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办

2020-10-1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中国艺术报》 收藏

  (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专版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01016/index.htm?page=/page_6/202010/t20201015_511138.htm&pagenum=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9月29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

“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天文主持。

  座谈会上,叶小钢、舒楠、谭旋、王晓岭、李诗原、景作人、王一川、向云驹、康伟、徐粤春、韩新安等词曲作家、专家学者,围绕“主题音乐创作在服务抗疫大局中的优势与贡献”“抗疫主题音乐的功能作用及其美学特质”“灾难情景下音乐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抗疫题材音乐创作的精神承载、人文关怀与理性力量”“抗疫题材音乐如何更好把握艺术表现、打动人心”“抗疫主题音乐如何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全媒体时代主题音乐传播的经验和启示”等议题,交流分享了对这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的体会与思考。

  为颂扬和鼓励音乐工作者在抗疫期间的自觉担当与优秀成果,强化主题音乐创作的导向引领与价值追求,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与中国音协对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系列的316首优秀抗疫公益歌曲作者授予荣誉证书。会上,韩新安和徐粤春共同为抗疫公益歌曲《中国一定强》词作者、著名词作家王晓岭;抗疫公益歌曲《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日记》曲作者、著名作曲家戚建波;抗疫公益歌曲《坚信爱会赢》曲作者、著名作曲家舒楠;抗疫公益歌曲《你有多美》词作者、著名词作家宋青松;抗疫公益歌曲《武汉伢》曲作者、青年作曲家谭旋;抗疫公益歌曲《不舍的目光》词作者、青年词作家陈维东等6位词曲作家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韩新安和徐粤春为6位词曲作家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把国家的关切和创作结合起来

  叶小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今天我们得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非常难得。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在一起谈一下我们这次抗疫斗争的伟大的实践和我们文艺界、音乐界做出的努力。我刚刚从武汉回来,去湖北和武汉的一些地方考察了疫情平稳后的一些情况,可以说是非常感人也非常震撼。

  音乐的表达与自身的境界还是高度统一的,我是这么认为,音乐追求的是卓越。在疫情期间我个人也做了几个作品,今年3月份疫情还比较严重的时候,创作了歌曲《大爱苍生》,4月份创作了歌曲《樱花满天红》,5月份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心中的湖北》,反响还不错,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我认为一位音乐家一定要把当前火热的社会生活,放在我们工作的重心,无论是对历史、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份责任。

  《大爱苍生》是我今年3月份完成的一首抗疫主题歌曲。学院派的创作与社会流行的音乐形式并不完全一致,但这一次,当《大爱苍生》在战“疫”最困难时上线后,点击量迅速上涨,无数网友对这首歌产生共鸣。看到一首歌能抚慰这么多人的心,让我强烈感受到,一个音乐创作者一定要把火热的社会生活当成中心,我们的创作对社会很有作用。培养高尚民族情怀的音乐家、创作优秀的作品都是目前音乐界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在的不少歌词创作还要继续加深层次,追求卓越,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音乐家要创作优秀的作品,题材的选择和挖掘尤为重要,还要深入生活。面对疫情常态化音乐家要立足现实,发现更优秀的题材,把国家的关切和创作结合起来,还要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我们创作者应该关注的话题。这也是为民族立新功,为我们党在下一个百年,为伟大崇高的理想作一些贡献。

抗疫公益歌曲《大爱苍生》MV(来源:新华社)

  体现音乐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

  韩新安(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9月初,党中央隆重召开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回顾了抗疫斗争的不平凡历程,深刻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全面阐述了抗疫斗争取得的重要启示,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音协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举办“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这既是音乐界和文艺评论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音乐创作成果及经验的一次总结,更是对今后一个时期重大主题音乐创作的一次动员和激励。

  透过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我们不仅看到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也看到了广大音乐工作者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自觉而强烈的使命担当。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展现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伟大抗疫精神和大爱深情,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广大音乐工作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予以抒写与讴歌,再次彰显了音乐艺术在国家大事要事、急事难事面前没有缺席,而且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音乐工作者积极发挥专业特长,自觉自发、不计报酬,克服创作时间紧、录音条件有限等困难,创作了两万多首抗疫公益歌曲,涌现出《坚信爱会赢》《大爱苍生》《武汉伢》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原创公益歌曲,这些作品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怀、大主题”为创作思路,以“真实、鲜活、温暖”为创作基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音乐人的力量。

