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他是谁》:寻找真相 追求真理(邢戈)

2023-05-23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戈 收藏

《狂飙》热度未退,《他是谁》又掀起收视高潮,人民警察的艺术形象成为2023年春季荧屏的亮眼风景。作为刑侦剧,《他是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用沉浸式破案的呈现方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品格。作品在价值导向上求真、在情感表达上尚美,找到了一种创新表达方式,在众多刑侦题材创作中脱颖而出。

刑侦剧对事件的表现通常重于对人物的刻画。创作往往以破案为目的,详解侦办过程的复杂曲折。而《他是谁》却没有把制造震惊、恐惧、疑惑等紧张情绪作为叙事目的,而是将刑侦过程作为载体,着力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卫国平的思想发展、情感变化作为叙事主线,把求真作为人物精神成长的重要特点。通过展现主人公卫国平的思考过程,将多个案件有序编织成一条丰满的情节线。如卫国平在吴克的讲座上意识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有罪推定”导致的误判。吴克由此讲到警察的勇敢不仅是不怕死,还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否定自己,因为警察工作的本质是追求真相,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由此,卫国平改变了自己的思路,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思想转变。

刑侦剧往往以快节奏见长,善于用强情节打造悬疑效果,以紧张刺激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而《他是谁》的创作者采取克制的表达方式,以行为替代语言、以态度表达观点塑造人物形象,赋予作品含蓄的东方美学意蕴。一方面,剧作通过情节铺排推动人物之间的交流,由此同时呈现多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群像式角色塑造。如卫国平与同事宋哲、顾开岩的三人戏始终通过情节设计建构饶有意趣的人物关系并制造幽默效果——宋哲追求顾开岩,顾开岩默默关注卫国平,这层情感关系始终没有通过台词予以明示,而是在吃不吃夜宵、谁跟谁去听音乐会等情节的反复中被耐人寻味地烘托出来。该剧以情节设置而非细节渲染来构建人物关系、呈现人物思想感情,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另一方面,剧作细腻而含蓄地呈现了卫国平的情感世界。在卫国平常年逃避聂小雨的大胆追求而不得不面对时,剧作准确表现了他的慌乱无措。一句“站住”,成为他俩之间“喜欢你”的情感暗号。此后,“站住”在不同情境下作为画龙点睛的台词出现,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张力。此外,剧作熟练运用视听语言外化人物内心世界,在叙事层面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的勾连。卫国平寻找失踪的聂小雨,筋疲力尽之际,仿佛看到了牺牲的陈山河与自己一起大声呼喊“站住”,构成了剧中的诗化段落,将卫国平对聂小雨的愧疚、思念与爱意进行了深沉而强烈的视听外化处理。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技巧赋予了《他是谁》清新脱俗的审美特征。

以悬念吸引观众,用真实征服观众,以诚意回馈观众。《他是谁》故事表达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体现了浓厚的纪实向刑侦悬疑风格。在呈现人民警察艰辛的探案过程同时,也让观众看到社会一角的真实状态,感受到刑警们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和追寻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

正因为《他是谁》在追求真与美的向度上作出了巨大努力,才使其主题内蕴之善有了坚固的依托。从这一创作经验可以看出,常见题材与类型之所以能够常拍常新,就在于创作者对价值意义的不断探索、对审美空间的不断开拓、对艺术表现方式的不断更新。


(作者:邢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对“京味”电视剧创作的思考

《他是谁》:悬疑剧类型化创作的新收获(杨洪涛)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