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首部院线竖屏电影《烟火人间》上映。该片让用户原创内容短视频从手机小屏走上电影大屏,使短视频创作者成了大银幕作品的主创,以衣、食、住、行、家5个篇章,呈现背井离乡、奋力拼搏在社会生产一线的当代中国人群像——他们在田野上、在工厂里、在运输途中、在钢筋水泥间,体验着生命的律动。
《烟火人间》的创作团队花了六年时间,浏览了数百万条短视频,下载了5万多条素材,最终用509位普通人拿手机拍摄的887条短视频,剪辑成82分钟的纪录电影。影片中的短视频如同一朵朵影像“浪花”,呈现个体的多样性、丰富性、典型性,最终汇聚成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短视频博主“搬砖小伟”如今已是拥有800万粉丝的“大博主”,却依然喜欢在工地上一边干活一边健身的生活状态;“开船的大橙子”跟着父母、老公,带着孩子跑船,航行大江南北,生活既艰苦又幸福;“水稻杨哥”从记录水稻种植开始,分享农业实践的经验;“河北沧州开卡车的宝哥”走到哪里就把饭菜做到哪里……作品不是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观察,而是由当事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生活,从而营造一种沉浸式、亲历性体验,让观众在真实温暖的氛围中与主人公建立情感联系。“主演”们努力生活,以朝气蓬勃的姿态,激励大银幕前的每一个人,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与力量。而当这些人物故事汇集在一起,又如同一座“人间博物馆”,让观众从个体的生活片段中获得对社会现实整体性的理解。
电影《烟火人间》创新采用多拼竖构图方式,这是电影艺术面对时代潮流更迭的一种回应,也是电影表现生活的一种新尝试。几块竖屏同时出现在银幕上,不同竖屏的内容之间形成映照或对话关系,使创作者的意图以更为显性的方式言说,探索了银幕呈现的更多可能性,甚至使许多电影语法得到了革新。例如,两边四个竖屏中奔跑的鸭群簇拥着中间竖屏里熙攘上班的人群;一个竖屏是纺织女工在镜头前羞涩地微笑,另一个竖屏里出现穿着旗袍的中年女性婀娜多姿的身影;还有一只机警的小鹿从右向左跑出我们的视线,奔向更广阔的平行世界。这些呈现让观众看到更丰富的生活图景,使电影时空得到极大扩展。
竖屏影像彰显美学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碎片拼贴、叙事建构乏力、场面调度不足等局限性。不过,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横屏和竖屏转化的探索仍将继续,纪录片创作未来还会衍生出更多基于短视频、网络剧等网络文艺类型耦合的新变体、新形态,从业者应坚守纪录片艺术主体性,同时探索将散点透视、画幅留白、虚实相生等艺术美感融入创作,让观众获得更加丰富新奇的观赏体验,为影视艺术拓展更多可能性。
(作者:何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