  这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彰显了近年来音乐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践行的具体成果,体现了中国文联大培训以及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我们要将其有效运用到今后的主题音乐创作实践之中,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气度,以更加宏大的眼界和格局,创作更多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优秀音乐作品。

  抗疫音乐中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徐粤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纵观此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可以说数量大、佳作多,情感饱满、意象丰富。这些作品承载着音乐家们的社会责任、理性思考与真挚情感,既为我们谱写了优美的旋律,同时也构建了丰富深邃的意象世界、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唱响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

  一是虚实结合的生动记录,描绘抗疫斗争的典型意象。在抗疫斗争这一特殊的“大语境”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品通过选取在大家看来极为寻常的意象,焕发出不寻常的光彩。抗疫地域环境意象的营造是比较突出的一点。抗疫斗争典型意象的挖掘则是音乐创作的聚焦点。抗疫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使艺术表现主体的形象具象化、多元化、立体化,既没有脱离特定形象的制约,又超越了特定形象,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启示。

  二是情景交融的深情抒写,构筑意蕴丰盈的审美境界。抗疫音乐创作中,音乐家们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体察现实、捕捉灵感,以个人真挚的审美情感抒写时代之情、人民之情,唤起听众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感召力。这些作品虽然题材、视角、手法各不相同,呈现出的审美境界和情感定位也意蕴丰盈,既有悲悯的、低沉的,有温情的、圣洁的,也有激昂的、雄浑的,但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总基调,给人们以鼓舞、抚慰和奋进的力量。

  三是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的辩证统一,唱响荡气回肠的时代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广大音乐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记录时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作品践行着伟大抗疫精神。抗疫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既是独特的、个人的,又是普遍的、大众的,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水乳交融、有机统一,把音乐的力量铭刻在伟大抗疫精神的丰碑上。

  从音乐批评的角度来看,有些问题和不足也不能回避,比如有些作品表达图解新闻、空喊口号,不接地气、言不由衷;有些语言缺乏艺术的凝练、鲜活的个性和生动的气韵;有些旋律听起来似曾相识,缺乏辨识度和创新性,等等。

  让自己的心跟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舒楠(著名作曲家)

  《坚信爱会赢》,是我十余年以来创作的第二首与灾难有关的歌曲,第一首就是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写的歌曲《生死不离》,当年点击量也很高,广为传唱,感动了很多人。我认为音乐的功能不只有宣泄,也有治愈的功能,治愈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今年的疫情发生后,中国文联就说能不能写这样一首歌,后来我就在想我应该怎么写,确实歌词也打动了我,里面好几句歌词都成为金句,包括“有难一起扛”“无法拥抱却离你最近”“真情守望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

  《坚信爱会赢》这首歌创作之初,我就在思考,面对疫情我们的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悲伤的基调上,而应更多地体现中华民族面对灾难越战越强的勇气和担当,用自己的专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来鼓舞士气,所以我决定写《坚信爱会赢》。作品出来后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我也很开心,充分证明音乐除了宣泄功能,我们还可以写治愈功能的歌,有困难我们会众志成城去战胜,而不是一味悲伤,这是我写抗疫歌曲的感受。

  多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愈发感到,一个作曲家应该始终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跟这个时代脉搏贴近,这一点很重要,我也是这么一直要求自己。新时代的作曲家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我们要牢牢抓住时代巨变并及时感悟它,让自己的心跟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走到人民中去创作,创作更多人民喜闻乐见、表达人民心声的歌曲。

  《武汉伢》其实是一首思乡的歌

  谭旋(青年作曲家)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北京工作。其实《武汉伢》这首歌一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做抗疫相关的主题,主要想把这个歌写成对武汉家乡情感的表达。这首歌开始写旋律的时候我是一气呵成的,结合自己漂泊在异乡游子的心情,把自己放在长大的武汉孩子的角度,这个旋律唱出来的那个味道,就是从小唱童谣的感觉。我觉得不能回避痛苦,也不能刻意煽情,只能用当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这种旋律。

