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新神榜:杨戬》:国产动画神话宇宙的新拼图(鲍远福)

2022-08-2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鲍远福 收藏
国产动画神话宇宙的新拼图

——评追光动画新作《新神榜:杨戬》

追光动画是由原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王微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的动画电影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一流水准动画电影的理念,近十年来持续深耕精品国漫电影市场。目前,它已经推出了《小门神》《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以及今年8月19日上映的《新神榜:杨戬》等优秀国产动画电影。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以特定的历史时代(殷商或魏晋)为故事背景,充分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和国际视野,“重述”并“重塑”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了一个穿越古今、联通中外的“新神话宇宙”。这些电影中无论是建筑、服装还是美术,都尽可能多地从传统文化中取材,将东方式的神秘之美传递给现代观众,同时在现代电影工业美学实践中塑造了既具有民族精神传承的艺术美,又体现了全球视野的现代风的中国动画电影系列品牌。

追光动画以及光线影业、彩条屋、哔哩哔哩等知名动画电影制作公司近十年所创作的《魁拔》《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风语咒》《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秀动画影片为观众构建了一个个前所未见的中国神话世界,它们将各个朝代各种样式的中式古建筑、服饰、器物、书法、文学、音乐、舞蹈、饮食、风物、民俗等传统文化的形式元素都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场景与视觉画面;同时,它们的主创团队也熟练地借用现代西方艺术中的蒸汽朋克、科学幻想与夸张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重塑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为观众呈现了异域风情画的观感与陌生化的新异审美体验。

《新神榜:杨戬》(下文简称《杨戬》)是追光动画“新神话宇宙”的新拼图,也是2022年暑期档国产电影大制作梯队中的佼佼者。总体上来看,它进一步扩大了国产神话电影宇宙的版图,不断充实国产动画电影“封神宇宙”的故事线,将一种关于中国远古神话和历史文化的新经验带给电影观众,也再次提升了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品牌效应与艺术价值。

首先,《杨戬》延续了《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作品对“封神题材”中的核心角色的“魔改”与“重塑”,构建了源自于中国上古神话但又隐含着现代生活气息的“新神话人物”谱系。在电影中,杨戬不再是“封神宇宙”里的那个不败战神,而变成为一个身世成谜且背负着心理困境的普通人。阴差阳错间,他因将亲妹妹三圣母杨婵镇压于华山之下而遭受世人的非议和亲人(外甥沉香)嫉恨,又因为背负师门的重托(镇压玄鸟以守护苍生正义)而忍辱负重,更因为遭受攻击而导致天眼失明无光,迫于生计他只能带着哮天犬和一众兄弟做起最卑微的赏银捕手的工作,甚至为20吊钱的差事而疲于奔命,经典神话情境所赋予他的所有神性光环和神秘面纱都被影片的“重叙”消解殆尽,留给观众的只是一个和他们一般无二的平凡人物。特别是他为了获取赏金而与仙魔妖界的三教九流虚与委蛇时所表现出来的尴尬的世故与淡然的无奈,往往在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将时间长河尽头的神话故事拉到了喧嚣世俗的社会语境中,带给接受者的则是一种另类的亲近与生活的烟火气息。施加在杨戬这个神话人物形象身上的一再“反转”,从战神到凡夫,从秩序的维护者到引导后辈成长的守护者(这是对《宝莲灯》以及正统神话剧情的最大的反转),再到挣脱虚伪道义枷锁大胆反抗的救赎者,不仅颠覆了观众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固有认知,而且也让影片的人物塑造更加饱满充实。这种人物形象及其故事线的“重述”与“魔改”,连同着追光动画对白素贞、哪吒、小青(《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以及光线电影与彩条屋的哪吒、太乙真人、申公豹和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形象内涵的“再生产”一起,共同塑造了国产“封神动画宇宙”人物谱系的新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当代动画电影工业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有机缝合传统精神与现代生活、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的有益尝试。

其次是主题形式与内容创新层面,《杨戬》的多主题变奏与故事情节的反转让观众眼前一亮。一方面,《杨戬》通过现代艺术手段的嫁接,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新神话世界”,这个世界既有虚无缥缈的神山仙岛与变幻莫测的神仙洞府,也有柴米油盐的寻常街巷与尔虞我诈的险恶江湖,还有充满科技感的仙家法宝与神舟飞梭,古典的神秘与现代的寻常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同追光动画的前作《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一样, 《杨戬》通过糅合现代生活与神话故事,把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与神魔激斗的修真世界结合起来,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充分体验异彩纷呈的叙事美感、高速流畅的叙事节奏,辅以意想不到的情节反转,让观众应接不暇。另一方面,《杨戬》同《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等一样,充分地借鉴了现代西方艺术中的“科幻叙事”与“蒸汽朋克”创作风格,结合中国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玄幻叙事的内容,打造了一种融汇中西文化的精致艺术拼盘。依靠“混元气”驱动的巨大飞舟、悬浮于瀚海之上的仙岛、法天象地的神念凝聚(元神巨像)、承载着传送之力的时空门、在漫天花海中飞升舞动的飞天神女,《杨戬》中的神话世界不仅包含着古典的唯美,也体现出现代的壮阔与未来的震撼。美轮美奂的修仙世界、情态各异的仙魔妖角色、栩栩如生又活泼灵动的视觉画面,共同勾勒出这个仙魔与科幻并存的“新神话世界”的宏大与优美,体现出创作团队巧夺天工的艺术想象与精湛唯美的艺术创造。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集聚了神话美与科技美的艺术景观,即使与欧美科幻电影中的神秘未来世界相比也毫不逊色。

