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与时代脉络同频共振,万年风物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古都北京拥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70年建都史,这里的一城一墙、一器一物都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烙印着鲜明的中华精神。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一周年纪念之时,2024年北京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前夕,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下,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人文纪录片《有力见证》,以历经万载的文明火种和流传千年的文化精粹,生动诠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特征。
该纪录片共5集,于9月在北京卫视播出,各集之间主题鲜明,分别展现中华文明不同的鲜明特性。创作团队以独特的文明视角和讲述方式,深入挖掘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带领观众走近那些被岁月雕琢的文物古迹,聆听静默于时间中的故事,在跨越时空的画面中,看到在新时代浪潮中仍然闪耀光芒的中华文明,感受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依旧坚韧不拔的生命律动。
文物古迹为钥,开启千年文化之门
八处世界文化遗产和三条文化带,铸就了北京城市的筋骨,更是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生动缩影。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贯穿古今、纵横千里,共同串联起千年的文化脉络。《有力见证》紧扣中华文明的核心特质,5集分别对应讲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特征。每集选取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京华风物,从天宁寺塔到蓟门烟树,从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到大运河,中华千年文化再次被唤醒,中华文明特质在其中流转生辉。第5集中,作为边防堡垒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是沟通交流的重要枢纽,长城两边的民族经历共存、交流和融合,最终实现和平共处。一砖一瓦,是中华文明和平愿景的积淀。对和平的守望也可以是无形的,天坛神乐署中被称为“华夏正声”的中和韶乐,经千年洗礼,依旧在北京中轴线上回响。古乐悠悠,音符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对和平的追求与坚守。再如第2集,节目从万年前的旱作农业说起,延伸至3000年前水井的诞生,再到700余年前大运河的壮观开凿,它们共同见证中华民族在创新长河中的坚定步伐,在历史的每一个转角,不断为这片沃土带来新的活力。
创新叙事手法,脚步丈量文明演进
《有力见证》的创作团队创新叙事手法,借用寻访者的脚步,将一个个静谧的历史碎片编织成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纪录片邀请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传》一书的作者邱华栋和青年演员王凯共同担任讲述人,学术的深厚底蕴与青春的蓬勃活力交织,一步一景,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跨代沟通,实现纪录片艺术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节目走进首都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居庸关云台等地,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华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把文明的火种在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心中点燃。这种移步换景的叙事手法,让观众仿佛与讲述人一同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亲身体验文明的发展和变迁。首期节目在讲述人王凯的带领下,镜头在一件件藏品中穿梭,探寻“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将深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观众易于理解的知识,解锁国家之名的文化密码。第4集中,观众在邱华栋的带领下,于日光与月辉下的白塔前驻足,同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5位学生,来到中国考古博物馆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在馆内时间轴式的历史大道上,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
技术赋能视听,潜心铸就影像盛宴
技术构建出跨越时空的“超真实”情境,重新塑造并深刻解读中华文明的关键时刻及其历史影响,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中华文明,激发观众深层次的历史感知与审美情感。《有力见证》巧妙运用航拍、数字特效、CG技术等,巧妙地将历史深度与现代创新融合,不仅重现历史宏伟场景,更赋予历史以数字生命力。首期节目以真人演绎与CG技术结合的方式,再现70万年前先祖点亮人类文明焰火的瞬间,画面随着时间演进逐渐溶解,跨越到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周口店遗址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往昔的印记中见证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铭刻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时刻。第3集中,运用3 D技术,鲜明地呈现了大禹治水后天下分为九州,共铸九鼎的场景,从此奠定了“鼎”作为江山社稷象征的地位,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同时,纪录片运用航拍方式,将视野提升至高空,俯瞰长城下的水乡小镇,从蜿蜒的长城到错落有致的民居,从古朴的石桥到清澈的河水,捕捉古北水镇南北风貌交融的独特韵味,聆听昔日边关要塞的历史回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明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更是在新的时代潮流下的再创造。《有力见证》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北京城的历史轮廓,以深邃的洞察力创造性表达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让观众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温度和力量,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历史之美、文化之韵、文明之光。它引导我们去积极地探索,使中华文明的精髓得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活力,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继续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多元、共享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作者:张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