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电视剧《后浪》:展现中医传承化育心性的力量(戴清)

2023-06-20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戴清 收藏

展现中医传承化育心性的力量

——简析电视剧《后浪》的精神蕴涵

刚落幕不久的电视剧《后浪》以清新朴拙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医传承的厚重内容,新意突出,带给观众对中医传承、教育以及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思考。

编剧六六为完成《后浪》的剧本创作,花费多年时间攻读了中医硕士学位,为剧本实现中医传承的形象化表达、保证创作的专业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医诊疗望闻问切、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等积淀深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剧作对这方面的艺术转化颇见功力,既接地气、自然流淌,又呈现出中医的博大精深。剧中对中医看病的特征,一言以蔽之为“看有病的人”,即是强调把人看作一个整体来综合救治,这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观与宇宙观。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孙头头,一个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外卖员、孤儿,跟随师父任新正在中医传承班学习了五年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传承人。这个故事显然带有一定的传奇性,整个故事就是孙头头这位“低模仿人物”(加拿大文艺理论家弗莱语,指境况低于观众)的逆袭史。故事的难度在于一般逆袭故事都是人物一步步历练、逐步提升,而这个故事却从一开始就直接把孙头头抬到姜氏针派传人的地位。

让传奇性落地生根是《后浪》的挑战,也构成其重要的叙事魅力,即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形下,正面揭示人物的点滴变化、展现教育改造人心的力量。起初孙头头颇为顽劣,从人物母题上看,这一形象颇接近混沌未开的“石猴”孙悟空,最初她的行为颇为荒唐,也伴随着很强的戏谑感:为钱来到传承班,迟到、上课睡觉、没大没小、抗拒仪式……仪式一向是文明的肇始与确立,剧尾孙头头领诵“大医精诚”气质端庄温和,由内而外的变化正是对她主动承担传承中医责任的最好说明,也见证了教育的伟力,恰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所描绘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之力,始自任新正(仁心正的谐音)这位大医的自觉追求,既是自己师父的嘱托,也发乎本心、知行合一。在任新正的身上,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风,他对头头的用心培养既有知识技能传授,更重心性化育与开悟。这一人物兼有大医和仁师的双重特质,厚重的师者形象近年来荧屏塑造成功的很少,观众在电视剧《大考》中有所领略,但人物的戏份却比任新正轻了很多。这一人物既是造诣深厚、悬壶济世的大医,也是身体力行教育传承责任、对中华文脉与道统有着深刻体悟的理想师者。

任新正对孙头头的教化与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这种改造并不是单向的,她如一块璞玉,纯良正直,疾恶如仇,讲义气、有担当,又绝不世故。恰如古人所说,她是“开心见诚,无所隐伏”的真人,更是“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的赤子。任(新正)师以真心真情厚待宽容头头,正所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孙头头也必然以发自肺腑的虔敬对待师父,以全身心的热情传承中医。

同时,孙头头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天分与禀赋,这也是“低模仿人物”能够逆袭的先天条件,如超群的嗅觉味觉,惊人的记忆力,身手敏捷、直觉敏锐、性情大气、宽厚乐观、不惧压力,这一点在她和任天真的相形对写中有着鲜明表现。但同时,任天真与孙头头这对最终走到一起的年轻人其实又有相近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天真、真率之人,可贵可爱,真切反映了创作者对中医、医者的整体定位与独特理解。

众人的历练与开悟。《后浪》对中医传承班学员的群像塑造十分成功,人物各有各的身心问题,整部剧既表现他们的成长修炼与自省开悟的精神历程,也借此强调了中医治病救人的整体思维观。如剧中杨小红(瑞贝卡)从一名精干律师换位为一位温暖中医,她有律师的伶牙俐嘴,华服在身、自律自尊,但心性有时又是狭窄的。她与死去律师的妻子陈卉结怨,后又意外为陈卉接生,在这个由死到生的循环中,她获得了自己的新生,显示出中医传承班对骄傲心性的改变与启迪。

彭十堰从一个不信中医的西医卧底到逐渐改变刻板观念,成为一位接受中医、尊重中医的身体力行者,事实上回答了缠绕在中西医关系、中西医对峙上的诸多思考与追问。杨小红与彭十堰的欢喜冤家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

赵力权则从艰难草根的急功近利到陷入泥淖、作奸犯科,最终一度竟想加害恩师吴善道,好在良心犹存、停止作恶,但始终无法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怯懦自杀,所幸被任师和师兄弟所救,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终投身到武汉防疫工作中重获新生。正所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赵力权的新生同样彰显着中医传承教化人心、改造心性的力量。

任天真这个出身中医世家的硕士生,在杰出父母、祖父母的荫庇与期待下长大,备受宠爱、真诚善良,但又总是“压力山大”、自信不足,不时表现出敏感和脆弱。与孙头头相识,从最初交恶、对立对峙,到逐渐走近、发现对方的真率和美好,经过实践的历练,完成了他的蜕变,成长为一个有力量的仁心医者。

剧中幽默的阿公、气定神闲的阿婆恰似全剧的定海神针,又有着老一辈的气度与热情,他们对女儿、孙子、徒弟的开导温馨温暖,不经意间就透露出人生的智慧。这方面也通过全剧文化深厚的对白显现出来,剧中任师脱口而出的《素问》“内存正气,邪不可干”、再如“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等都令人回味无穷,又全无掉书袋之感,十分贴合人物身份。孙头头的台词也从最初的没文化到逐渐出口成章,显示出人物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微妙变化。

剧中医馆的多位病人也颇具代表性,是窥斑见豹的窗口,得见社会众生相与众多社会问题。比如丁简兮和母亲祝霞的绝望,程莹婚姻的重创与心理问题,提供了关于病患身心创痛的治愈与和解的艰难思考。再如许萌萌和父母的关系则反映了当下某些家庭教育的失败:身为成功人士的夫妻二人看似深爱女儿,但又很少陪伴孩子,更无法接受女儿青春期的失足和创痛,粗暴的纠正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令人唏嘘。

当然,在中医科班教育的发展已然相当成熟的当下,《后浪》如能适当表现孙头头因半路出家而面对一些学业挑战,同时增加一些其他科班学员们在传承班上的优异表现,可能对全面呈现中医教育与中医传承更为客观有利。


(作者:戴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二届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戴清专页

“人物二重性”的丰富性与倾向性——围绕反腐、扫黑题材剧的人物塑造展开(戴清)

《破晓东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拓展出新的艺术表现空间(戴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