  《武汉伢》这首歌,准确地说它是一首非常私人的表达,表达对故乡依恋的一首歌。我们在创作时非常注重一个问题就是分寸感,这是我们在推敲这首歌歌词时最重要的地方。要写武汉,首先写我们记忆里的那些东西,要写建筑,要写一些故事,例如说黄鹤楼、江汉路、热干面,还有像武汉二厂汽水,这些都是小时候,记忆里经常接触的画面,还有一句词是“轧过大桥说过心里话”,在武汉当地有一个说法,只要恋人从武汉长江大桥这头走到那头,这对恋人就能够白头到老。还有一句,“只准自己骂只许别人夸”,我们觉得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是这样一种情结,都是这样一种情绪——就是觉得我自己的家乡,其他地方人只能夸,不能骂,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美的。《武汉伢》的歌名,意思就是年轻的武汉人或者是小孩,其实也泛指年轻一代的武汉人。这首歌有非常浓重的时间跨度的感觉,它关于我们的成长和武汉这座城市的变化。

抗疫公益歌曲《武汉伢》MV(视频来源:优酷)

  《武汉伢》这首歌能够得到那么多朋友的喜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觉得一首歌的创作真的是要静下来,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这样可能会比写一些比较大、比较悬浮的东西更能够打动人,所以我最近很多影视作品开始回归于落地的创作。把平时生活中说的一些比较感人的句子都会记下来,然后写到这些作品里面。它往往会更引起别人的共鸣,因为这些话都是我们平时在说的这些话,所以大家听完这些词,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平时的生活,这是我的样子。虽然创作是很私人的,音乐里的故事它是一个集体的记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小小一个私人情感,你去影响到了周围的人,这个事情就变得很神奇。大家都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在音乐中相遇了,我觉得这就是音乐最神奇的力量。

  抗疫歌曲也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忆

  王晓岭(著名词作家)

  这次抗疫歌曲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数量也比较多,参与面也非常广。而且很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创作和演唱的形式。从创作切入角度到传播方式,都有了全新的尝试。可以有不同评价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样式,最终经过考验留下来之后,也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忆。历史进程发展到今天了,应该找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形式,这个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可以是比较私人的,也可能成为大众的内容传播,也可能从大众出发,最终又变成一种个人的这样的记忆,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好的,都能行得通。

  音乐风格我觉得也是这样,容易上口的曲调、通俗的旋律或者有一定深刻性的语言都需要。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音乐也处在变局之中,尤其对我们过来人也有很多思考和总结的地方。通过这次抗疫歌曲,我们全身心投入,我们参与了,我们也尽了一份力量,也见证了很多好歌曲,《坚信爱会赢》《大爱苍生》,在深入学习和继续这种创作之中也应该作为对于我们每个人创作的一种借鉴。

  抗疫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今后要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常态情况之下,我们还需要继续有新的思考,在某一个新的契机之下也还会有新的创作,我个人也愿意再总结一些经验,向大家学习,尤其向年轻的同志们学习。

  抗疫斗争中彰显出音乐的正能量

  李诗原(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我想在抗疫关键时期,最有用、最有效、最直接的可能是歌曲。歌曲它有一个短平快的特点,所以音乐在这一次的疫情期间起到宣传鼓劲的重要作用。

  我个人认为,在疫情期间词曲作者无论以什么动机来创作,都应该值得尊重,而且我认为在疫情高发期间创作的这些作品,用军事文艺的一个术语来讲叫做“战时文化”,它有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通俗浅进、重词轻曲的特点,都在这次抗疫歌曲中得到了体现。此外我认为作为一个评论者对抗疫歌曲评价,应该和我们平常的音乐创作是有所不一样的。

  这次音乐创作主题很鲜明,比如说眼睛、背影这些都成为最主要表达的艺术场景,还有守护、生命、逆行、保住、挺住等等高频用词,都值得我们理论评论工作者去总结,怎么把它在美学或者理论上进行概括,总之这些歌曲,我认为总的一个美学特征是凄美,以牺牲、贡献精神为主题的。

  疫情期间,抗疫歌曲是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形成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载体,它就如这次座谈会的主题——“音乐的力量”。抗疫斗争中正能量这个词很重要。

  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的构建

  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20年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给我留下几点印象:一是职业音乐创作者和非职业音乐创作者合力掀起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热潮;二是音乐界和文化艺术产业界联手开创线上音乐社交平台;三是音乐审美表现呈现多样化态势;四是关键一点在于音乐作品重在发掘激励生命意志的元素,帮助听众突破疏离态或半疏离态的生活状况,体会到生命共在和共享的慰藉与欢乐。这场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的突出建树在于,在抗疫听众中构建起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为身处于疏离态或半疏离态的广大听众构建起听觉主导的审美幻象场域即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让他们在音乐体验瞬间突破疏离境地而产生万众一心的共通感,凝聚起抗疫需要的生存勇气、生命韧劲和生活智慧。

