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第29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观察(张斌)

2024-07-1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斌 收藏
多类型协同·以人为本·融合创新

——第29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观察

第29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以来,其评选机制和规则意外成为热点话题。事实上,作为我国电视剧三大奖之一的“白玉兰奖”,专业性是其定位和鲜明属性,因而是观察我国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年度风向标。本届电视剧“白玉兰奖”获奖以及入围作品充分彰显了过去一年来我国电视剧艺术创作精品引领、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态势,刻写下了电视剧迈向艺术高峰的时代路标。

《繁花》剧照

多类型题材协同构筑中国故事的影像频谱

纵览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的获奖作品以及入围名单,《繁花》《漫长的季节》《南来北往》等剧凭借扎实的故事、独特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获得亮眼的收视成绩,《漫长的季节》更是以9.4分刷新近几年国产电视剧豆瓣评分最高分。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精品电视剧构建的庞大故事矩阵,通过题材类型的持续细分和优势深耕来协同构筑中国故事的影像频谱。

作为近些年广受观众喜爱的题材类型,刑侦悬疑剧《漫长的季节》《不完美受害人》《三大队》《尘封十三载》以张弛有度的故事节奏,直击现实的主题内核,同时搭配短剧的叙述模式,实现“去类型化”的类型变调创作。职场剧一直是活跃且充满争议的题材类型,《问心》《非凡医者》《新闻女王》《装腔启示录》《骄阳伴我》虽聚焦医生、记者、律师、设计师等传统职业,但却克服既往职场剧“悬浮”的叙事套路,真实刻画新时代的职场生态、精准传达职场人的职业精神,最终收获全民性的讨论热度。下沉市场的古装剧《长相思》《莲花楼》《云襄传》《大唐狄公案》《繁城之下》《古相思曲》,在传统古装题材的基本叙事框架内,吸纳多元复合的表达形式,观众既看到传统武侠以全新面貌再次回归,也能体验到视听语言赋予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达,同时古装剧也成为国产电视剧不断触达海外市场的类型引擎。青春剧《追光的日子》《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谢谢你温暖我》《要久久爱》以温暖现实主义破除怀旧、疼痛、甜宠的青春迷瘴,拓宽国产青春叙事的外延和内涵。除此之外,漫改真人剧《异人之下》以贴近现实语境的创新理念,完成了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文本跨越,为此类作品的改编提供了新的创作可能性。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依旧保持了高水准、高口碑的良好态势。《问苍茫》《冰雪尖刀连》《追风者》《欢颜》《欢迎来到麦乐村》《江河之上》以主题牵引题材,题材选择范围和艺术审美表达得以向广阔延伸,实现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的珠联璧合。《繁花》《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等作品延续着近几年“年代叙事”的收视热潮,鲜活生动的时代纹理、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让“家国情怀”的叙事逻辑重新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人为本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底色

现实主义构成中国电视剧的主导创作范式,彰显了剧集的思想性与影响力。以重大主题电视剧、年代剧、当代都市剧为矩阵的现实主义创作格局,不仅用影像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历程,而且生动书写出人的现代化的精神面貌。在此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和以人为本的艺术观也得到进一步贯彻与落实。

在《问苍茫》《冰雪尖刀连》《追风者》《欢颜》等重大革命题材作品中,设置了以革命伟人的青春成长史诗、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故事、个体青年的信仰探索过程,展现“历史在场者”从思想到行动的全面觉醒,艺术地诠释了“路在何方”这一时代诘问的历史答案。《南来北往》将观众带入改革开放初期的华夏大地,勾勒出“时代列车”上两代铁路民警薪火相传的平民史诗,马魁、汪新这对从互相排斥到惺惺相惜的师徒关系走向,蕴含着年轻一辈铁路人对老一辈奋斗精神的传承,而围绕在铁路旅途、铁路大院两个空间的群像故事书写,更加展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亲密、和谐关系的美好可能。这些鲜活人物的背后,记录了祖国40余年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转型,也展现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奋勇前进的烟火温情。《繁花》《漫长的季节》《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父辈的荣耀》等构筑出一幅多声部、全景式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叙事图景。《繁花》《漫长的季节》形成魔幻现实主义笔触下互为对照的镜像关系。《漫长的季节》在冷寂凋敝的氛围里,再现上世纪九十年代转型期东北工人所遭受的时代压抑和精神创痛。在范伟细腻精湛的演绎下,观众深刻感悟到王响的一生就是人认知自我的完整过程,与龚彪、马德胜、沈墨这些人一起回答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生命之问。在《繁花》流光溢彩的色调中,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为地域背景的商业传奇往事精彩上演。胡歌饰演的宝总从普通青年成为商业翘楚的过程,不仅透露出九十年代个体生命自我意识的蓬勃生长,也承载当下青年关于上海这座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期待与想象。两部作品都在对社会众生相的深刻描写中融入浪漫美学,勾画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两副幽微面孔。《父辈的荣耀》《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两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却指向新时代的作品,呈现了平凡个体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轨迹。前者以林业工人的代际坚守,记叙中国林业发展、普通家庭命运的变迁史,结尾处作为第三代林业人的陈兴杰选择重回林场坚守,折射了年轻一代对父辈荣耀的信仰承接;后者谱写在经济腾飞的时代遽变之下,改革先行者们勇于求变、锐意进取的创业史。最终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位好友不同命运结局但殊途同归的生命觉悟,昭示人们只有在成长奋斗中方能找到面对迷茫和挫折的人生答案。上世纪九十年代影像群落拼凑出的时代脉络线索,让世间百态在“漫长的九十年代”历史时空中无限延展,影像洋溢出的历史厚重感、时代怀旧感、年代生活感,成为绵延至今共通的情感记忆。

