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儿童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
青年导演陈颖心历时14年精心创作的儿童电影《巧克力和酥油花》正在暑期档上映,该片以其独特的故事和深邃的内涵,呈现出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影片中的唐宇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学业的压力而想逃离,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而来自四川甘孜的藏族孩子桑丹则有着坚定的信仰,就是去青海的塔尔寺做酥油花。他们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结伴而行,最终结下友谊。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生碰撞在一起,带来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是一部关于心灵、友情与成长的电影,深刻地探讨了现代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人生初心与信念的坚守。更重要的是,它用儿童的眼光抵达成人世界的创作诉求。
文化的邂逅:传统与现代
从片名就可以看出,巧克力和酥油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代表了片中两个同为六年级的小男孩。他们好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都拥有小孩的纯粹与真诚,用他们的眼睛看着一路的美景,也遇到了不同的人。桑丹勇敢、执着、善良,他不知疲倦,在路上执拗地走着;唐宇聪明、善解人意、逞强,相比于桑丹,他是漫无目的地逃跑。
“巧克力”象征着幸福、物质和浪漫,是城市孩子唐宇的代名词;而“酥油花”则象征着精神、艺术和信念,指代执着追梦的藏族孩子桑丹。另一方面,“巧克力”也代表了现代文明、都市文化;而“酥油花”则代表了传统文化、藏族文化。无论是代表物质的巧克力,还是代表精神的酥油花,都终将融化,但不论怎样,生活都在继续。
藏族孩子桑丹与来自大城市的孩子唐宇的相遇,恰似一股清新的风,吹拂过现代都市人的内心荒原。桑丹的单纯与坚定,对比唐宇的迷茫与逃避,如同电影中的“酥油花”与“巧克力”,一冷一暖,一苦一甜,交织出了人生的多重滋味。
儿童的视角:坚守与梦想
影片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更加简单、纯粹、本真的世界。虽然主角是两个孩子,但影片充满了深刻寓意,探讨了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初心与信念、教育与创造力等方面,用他们的视角去试图理解朝拜、成年人的“赌气”、15岁女孩的成人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桑丹是因为家里已经有了哥哥去寺庙,害怕父母不同意自己再去寺庙,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追寻自己的梦想。唐宇则是因为父母时常为自己转学去重点学校后成绩垫底而吵架甚至离婚,只能在旅途中出逃,为自己寻得安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烦恼,但最终还是都需要认真地面对生活。
在光影交错的电影艺术殿堂里,《巧克力和酥油花》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内核,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导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个人梦想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和解,巧妙地编织进这部影片中,让观众经历了一场关于坚持与放下的心灵之旅。
儿童电影不应仅仅为了折射成人世界,而应从儿童的本真出发。当叙事主体由儿童担任时,世界的价值观也应以儿童的评判标准为准。《巧克力和酥油花》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通过桑丹和唐宇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纯粹与复杂。电影中,每个大人的形象都不是简单的好与坏的划分,他们的行为和动机都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矛盾。这种真实的呈现方式增加了故事的深度,使得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从儿童视角出发,对自身及社会进行反思。基于此,该片不但完成了桑丹和唐宇两人不同儿童世界的建构,同时也实现了其内心诉求的表达:童年的世界不仅仅只有课堂和考试,还有更美好的东西。
诗意的风格:影像与画面
儿童情趣的美,表现在儿童特有的观察外界事物的心态、天真的性格、稚气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行为动作中。在桑丹和唐宇的相处中,影片流淌着纯真与幻想的诗意。
儿童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非常不同的,要理解儿童视角,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想象与情感。儿童观看这个世界带有天然的朦胧与想象,这与电影的诗意表达不谋而合。《巧克力和酥油花》不仅在叙事上独具匠心,在视觉的呈现上也可圈可点。影片中大量运用了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镜头语言来展现巧克力和酥油花的制作过程。观众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浓郁的巧克力香气和精美的酥油花艺术品的魅力。
影片在镜头语汇的运用上也极具巧思,在展现自然风光时运用大量的远景、全景镜头,绿闪闪的草原间点缀着五彩缤纷的建筑和服饰,就像一幅鲜艳的民族画册,在悠扬的藏族音乐渲染下,刻画出一个象征真善美的世外桃源。无论是广阔的高原风光还是细微的情感表达,都让人感受到了导演的用心与匠心。整部影片色彩丰富明快,画面精致细腻,就像影片中的儿童涂鸦一样鲜艳多彩。这就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简单、明亮。同时影片还运用了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在制作巧克力的场景中,温暖而柔和的色调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而在扎西制作酥油花的场景中,则表现了藏传佛教习俗。两个孩子身处的草原和背景中的雪山,大面积黄绿主色调释放出属于大自然的清新气质,也显示了这部电影的童韵与诗意,令人忍不住对他们的旅途产生更多好奇,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氛围,更深层地挖掘了人物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诗人惠特曼在他的《草叶集》序言中说:“一粒种子包含着一座森林,一个儿童的背后站着未来的一千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巧克力和酥油花》不单单指向当下,同样指向了远方和未来。
(作者:梁天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