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光影回眸,艺术再现历史万象

2021-07-01 阅读: 来源:《文学报》 作者:丁亚平 收藏

光影回眸,艺术再现历史万象

——上半年现象级主旋律影视作品观察

  影视的职责不仅是记叙国家的发展历史,还在于引导观众对政治和社会产生认同感,感受到正能量的鼓舞和引领。主旋律是与时代共振的节奏,重大主题影视的创作是在打造新语态的主旋律作品,优质的内容表现会比观念存在得更为持久。

  “新主旋律”激活创作和生产市场

  2021年上半年以来,用影视来展示、宣传党史卓有成绩,而多样性的主旋律光影表现,突破单一性功能的桎梏,在转向重大革命、重大历史的主题创作中发挥出艺术创造力及祛魅的阐明作用,带来不同气象。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想照耀中国》电视剧展播活动成功举行,2021年1月1日起在东方卫视等五大卫视和爱奇艺等网络平台播出。所选的剧目涵盖革命历史、工业制造、改革开放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步向强盛的重要历史事件,以“百年百部”绘就党的百年光辉历程。2021年第一季度的剧集市场在口碑、收视上获得双丰收,为重大主题影视播映赢得了开门红。本年度还有近百部同类型题材作品待播映,更多的影视作品在创作和持续推出中。

  “五一”档影片《悬崖之上》和“七一”档影片《1921》,作为主旋律电影的现象级作品,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悬崖之上》由张艺谋执导,张译、于和伟、秦海璐等主演,作品以人民史观还原时代,注重故事内核和人物形象塑造,在整体克制的感觉中营造了有情的革命话语。在此基础上,它接通历史,唤醒革命精神、英雄精神,表达了悬崖之上总有光的主题。影片《1921》由黄建新和郑大圣执导,黄轩、倪妮、刘昊然等主演,众多青年演员加盟客串。《1921》将时间浓缩在1921年这一年,以多线叙事讲述了1921年7月23日至30日发生在上海的那段故事,建党前后的革命先驱和红色起点得以重塑,作品包含观念与党史,对彰显中国革命品格的重大主题进行了重点阐明,作为一种生动的观念艺术,主题和形象鲜明,体现了属于我们时代的共性与特性结合的审美价值。

  现象级的爆款作品频现,激活了创作和生产市场,头部影视公司和视频平台纷纷下场,作品质量也迎来了新的生长点。第27届上海电视节上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编剧的《觉醒年代》,不仅关注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还对《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描摹,体现出作品在历史观上的开阔视野和独特表达。编剧在编排情节时采用了纵横结合的写法,由此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之间形成一条内在的思想逻辑链条,是“觉醒”何为的最好注脚,也回应了“今天中国的一切,皆是从这六年衍生而来的”。共43集的《觉醒年代》花了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来讲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它们相当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史,其间无论是历史事件的还原还是历史人物的塑造都可圈可点,如在红楼走廊里独自流泪的陈独秀、看到学生们被镇压而愤怒无比的李大钊……此番种种恰恰体现出拆解旧文化、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对历史和人生现实所持的整个观点也即“觉醒”之艰难。作为当前拥有观众人数最多的文艺样式,丰富艺术创造力,坚持强调富有增强的能量和完满感,提升主旋律影视的创新性,对提炼和传播新中国精神价值至关重要。

  作为荧屏上首次尝试以音乐结构八个篇章的电视剧,6月13日首播的《百炼成钢》在40集的容量中,将百年党史的发展详略排布,颇见功力,其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意义可见一斑。要指出的是,剧中对历史的讲述并非历史景观的随意堆砌。正如导演毛卫宁所言,《百炼成钢》主要“聚焦于每一位党员是怎么炼成的,如果每个人物的成长线都是丰满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对于观众来说,就会更有情感共鸣”。换言之,“百炼成钢”不仅仅指涉中国共产党本身,同时也隐含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百炼”,正是他们的“百炼”,才共同铸就了“成钢”的中国共产党。

