和凌厉的剪辑,擅长表现人物在奔跑、追逐中与命运进行的角力。他是一位有着鲜明风格的导演,这种风格紧贴大地,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悲悯和犀利;并贴心地用类型元素包裹个人表达,使影片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涉过愤怒的海》看起来像一部犯罪悬疑片,核心情节是讲述一桩凶杀案发生之后,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缉凶的过程。但曹保平不可能循规蹈矩地只完成一个案件的侦破,他必然会在中间岔开一条路,并在情节的峰回路转中注入具有社会性和思想性的内涵,使观众在看到精彩的故事之余,得到情感冲击。

层层反转的情节和主题

影片以金丽娜客死日本为开端,牵扯出嫌疑人李苗苗。金丽娜的父亲老金在极度愤怒的情绪中,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杀李苗苗。这种情节的看点往往是缉凶的一波三折,表现主人公百折不挠的复仇意志及大仇得报的痛快淋漓。但在《涉过愤怒的海》中,随着李苗苗母亲景岚的出场,情节冲突走向一位愤怒的父亲和一位护犊心切的母亲之间的斗智斗勇。而当老金慢慢接近事实真相,影片的情节重心又变成了他的深深自责。影片虽然有凶杀、动作、畸恋等商业元素,但更有心理探微、人格分析等颇具深度的内容,可以算是一部反类型的作者电影。

影片的艺术成就在于,它让一个本应突出外部动作(缉凶、复仇)的故事,在情节层层推进和真相逐渐明朗的过程中,变成一个向心理和时间远处探询的故事。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正义战胜邪恶的单向度书写,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心理探究,将两个孩子的悲剧拓展为两个家庭的悲剧,甚至是社会悲剧,从而使影片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片尾的字幕:“唯有父母之爱,是人一生最初与最终的安全岛。”看似卒章显志,实则画蛇添足。字幕想证明,孩子的错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影片在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自我反思的机会,甚至使影片沦为一篇声讨父母离婚的“战斗檄文”。如果不是字幕的误导,影片的立意是非常有力度的,它实际上在反思、质疑父母以保护、奉献、牺牲的名义对子女的爱。真正的意义在于,警示父母如何具有内省意识地审视自己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的伤害。

《涉过愤怒的海》冷静地审视父母的爱,拷问这些爱的初心,剖析这些爱的自以为是和自私冷漠。这是影片最有力度和深度的地方。

愤怒背后的心理动机

《涉过愤怒的海》的大多数场景都呈现出一种强对抗性,因为人物都被“愤怒”情绪所裹挟,在面对世界和他人时经常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中,这是影片能在144分钟里保持连贯性张力的原因所在。

人物的愤怒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老金的愤怒是外显的,是毁灭性的;李烈对儿子李苗苗的愤怒是隐忍的,压抑的,逃避的;景岚的愤怒是因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而产生的狂怒;李苗苗对于被父母抛弃的愤怒是通过伤害他人来发泄的;金丽娜对于父亲的痛恨则是通过自残来转移……当然,影片并非为展现愤怒的不同形态,而是意在揭示这些愤怒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成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影片中的年轻一代,金丽娜明显是讨好型人格,她为了得到爱,可以不要自尊,放弃底线,甚至通过伤害自己来挽留恋人。在李苗苗身上,观众又可以看到一种反社会人格。而这两个人的共性在于,他们逃离父母,在游戏世界或者爱情世界中渴望温暖和归宿,终于活成了现实世界中悬浮的个体。影片通过对不同人物行为的刻画,向观众揭示他们的心理病态和人格复杂性,由此揭开了现实世界中那些我们可能司空见惯的情感关系背后的人格扭曲和人性自私。

极具压迫感的视听语言

影片的主要场景在都市,但摄影机似乎有意避开了都市的热闹繁华,而是经常深入都市里那些边缘性的角落。尤其在日本,影片淡化了时尚的都市元素,让老金来到“穷街陋巷”,带领观众去窥探那些不为人注意的阴郁和丑陋、堕落和死亡。李苗苗住的学生公寓破败杂乱,阴冷的色调让人以为是一处废弃的凶宅。老金追击李苗苗时,摄影机又进入地铁轨道的深处,那里昏暗阴森,好像潜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和幽深的秘密。

在中国的城市里,影片凸显了一种有冷清寂寥之感而非人潮汹涌的烟火气。即使在豪华别墅里,影片通过夜景或白天的不饱和色调,营造的仍然是一种幽暗的氛围。尤其台风来袭时,天地阴沉,无数鱼从天而降,类似一种末日图景。这些场景的选择和设置尽显萧瑟肃杀之气,不仅折射了影片对于世界的冷峻凝视,也勾勒了人物情感的荒芜和人性的冷漠。

低机位的构图,让天与地的距离被无限压缩,人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挤压得不能动弹。可以说,阴冷幽暗的色调、令人窒息的空间限制几乎贯穿影片始终,成了影片视听语言上最为明显的特点。

影片将难得的亮调和暖色调画面都给了金丽娜。金丽娜到日本后,渴望获得新生,她也确实在努力生活,在努力寻找“爱”。她娇俏可爱,她的世界本可以单纯明朗,当她用纯真的眼睛去观察李苗苗,她对于李苗苗身上善良、浪漫、温柔、疯狂的理解,全是片面和错位的。这就是金丽娜的悲哀,她长久处于黑暗之中,一丝微光都会被她误以为是太阳。她努力寻找世界的光明和温暖,但终究因内心的创伤、亲人的粗糙和冷漠、人性的阴暗与残忍,被吞噬于黑暗之中。

在犯罪类型影片中大量使用暗调并不奇怪,在追逐戏中用手持摄影也是常识,而《涉过愤怒的海》则在这两者基础上通过广角镜头、不规则构图,来描摹人物内心的扭曲状态,并放大人物内心的崩溃与绝望,可谓力道十足。影片将形式创新与内容表达进行了巧妙的配合,并在一种反常规的叙事方式中,对观众形成了视听、情感和思想层面的多重震撼。


(作者:龚金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最佳编剧奖,给了“宇宙诞生时的余晖”(龚金平)

《志愿军:雄兵出击》:重现历史经纬中的多重较量(龚金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