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经过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和13万+用户网络票选,将推选出30篇优秀文章。如下未在报刊网号公开发表的原创文章拟入围。现发布作者来稿版本,未经编校。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化表达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了网剧的质量标杆
之于“互联网+”与融媒语境的当下时代,国产网络影视剧(以下简称网剧)的主流观影群体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自2014网络自制剧元年以降,网剧始从微成本、低审美的野蛮生长迈入专业化、精品化之轨,《盗墓笔记》(2015)、《法医秦明》(2016)等由实力派导演或当红演员主创的优质网剧逐步确立自我文艺产品而非纯娱乐消费品的大众认知。2019年,48集古装历史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应声而至并掀起观赏热潮。
客观而言,布景历时7月之久、逾千人参与制作、高达6亿的投资足见《长安十二时辰》对高品质、高审美的刻意追求;饱满紧凑与细节密布的剧情、立体丰满与多重组合的性格刻画、精益求精与精致脱俗的视听造型、契合现实与高还原度的历史景观等,亦使该剧虽低调上线但却在同期上档的网络或电视连续剧中尽揽关注度。显然,这是其锐意电影化表达的结果,亦标识当代国产网剧良性深耕的创作态势及突破边界、跨类融合的时代美学主潮。实际上,该剧电影品质化视听表达(深刻的主流价值承载、高细节密度情节铺设、多向性人物形塑、宏大叙事与微奇观的良性平衡等)确立了新的国产网剧的质量标杆。
二、建构了网剧的艺术范式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历史小说,它严苛遵循史实,力求以足可乱真的影像世界重回天宝三年的盛世唐朝,让观众在真实领略唐代风物人情的同时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深刻体察历史与现代的共生之处。张小敬(雷佳音饰)、李必(易烊千玺饰)及何执政(韩童生饰)、郭利仕(吕凉饰)等人所担戏份均未跳脱历史逻辑和生活情理;影像在重构历史的时代背景中亦巧妙捕捉到足以与今之观众产生共情的叙事基点——处于社会底层的死囚张小敬与身居高位的道士李必(官拜靖安司司丞)的形塑张力同源于对“守护百姓,守护长安”的信念坚守。该剧事无巨细地考究天宝三载盛世大唐的历史一瞬,以近乎写实的长安印象与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召唤观赏激情,以传达国族信念和平凡生活守护的良性题旨建构成功搭建时空隔代对话的桥梁,在优秀文化传承的背景中从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到家国情怀的思想传递来赢得与观众的共情,实具现实启迪与范式引领价值。
另一方面,该剧用电影惯用的个性化运镜、剪辑和叙事技巧来引导观众收视心理,把双轨道叙事(“反恐故事”与“权力游戏”)压缩于24小时內的江湖与庙堂,以类型融合(在英雄救难的古装历史剧的主体架构中融入武打、恐怖、灾难、惊险等类型元素)的叙述张力把控节奏,放大细节,借限制性的时间节点把控每一帧画面里的信息体量,通过电影化的创新性表达在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事件的宏大叙述中插叙富有时代印记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在快速的时空转换中满足观众的欣赏愉悦。在某种程度上,该剧突破了单向的类型叙事和情节铺陈;它聚焦于更为深邃的题旨与多侧面的人物性格,力图在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符号书写中窥见贯穿古今的关节点,让人能自然感知与自我契合的某些方面。在此意义上,张小敬和李必不过是比普通人多走了一步,他们的无奈、无助、失落、迷茫其实与庶民百姓并无二致;也因如此,人物成为真正鲜活的复合体,于双轨运行的叙事结构中更加见出社会群体的人性、伦理冲突及个体、群体思想的象征性、哲理性闪光。
三、明确了大众的审美倾向