《新闻女王》《装腔启示录》《问心》《烟火人家》《欢迎来到麦乐村》《故乡,别来无恙》等剧则紧贴时代脉搏,形成多维故事切片,或是彰显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或是直击当下职场的生存困境,抑或是诠释当代家庭的关系图谱,都在温暖现实主义基调下诠释了新时代的人们或许要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生挑战,但不变的是对待人生一如既往的昂扬态度,展现出当代社会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与价值信念。即使是《不完美受害人》《三大队》《尘封十三载》《特工任务》这些风格冷峻的悬疑刑侦剧,也力图避免纯粹类型模式的创作倾向,逐渐转向对普通人命运沉浮、社会敏感话题的理性思考,为观众呈现出既充满创伤后遗症,但又终将走出伤痛情绪的特定社会现实。

《不完美受害人》剧照

融合创新引领电视剧精品的高峰之路

在政策引导和技术赋能的双向驱动下,剧集的创作生态发生显著的转型迭代。《繁花》《漫长的季节》《不完美受害人》《繁城之下》等“反常规”精品剧集的不断涌现,显现出电视剧艺术形态、生产业态的深刻变化。

《繁花》蔚为大观的热播效应,让剧集电影化趋势正式浮出现实地表。不同于既往剧集电影化的浅尝辄止,当前剧集电影化现象是基于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媒介融合的语境中,电视剧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融共生,着力表现在电视剧具备电影的影像品质、艺术品质和美学品格。《繁花》是王家卫导演将电视剧叙事美学与电影美感完美融合的艺术臻品,独有的光影美学在色彩构图、镜头语言、配乐对白的相互交织里极致呈现。它在打破既有传统电视剧的形态框架的同时,又引领了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繁花》可能是迄今为止国产剧的空前之作,或许也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影像“孤品”,但却抬高了电视剧生产的艺术标准,树立了国产电视剧高品质创作的标杆,无疑将成为国产电视剧走向艺术高峰的典型路标。另外还有《漫长的季节》《欢颜》《繁城之下》《黑土无言》这类“电影感”短剧的集群式、精品化生产,《三大队》《唐人街探案2》《飞驰人生热爱篇》等“剧影联动”模式的积极探索等。这些围绕电视剧形态所进行的艺术化探索,不仅展现出影视工业体系的日臻成熟、影视创作者不断提升的审美追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为电视剧的百花齐放、持续繁荣探索了新的方向。

同时,随着台网主动互融向纵深领域持续开拓,电视剧的精品化生产拥抱更加融合创新的业态格局。本届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的入围名单中,就有《漫长的季节》《不完美受害人》两部网络剧,其中《不完美受害人》更是首部在卫视平台(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和网络平台(爱奇艺)同步首播的国产网络剧。此外,《繁花》《南来北往》《问苍茫》《追风者》《父辈的荣耀》等均是由电视台与视频网站联合出品,并台网同步播出的剧集。实际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变迁轨迹下,电视剧播出方式经历先台后网、先网后台以及台网同步的调试升级,在此过程中一批精品剧集得以脱颖而出。在台网互融的“剧集”概念下,国产电视剧逐步走向资源共享、内容共通、受众互补的精品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张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副院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暮年壮歌成为老年题材影视作品新语法(张斌)

三条屏里的世界——《草木人间》的三重割裂(张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