第三是在工业生产流程与技术融合的标准层面,相比此前的国漫作品,《杨戬》有了质的飞跃。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电影是当代文化工业生产方式的一种典型体现,也是民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其内在的艺术特质本身则包含了较高的现代科技要素。在创作环节,将现代技术理念与生活方式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再造与重塑过程,是发展转型中的国产动画电影的重要路径。可以这么说,从电影工业美学的生产标准来看,《杨戬》在特效制作、画面标识度、影像细节组合、场景搭建以及人物建模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效果,已经表现出不输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大制作的气势与气质。在技术层面,实现主要人物的3D精确建模本身对创作来说有很高的要求,而《杨戬》做到了精益求精,除了常见的对于主要人物的动态化渲染以及人物面部细节的精准呈现之外,影片还让出场的每一个次要人物都进行了逼真的呈现,大到全景全貌的再现和动作行为的捕捉,小到毛发、衣物、口型与生态的动态演示,把细节做到了极致。特别是影片所展示的瀛洲仙岛仙乐坊中飞天神女的一段敦煌歌舞演艺情节,婉罗仙女(巫山神女)的舞姿流畅柔美,歌喉婉转悦耳,画里画外的背景音和观众喝彩场景的展示,再配合以360度全景式立体化的布景转换以及极具中国风情配乐的气氛烘托,可以说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高质量高标准的制作水准纤毫毕现地呈现了出来。

第四是《杨戬》在叙事层面对中国神话故事传统的反转与超越,影片借助“神灵降格”的叙事突破表达了某种批判意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互对接,借以引发观众的深思。这一剧情设定和思想表达既印证了它“成人向”的故事设定,也延续了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反思意识。新世纪以来,较为出彩的国产动画电影,远古神话世界中正邪分化与对立的固有思维常常被打破,而被融入了新的思考。如《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法海明明自诩天道正义,却又乐见于小青等自带原罪的妖族在虚幻世界中苦苦挣扎;《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天庭和神族更是对魔丸哪吒的向善之心视若无睹,并在三年之期到来之际降下天罚以致生灵涂炭;《姜子牙》里掌管天庭的星官和祖师更是在道貌岸然的面具背后犯下欺凌狐族道德绑架的勾当……《杨戬》延续了这种将天庭与神族世俗化的叙事设定。杨戬的祖师玉鼎真人使用维护天下苍生的道义幌子欺骗杨氏家族,令其家族的女子(杨母、杨妹)生生世世遭受镇压之苦,男子则陷入到劈山救母的命运轮回,借此以宣扬所谓的天道正义和维护苍生的虚伪道德伦理,而当杨戬识破他们的阴谋时则不惜祭出仙家秘宝(缚仙索和太极图)妄图将杨戬、沉香以及巫山神女等知情者格杀。这种对神族与仙界的嘲弄和讽刺充分凸显了电影的先锋性与批判价值。杨戬、哪吒、沉香乃至于申公豹等这些被重塑的“新神”们的反抗也印证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的革命真理,神祇也好,凡人也罢,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不能将希望寄托在那些虚无缥缈却又高高在上的神仙身上,改造自己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奋斗。电影将神祇的光环撤去,显现他们的执念、虚伪甚至罪恶,还原他们身上保存的人性,可以让身处现实的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

《杨戬》以及打上追光动画标签的系列作品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文化品牌建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小门神》开始,到《白蛇:缘起》初步奠定自己的行业地位,追光动画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产业追求。电影与剧集的产业联动,不仅有效地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了“封神宇宙”“西游宇宙”“民间宇宙”等代表性作品,并将国潮风格与古典美学精神发扬光大,而且通过对新媒体文学、现代生活理念和西方艺术手段的融合与改造,使中国动画艺术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的品牌宇宙。《杨戬》不是这个品牌宇宙的开拓者,但它却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以及继续推陈出新的产业化革新路子的决心更明晰地凸显出来。按照笔者曾经所断言的那样,国产动画电影“一年一佳作”的现象也随着产业标准更加成熟、故事宇宙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以及叙事手段更加多元的路径稳步发展,并真正迎来佳作频出、产业自信、艺术自觉与文化传播的美好未来。


(作者:鲍远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网络科幻小说的“新历史”书写及其艺术价值(鲍远福)

新世纪网络科幻小说的“后人类叙事”(鲍远福)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