《长安十二时辰》一改传统电视连续剧依赖言语来推动叙事进程的方式,力避平铺直叙的剧情结构,巧妙化用电影的摄制技巧、叙述手法和造型手段。段落镜头、平行或交替蒙太奇、闪回与闪前、风格化的光色处理与服化道的精细化设计等的综合运用,情节、细节之间的合理安排及铺垫照应,画面、段落之间的巧妙过渡等,都使该剧叙事疏密有致、扣人心弦:一边是小人物遽成超级英雄的类型化展演,一边是朝堂权争的谋略布局。它有效脱出较为单一的传统电视连续剧的线性情节格局,以细节密度支撑剧作结构,环环有戏,步步揪心。寥寥数集,丰富的情节交错、细节铺垫和个性性格等便已然激起堪比悬疑探案电影中常见的危机感;紧张有序的多线情节因果相扣,在倒计时的紧迫时间安排和有限但复杂的空间里不断累积矛盾、锐化冲突,观众的兴奋感、代入感也愈来愈强。可以说,它展演的并非个体独自拯救苍生的历史故事,实为天宝三载盛唐一瞬的时光刻度上一群浮浮沉沉的各色人物嬉笑怒骂的影像传记:天才少年、孤胆英雄、忠贞女仆、达官威权、复仇反派、蝇头苍生等程式化符号桥段因新的组合与深度挖掘迸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加之写意光影、诗化对白等的有效加持,该剧的电影化表达已经有了超凡脱俗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长安十二时辰》显然借鉴了当代电影惯用的奇观化表现。宏大奇观(迤逦的长安坊市、高耸的望楼、婀娜璀璨的大仙灯、高悬珠玉金银的花萼相辉楼等)在运动镜头的流畅调度下,将大唐盛世之都长安的富丽堂皇与辉煌气派,通过局部的绚烂多姿与整体的磅礴盛景一一展现于观众面前。而微奇观展示的平静祥和的长安城下的汹涌暗流(带有速度弧线的打斗场景、火星四射如飞焰般的铁水、四处躲闪的士兵们冷银色的盔甲等),则借出其不意的叙事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的助力,揭示出辉煌历史一隙里大小故事的悲欢离合,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强烈震撼,较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快感需求和期待视野。
四、高扬了网剧的精品方向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指出:“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的事实去表现思想;当我们说‘艺术是自然和生活的再现’的时候,我们正是说的同样的事……再现应当尽可能保存被再现的事物的本质;因此艺术的创造应当尽可能减少抽象的东西,尽可能在生动的图画和个别的形象中具体地表现一切。”诚如是,《长安十二时辰》以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光色美感的摄影、具体可感的造型画面、对比且有张力的剪辑等真切展示了十二时辰里大唐都城各色人物的样貌及盛世唐代的主要历史特征,在遵循史实和现实情理逻辑的前提下运用电影化的表达技巧,精耕细作进而臻于优良品质。
显而易见,《长安十二时辰》有着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和执着关爱大众的人道情怀。一如导演曹盾所言:“我们要拍出大唐的时代气息,就要还原出当时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语言风格和对事物的认知,人物做扎实了情感才扎实,情节才扎实。”诚然,全剧组上千人半年多的前期准备、217天的拍摄加上后期九千余个特效场景的制作,使得该剧对盛世大唐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几至复刻,剧中服化道、特色文化遗产(造纸术、打铁花、日晷计算等)、画面造型等均秉承对唐代历史文化景观高精度还原的精神予以细致考究,加之快节奏的本文叙事、行云流水般的段落镜头和高速摄影、精巧细致的蒙太奇剪辑与快切短镜头的连续拼接等,都高度保持着《长安十二时辰》这一网剧流畅愉快的电影化审美。在某种意义上,该剧一鸣惊人的接受效果见出观众审美的现代性转向及对反经验叙事、反概念化话语的逆向价值提升;其对生命主体性的宣扬、对平等价值观的投射和对理性本文的执着追求,恰切体现了当代观影群体对影视剧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和更为深刻的文化哲学期待;而这极有可能推动大众文化审美性、哲理化的深度转向,进而推动优质文化艺术产品的畅行其道,继而达成文艺高原之上文艺高峰的不断涌现。
延伸阅读:
《四川经济日报》转载: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化表达的现实意义
中国网1月22日转载:优选汇 |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化表达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