  在建党百年之际,《1921》《狙击手》《悬崖之上》《柳青》《觉醒年代》《百炼成钢》《跨过鸭绿江》等将历史题材与现实生活情感结合的新类型主旋律影视,证明红色经典和历史革命故事也可以以观众更易接受的叙事方式呈现。主旋律作品的热映、热播,以书写历史、贴近时代、映照现实的深耕细作带动“新主旋律”唱得更响,形成反映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内在核心,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通过不同的题材和形式表达,围绕着个人和集体的注意力被建构的时代社会环境,在创作者和观众间成功分享,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景观和广泛的情感效能。

  从真实与自信走向人民内心

  影视作品被赋予历史叙事的功能,呈现出国家意识和个体记忆相结合的特征。不回避社会议题、民生民忧的重大主题创作,体现了新时代主旋律创作的旺盛生命力,以此也让世界走近更真实、自信的中国。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必然性的《觉醒年代》、描写宁夏西海固人民和干部共同建设新家园的《山海情》、记录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大江大河2》、切入舞台搭建工作者生活的《装台》、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整体历程的影片《1921》、融合革命热血与文学书写的《柳青》、反映乡村振兴发展图景的《战旗飘飘》等作品,刷新了主旋律影视的题材选取范式,也因获得观众的认可,被称赞“破圈”成功。以人写“史”、写“实”的主题影视作品用踏实的创作态度让观众着迷。一部“土生土长”的《山海情》在豆瓣网的评分从9.1升至完播后的9.4,《跨过鸭绿江》创央视综合频道近两年的收视率新高,可触可感的重大主题影视作正在走进观众的心里。《山海情》在海外主流视频平台发行后,制作了不同语种的版本,以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真实故事。

  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今年1月10日在湖南卫视首播,安建执导,罗晋、袁姗姗领衔主演。该剧视野恢宏,充满时代气息,制作精良,叙事大气,风格鲜明,成功地讲述了扶贫的故事,看的时候,让人荡气回肠,感动激奋。看这样的剧集一般人开始会先入为主地觉得主题剧是不是不太会好看,观众往往会表现出“偏见”,但我认为,一部电视剧大家都说好,说明它确实有过人之处。《江山如此多娇》可说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为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作品内涵丰富,人物鲜明,印刻着时代记忆,展示出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首先是祖国大地壮美的自然风光,气势磅礴,无与伦比,很美,富有画面的质感,难得的是,导演很克制,所有美好的风光都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一扫而过,没有刻意去停留、赞美,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江山为什么如此多娇?因为其中有不负青春韶华的青年一代,有最美的新时代的奋斗者,有众志成城的与时代和国家同频共振的最可敬、可爱的人。在自然美景之中,是真实的人。在貌似不动的大山背后,有活泼的人,有烟火气,更涌动着与国家在一起的巨量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展现出和当代中国的奋斗和努力在一起的美好和感动。

  某种意义上,重大主题影视是在为国家形象的塑造锻造新的表征系统,在回望历史的作品中,观众的感受应当是沉浸式的体验。

  《1921》一片具有艺术创造和表现的多样性,它的讲述在时间、地点和主题上聚焦越多、越简单,多种类型化的拍摄手法融为一体,其所共有的东西就越有效地闪耀出来。黄建新在谈到《1921》时这样说:“电影《1921》主题是基于历史的事实,这些史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它的核心是人。这些人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太大了,关于他们的研究很全面,从各个维度都有涉及。电影怎样表现这些人,通过触摸他们的情感、思绪、理想、思想,以及行为逻辑和个性,把他们变成电影的特殊艺术载体来表现其丰富性,这都是挑战。基于这样的挑战,我们产生了创作的原始驱动力,希望能迈出一步。”在《1921》这样的研究、记录和成功再现的作品中,观众的共同记忆被激活。影视的职责不仅是记叙国家的发展历史,还在于引导观众对政治和社会产生认同感,感受到正能量的鼓舞和引领。主旋律是与时代共振的节奏,重大主题影视的创作是在打造新语态的主旋律作品,优质的内容表现会比观念存在得更为持久。

