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视剧《三体》改编策略
电视剧《三体》开播即收视登顶,截至笔者截稿时,该剧在腾讯视频播出近四分之一,已播剧集的创作、制作总体上忠实于小说原著,有效满足了观众尤其是原著粉丝的高度期待。从改编思路来讲,剧集在科幻与悬疑并行的类型框架下,最大限度地遵循了原著特色,叙事上非常重视悬念营造,将科幻世界观与哲学思维阐述明晰,能够有效地吸引带入观众;影像制作精良,具有强烈的科幻气质、内涵和风格,视效、配乐等制作环节显示出中国电视剧发展工业化的新提升。在此基础上,《三体》剧集呈现出两个类型化改编特征,一是将原著“共同体价值观”和生存哲学思维进行情感具象化,聚焦于群像人物中;二是将现实主义审美与科学幻想色彩有机融合,体现在视听造型上。
从类型化剧作角度来讲,《三体》的改编难度较大,一方面因为原著在中国科幻文学界已近“殿堂地位”,书迷对影视化改编的要求甚高;另一方面则是原著通篇以科学逻辑叙事为导向,视觉化描述常常只有在推动情节时出现,因此出现大量文学性留白,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知识结构去补充、想象。同时,原著中的人物塑造以功能性为主,比如汪淼作为叙事人主要提供视点功能,其心理和情感状态并未被深入探究,这是由原著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以“俯瞰视角”观察宇宙秩序和人性道德的特殊观念决定的。因此在改编过程中,剧集剧作最大限度保留了原著情节事件的信息,包括剧情主线的推进、情节点的设置,甚至演员的台词,绝大部分都是直接复刻原著。这种忠实于原著的做法,已广泛赢得原著读者的认可。对于原著中的文学性留白,创作者选择以增强情感价值的方式来弥补。在已播的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史强得知汪淼深受“倒计时”困扰后,自告奋勇制作计时装置戴在胸前以示声援。汪淼坦然接受死亡威胁后,在女儿学校的科教宣讲堪称剧中高光时刻,传递着他对科学信念以及生命永恒的彻悟与笃信。这些原创细节的弥补,在叙事技巧上遵循了类型化表述的情感封闭性原则,使剧集叙事流畅并且更具情绪感染力,既满足了“原著党”的情节期待,又将叙事焦点从科幻悬疑的焦虑外壳回落到人类共同情感、人类共同价值,可以与观众达成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鸣共振。
在人物设置和情节设计上,剧集也遵循类型化封闭叙事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给予剧集中出场人物以功能性。原著中的次要人物或一笔带过的人物,剧集为了使故事在视听推进上更顺畅,做了放大或重置处理,比如沙瑞山、慕星和徐冰冰(后两位角色原型在原著中仅仅被一笔带过未正式出场),成为剧集中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配角,这是由电视剧本身的叙事特性、叙事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主流受众的欣赏习惯、审美接受程度所决定。剧集中的部分原创戏份或许还要经受观众的评价检验,但是毫无疑问,这种补充式的改编方式,使得《三体》剧集扩大了受众范围,在故事接受和情感代入上能够赢得最大层面的观众,包括还没有来得及阅读原著的观众。
《三体》剧集在清晰阐释悬疑主线的同时,也将所涉抽象的科学逻辑和相关的哲学思辨引发的叙事矛盾,以情感逻辑直观化解。在笔者看来,《三体》原著秉承的是“共同体价值观”与生存哲学相结合的科幻文艺思维。剧集中演绎的“射手假说”“农场主假说”等观点对人类的生存逻辑来说无疑是冷漠甚至绝望的打击,但是剧集却树立起了一种群体视点的对决方式,即非通过讲述世界观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人物性格、职业和动机的互补来克服矛盾冲突。汪淼从惶恐迷茫成长为信念坚定的英雄形象,其转变源于朋友的劝解、家庭的责任和人类的尊严,这一转变也使之肩负起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责任,使得剧集中汪淼的性格蜕变过程变得完整且令人信服。与此同时,剧集将史强、常伟思、杨冬、丁仪等人划定在共同体范畴内,通过汪淼和叶文洁在不同时代各自思想的蜕变经历,串联起叙事上历史与现时的网状联系,进而将向死而生的人类意志灌注在对科学真理的笃定追求中。剧集群像生动丰满,如在原著中人气颇高的史强,于和伟恰如其分地演绎出“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剧集在改编过程中结成的丰富的网状群像关系,相比原著增添了更多基于人物情感的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细节以推动剧情走向。以上基于共同价值的叙事表达,还表现在对原著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乃至宇宙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继承,剧集借常伟思的备战宣言表达出三体危机事实上是对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命运的挑战和考验,相信在后续剧情中,人类也将合力应对地外文明的挑战危机,这种自个体升华为国家和人类的价值格局,也是“共同体叙事”的有效策略。
纵观以往的现象级国产电视剧,中国观众的审美方式往往呈现质朴的现实主义审美,是一种日常化的审美。在《三体》剧集中,可以看到创作者将日常化的现实场景与科幻电影所要求的想象力审美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剧集的情节空间发生在特殊年代和临近当下,剧中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部林场、奥运前夕的首都场景描绘都相当写实,有效唤起了观众对于特定年代的共同情感记忆。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场景,剧集在日常造型上进行了贴切还原,如青年叶文洁被下放的林场阴沉而压抑,作战指挥中心庄重而肃穆,汪淼家则明亮又温馨,申玉菲的秘密集会空间则多用景深镜头暗示幽暗的未知气氛,这些场景均符合中国人日常葆有的审美感知。另一方面,剧中展示的物理现象、三体游戏的骇人场景、地外文明唤起的宇宙奇观等等,则多使用表现性视听和造型技巧。如汪淼捕捉宇宙闪烁的瞬间,画面呈现的宇宙空间以大面积的深红色与频繁闪烁变动的光斑与汪淼瞬时崩溃的精神状态形成共振,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剧集所选用的主题曲和背景音乐也多用电子乐,充满迷茫未知的惶惑感。剧中“三体游戏”的场景借用虚拟拍摄,贴切再现出一个可感可知的三体世界,其技术表现也展示出近年国产电视剧特效制作大幅提升的工业技术水平,彰显出中国式科幻的实力和魅力。
中国影视正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需要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影视作品来丰富市场,形成一个具有较大选择余地、选择空间的“影视超市”,尤其是急需有想象力、有类型拓展、能够疗愈观众的影视作品。 《三体》剧集在类型叙事和影像造型上满足了观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价值观念上也尝试与最大层面的观众达成共情、共振、共鸣,其类型化拓展和“共同体美学”改编无疑将推进中国科幻影视的深度发展,进一步提振中国电视剧制作的工业化体系发展水平,使中国科幻影视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或许也将成为科幻电视剧的元年。
(作者:饶曙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