  在我看来,2020年中国抗疫主题音乐创作活动的一个突出建树在于,通过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和鉴赏,在抗疫听众中构建起一个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成功地为疫情期间遵守规定而身处于疏离态或半疏离态中的广大听众,构建起一个听觉主导的审美幻象场域,简称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让他们在音乐体验瞬间在想象中突破疏离、分隔、孤独或分离等境地,产生出万众一心的共通感。此时此刻,音乐宛如构建起特殊的审美生命力场,听众们得以在这听觉激荡的瞬间,摆脱掉相互疏离或分隔的痛苦,想象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相聚、相悦和共生的满足感,重新凝聚起抗疫需要的生存勇气、生命韧劲和生活智慧。

  鉴于音乐艺术在今年抗疫活动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作用,亲密地陪伴了身处疏离态中的无数听众的抗疫生活,铭刻下他们共同的抗疫记忆,因而可以肯定地说,音乐在整个中国艺术家族中的审美作用和文化作用都是独一无二和无可替代的。

  从今年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得与失中我们也能得出启示: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顽强奋斗中,才能创作出真正的音乐佳作。相信并期待这一启示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界的常态化工作动力。音乐作品的数量丰盛并不等于音乐作品的质量精良。中外艺术史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往往是在生命极度欢乐或痛苦的紧要关头,想象和理智的力量会受到过度激情的冲击而难以抑制或调节,故出精品佳作其实不容易。可以说,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目前还只能是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需要继续沉淀、深化和掘进,不仅从中国的音乐史中寻求音乐创造的宝贵启迪,而且更要从全球人民的抗疫奋斗生活中悉心搜寻音乐创意的火花,直到把它们汇聚为新的音乐佳作的创造性火焰。

  抗疫音乐评论也应起到导向作用

  景作人(著名音乐评论家)

  在疫情肆虐的这一段时间里音乐作品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也非常关注在疫情期间的音乐创作,其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精彩的作品。

  面对灾难、面对疫情,音乐工作者义无反顾,用音乐参与抗疫斗争,这是特别值得赞扬的。作为音乐评论工作者,应该为抗疫主题音乐创作起到导向引领的作用,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

  所有的音乐工作者,所有参与抗疫音乐创作和表演的音乐家,脑子里要明确,我们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战争,如何把人民的抗疫精神鼓舞起来,让他们不再惧怕疫情,不再恐惧疫情,在这个期间能够起到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抗疫音乐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而不是数量有多少,不是个人通过这个作品如何如何,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有相当的严肃性。

  用音乐的“世界语”传播中国声音

  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伟大的经历彰显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斗争撞击伟大的声音。时代呼唤伟大的音乐。时代需要音乐艺术表达苦难中的不屈、驰援时的悲壮、救死扶伤的悲悯和人道主义、舍生忘死的高尚、与死神搏斗的无畏、与病毒魔鬼博弈的勇敢。这场人类与病毒疫情的战争,是一场世纪大战、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旷世之战。音乐艺术没有缺席,也不应该缺席这场伟大的人类与灾难的战争。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抗疫斗争以来音乐创作的得失,汲取中外重大题材创作的经验和教训,规划和部署更宏大、更有雄心的创作计划。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心声,需要通过文艺特别是音乐艺术来凝聚和表达。“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抗疫音乐艺术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它应该直击心灵,震撼心灵,感动世界,振奋精神,传播大爱。

  在病毒分裂、隔离人类的团结时,世界各国的音乐家用音乐这一共同的人类语言,表达了战胜困难的意愿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音乐艺术应该在人类共同的命运面前大有作为,中国音乐家应该为疫情之中和之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世界大流行的疫情让人们强烈意识到彼此的差异,今后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是人类的大课题。音乐应发挥和发出团结的、和谐的、共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疫情时代的音乐艺术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唱响中国声音,讴歌人类进步与发展,传递和平、和谐、和睦的人类心声,把正义的声音塑造成时代的主旋律,激励人们走出分裂困境,迎接新的时代,创造人类的美好明天。

  如果一首歌是一次驰援

  康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疫情期间读到一首诗印象非常深刻,它是这样写的“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那么借用这句诗来言说我们抗疫歌曲的话,可以说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一场驰援,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追问,一首歌何以就是一场驰援,如何让一首歌成为一场驰援。