  青年共情于为梦想而奋斗

  重大主题创作中展现的这种清醒的历史观和价值导向,有力地引导着观众主动地了解历史,以史明志。平视地表现包括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历史人物、领袖人物,有其实在的传播与接受上的意义,这便是,拉近了作品和观众的距离。这么多党史题材影视剧先后出现,而且,越来越好看,充满艺术感和“生产性受众”。这类题材一般归为重大题材或“主旋律”作品,但现在年轻人也爱看,说明这类题材及其艺术表现独具这种平视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这在它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上,更具特色和影响力。

  而且,近期作品中,作为活泼而有深味的样态的大多是平凡的英雄。《悬崖之上》中的张宪臣、王郁、楚良、小兰、周乙,都是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人,他们无法与失散的儿女团聚,不能用真实的身份示人,面临着随时可能被逮捕甚至死亡的危险处境。不过,信仰是他们生命中的灯塔,照亮了黑暗的前行之路,他们为了黎明的到来默默战斗和奉献,他们是孤独的,却又保持了勇于牺牲、舍生取义的强大的生命中心。被死神拥抱的他们,是坚持信仰的革命战士,是坚持战斗的无名英雄。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作品《跨过鸭绿江》的总导演董亚春将英雄定义为“一个宽泛的概念,要把英雄人物拍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每个时代都需要有听命于历史召唤的英雄,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以“情”贯之,就能得以不断传承。作品中,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孙占元、胡修道等最可爱的人们不畏牺牲、骁勇御敌的故事,在不同时代再次燃起了观众心中对英雄的敬畏之心。相同题材的电影《狙击手》,张艺谋、张末导演,张译等主演,所反映的是1951年冬季,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军的志愿军班长刘文武带着五班的陈大永等人与美军一支精英狙击小队进行殊死一搏的故事。该片努力呈现一种主题:“真正的国家英雄主义,不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勇于去维护正义、勇于去保护每一个卑微而弱小生命”,这无疑会增加角色和情节的深度,并具有穿隔时空的作用。

  审美观念的变革,对应着近期影视作品题材的创新选择、叙事逻辑的突破,更深层次的是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开始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汲取其中的精神和信念。《觉醒年代》的主创有意识地从日常的维度来丰盈剧中人物和历史具体性。剧中,观众看到了开篇里蓬头垢面的陈独秀,是那种一切“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的人,尽管他在社会中受人尊重和敬佩,和儿子的关系却一直很紧张,且这一矛盾的解决并没有在简单的几个冲突里完成闭环,而是经历了一桩桩事件后的“水到渠成”。像这样的例子在电视剧中不胜枚举,这些伟人的形象不再是高大全的“完人”,而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

  不消说,这些主题影视在创作思路上向着更年轻的方向转变。《1921》《觉醒年代》回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以青年革命者追求真理的过程,深刻揭示中国人选择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逻辑和必然性。“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以这样的写实风格、励志主题和革命精神唤醒心灵,跨越百年历史、穿透代际隔阂,自会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百炼成钢》在人物身上注入了更多生活中的细节,赋予可信性、真实感与情感逻辑,也突出了“百炼”的意义。比如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由于太专注不小心吃了蘸墨汁的粽子,感叹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可真理的甜与现实的惨烈呈现巨大的反差,因此“没想到求索真理却如此血腥”。如陈独秀被京师警察厅下达了抓捕令,李大钊随即护送陈独秀出京,两人在一辆骡车上相约建党。跨过历史的鸿沟,与当代的年轻观众建立一种联动关系,传递追逐个人梦想与时代进步的不懈斗志和希望,就可以展现出了不起的创造性,与当代青年达成“对话”,拉近青年观众与历史的距离。

 

  (作者: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

 

  延伸阅读:

  文艺评论如何与创作共生(丁亚平)

  《英雄儿女》:银幕内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中国电影史学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