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良心回应医者仁心
——评电视剧《问心》
医疗题材从不稀缺,《产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后浪》《白色城堡》《心术》《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等等,可以说是爆款频现。近日,《问心》的热播又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该题材的影视创作上来。在整治医疗腐败的当下,《问心》呈现了客观真实的医患关系,用艺术良心回应了医者仁心。
让职业题材回归职场是《问心》最大的贡献。我们看过太多披着白大褂谈情说爱的医疗剧。观众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些“白大褂”是哪个科室的大夫,由于剧中医疗操作不规范,闹出不少笑话。《问心》的编剧深入生活长达两年,演员们也在开机之前一个月就进到三甲医院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在剧组搭建的8000多平方米的“医院”里,所有医疗器材都是租借和购买的,包括总价千万级的呼吸机等高端产品都是“真道具”。而涉及专业的每场摄制均有三甲医院的顾问现场把关。132天的拍摄周期中,150名真医生提供了专业保障。所以,我们看到演员们操作机器和人工救助的熟练程度,甚至下意识的动作习惯都显得训练有素。
不得不说,有的医疗剧为了制造紧张刺激的所谓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不惜把医生妖魔化,让患者神经质。医生公然索要利益,患者动不动以“医闹”搅局。也有一些医疗剧,把医生过于神圣化。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医生也并不是万能的,他们有治不了的病,有回天无力的痛,也有普通人的烦恼和忧愁。
没有三角恋、相爱相杀,也没有制造极端案例,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受委屈的“灰姑娘”,甚至没有中医西医两条道路的激烈碰撞,“海归”与传统高手不同思路的深刻交锋。《问心》中的人物甚至没有常规电视剧中人物的锋芒毕露,他们年轻但不气盛,他们之间的不服气,不是来源于争风吃醋,而是在业务上争先恐后, 他们之间的竞争和角力也是建立在提高素养和获得职场荣誉的基础上。在这部剧中,尽管设置了有道德缺陷的医生人设,但他也不是惯常的那种唯利是图,他身上有更多的人性复杂性,但他同样有医生的底线和尊严。
剧中的医生们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也是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团队合作共赢的过程,他们最终在生活的丰厚给予中与个人生活阴影、原生家庭矛盾达成和解。
《问心》以同理心,由此及彼,不仅“问”出了艺术良心,医者仁心,也引发了对现实题材创作的思考。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无疑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不应为了冲突而冲突,应努力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与善意,并积极传播温暖与正义,观众同样需要治愈。现实题材不能只强调问题,不积极寻找答案。艺术还应该激发出反哺生活并引领生活的功能。这一点,《问心》做到了。该剧不仅对医患关系常常出现的误解如何调和给出了暖心的解决方案,搭建了医患关系相互理解的平台,也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矛盾。比如,边远山区患者仍无法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因为医疗资源贫乏,被耽误的病人大有人在。剧集也在默默鼓励和引领白衣天使们如剧中人一样下沉基层,援助贫困地区。而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如何找到当下的幸福等更为广阔的话题,也促使医疗剧不仅“问诊”,还要继续、不断地“问心”。
(作者:李春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光明日报高级编辑)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