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快递服务、科技报国……创业创新的故事被收入镜头
行业剧正在突破白领职场 荧屏“百工图”致敬奋斗者
《大江大河2》正在拍摄,这部计划今年播出的电视剧,因为第一部积累的高口碑未播先热。最令观众惦记的当属几位主人公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的创业故事——他们中有人抓住时代机遇,靠着踏实刻苦从普通工厂技术人员晋升为管理层;有人则敢于走出舒适圈,凭借智慧勤劳在商界闯出一片天。
《大江大河2》并非个例,盘点过去一年中引发热议的行业剧,荧屏中的“社会百工图”正不断丰富:展现中国机车人创业史的《奔腾年代》,揭秘“两弹一星”科技报国的《激情的岁月》,呈现快递行业发展历程的《在远方》,聚焦坦克兵与空降兵的《陆战之王》和《空降利刃》,以液晶技术为线索之一的《希望的大地》……观众惊喜地发现,行业剧正跳出白领办公室的职场,呈现出更深广的视野。在文化学者看来,闪耀荧屏的百工故事中,既向观众科普了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又展现出平凡奋斗者在时代发展中拥抱变化、超越自我的可贵拼搏精神,是对中国故事的自信自省,也是对百姓生活的致敬鼓舞。
电视剧《奔腾年代》剧照
用专业度、时代感挖掘各行各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产剧集一直深陷“行业剧不专业”的争议。身着华丽套装的俊男靓女一边恣意驰骋职场,一边上演情感纠葛,看似满足了对不同行业生活的想象,却因鲜少触及职业逻辑与伦理,而显得真实感不足,格局很小。这也是当下一批行业剧集显得弥足珍贵的原因:戒除了套路化的创作模式,深挖过往影视作品鲜少触及的专业领域,以不为人知的行业“门道”吸引观众,并在其中通过行业的发展、职业人才的命运,带观众回味时代的大变迁。
找准专业度与可看性的平衡点并非易事,晦涩的专业知识与行业内部的运作机制如何才能“讲解”生动?引燃管整流技术、高压侧调压开关、可控硅整流……在普及电动机车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奔腾年代》也抛出了看点十足的行业抉择:原来,中国机车人曾一度在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之间摇摆,前者容易上手,却对资源消耗较大,后者清洁高速,但技术、工业水准都超出了当时的国力。一个具体鲜明的行业问题,将观众快速拉入剧中人的矛盾心境与时代处境当中。
《在远方》同样在行业真实矛盾中寻找戏剧冲突,获得“懂经”这一高评价。电视剧后半段中,主人公的“远方”快递公司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员工主体大多是亲友,“管理难”成了企业发展瓶颈。建章立制、奖惩机制等现代管理理念与建立在道德约束与亲情纽带之上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展开一战。在影视评论家看来,剧中花大篇幅展现的,恰恰是不少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前沿、最核心的问题。
电视剧《在远方》剧照
透过这些新行业新变化,观众听到的是时代脉搏。《在远方》里的主人公在快递行业中一路打拼,抓住了“互联网+”的商业风口,经历企业的发展阵痛,最终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编剧花三年时间打捞起的“行业传奇”,恰恰是中国快递行业、乃至中国经济20多年来腾飞发展的浓缩个案。同样,在几部军旅题材作品中,当代中国军人的新风采惊艳到不少观众:个性鲜明,文化水平过硬,积极拥抱现代科技的青年一代,一边传承着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一边适应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全面改革。中国军人、中国军队的新面貌便是时代发展需求的直观体现。
普通奋斗者的热忱与坚守中,蕴藏着最真挚的鼓舞
小人物、大时代、正能量。在文化学者看来,荧屏“社会百工图”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其对各行各业中的奋斗者的细致描摹。正是这些心怀理想又脚踏实地,用汗水和智慧赢得尊重的小人物,见证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他们对事业的热忱与坚守,又凝结成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
作为国内首部以年轻科学家为主角的“两弹一星”题材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对中国第一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史的还原,感动不少观众。上世纪50年代,外国专家突然撤离,为我国刚起步的核事业蒙上阴影。缺乏完善的科研设备与数据基础,中国技术人员硬是靠算盘,“打”出了原子弹引爆的庞大参数。电视剧中,科学家用纸笔、算盘伏案埋头苦算的场景令年轻观众惊讶又感动——是怎样的赤诚爱国情才能支撑起“土算盘跑赢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奇迹?《奔腾年代》里,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男主角常汉卿拒绝躺在前人的树荫下,坚持开发难度更高的电力机车。编剧借常汉卿之口道出了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中国工业建设者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我们有对夸父追日的敬仰,对孙大圣筋斗云的神往,对千里马、飞毛腿、神行太保的喜爱,这是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不停奔跑、进步、突破自我,这就是人的精气神,也是新中国的精气神。”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剧照
“那个时代的人,就连笑容都很不一样,透露出一种单纯。这份单纯体现在他们对自己目标的追求、坚持与执着,没有那么多想法,不会畏首畏尾,不会觉得顾此失彼、患得患失。”在《激情的岁月》中担任主演的李光洁,这样描述那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核工业人。这份专注与单纯,是各行各业的成功密码,也是荧屏对当下最真挚的鼓舞。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