  对于抗疫歌曲优与劣的辨识,对抗疫歌曲社会功能、艺术功能关系的把握,对优秀抗疫歌曲经典性的命名以确认,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来沉淀。但在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当下,如何观察判断抗疫歌曲的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困境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驰援,所以歌曲正好是链接一座座孤岛的桥梁。优秀抗疫歌曲呈现三个特点:炽烈的生命意识、浓烈情感温度和强烈的艺术品格。

  炽烈的生命意识,是文艺创作特别与灾难有关的文艺创作的内在要求,只有以炽热的生命意识和真切人文关怀去面对一线抗疫英雄与疫情作斗争的患者和疫情之下命运与共的每一个人,只有以炽烈的生命意识去思考奉献与牺牲,创作者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至上的神圣感、尊严感,才有可能心念苍生,才可能在创作中避免人才关怀的缺位。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能否准确把握歌曲创作中情感书写,是歌曲创作能否走进处于巨大困境中的中国人内心的关键,共克时坚的命运共同体下,各种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成为抗疫歌曲创作扬善念、接地气、动人心的原动力。

  抗疫之战尚未收兵,抗疫歌曲创作在进行沉淀和反思之后,理应将创作与抗疫诗史相匹配之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合之作,与人民内心情感相呼应之作作为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来彰显音乐的力量。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音乐人的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音乐工作者积极发挥专业特长,自觉自发、不计报酬,克服创作时间紧、录音条件有限等困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创作展示了两万多首抗疫公益歌曲,涌现出《坚信爱会赢》《大爱苍生》《武汉伢》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原创公益歌曲,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音乐人的力量。

  为强化优秀原创公益歌曲创作引领和宣传推广,在更大范围内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精神力量,中国音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第一时间成立专家组对抗疫公益歌曲进行全面收集甄选,并及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中国音协所属刊物《人民音乐》《词刊》《歌曲》《儿童音乐》《音乐创作》,设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优秀原创新歌专栏”。中国音协联合“学习强国”平台推出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系列,分6批推出优秀抗疫歌曲316首;联合中国文艺网打造的“抗疫路上,为你而歌——全国优秀‘战疫’歌曲展播专题”推出55期,推广优秀歌曲104首。“中国音乐家协会”微信公众号分37个批次推广优秀歌曲111首。中国音协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抗疫战歌——全国抗击疫情公益歌曲选》音像专辑精选15首优秀抗疫主题原创歌曲。

  疫情期间,中国音协主席团也积极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在创作、演唱、演奏、指挥等方面的艺术特长,以实际行动参与到音乐战“疫”之中。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了歌曲《有大爱,生生不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倾情创作了歌曲《大爱苍生》《樱花满天红》。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印青、张千一、孟卫东分别创作了《中国一定强》《天使的身影》《白衣战士》等优秀抗疫主题歌曲;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了《保重》等优秀抗疫主题歌曲;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推出与百人云上合奏的战“疫”弦歌《笑迎彩虹》;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在《战疫情:央广文艺云课堂》分享了他对《我爱你中国》管弦乐版本的解读;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指挥家余隆带领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成员及其艺术家积极创作、改编、拍摄、录制音乐专题作品,为武汉加油;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塔里木带领中国音协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团结动员各委员单位积极参与音乐战“疫”。

  中国音协所属专业学会也积极组织艺术家开展“云课堂”、“云音乐会”等线上活动。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成员及其艺术家积极创作、改编、拍摄、录制音乐专题作品,为武汉加油。中国音协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晓雯音乐上海总部,第一时间向全国300多个城市的500多所分校下达指令,为逆行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勇士及其直系子女免费提供一整年音乐教育课程,推出“全国公益课”。中国音协音乐治疗学会以“音乐自我照顾”“音乐减压小程序”等技术,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其家属进行远程心理疏导,为武汉方舱医院和一线抗疫医院提供音乐减压方案。

《最美的温暖》演唱:乌兰图雅、汤非、王凯、徐子崴、叶翠

  本文原刊于《中国艺术报》2020年10月16日第6/7版,供图:中国音乐家协会。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音乐家与评论家面对面,中国艺术报两个专版报道

  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系列,点击查看:第1期第2期第3期

  中国音协、中国评协举办“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

  “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办

  歌声就是力量:评战“疫”主题音乐创作

  慷慨以歌壮“逆行”——评文艺抗疫中的浙江歌曲创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