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思想与批评观念(杨燕迪)

2023-12-1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燕迪 收藏
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思想与批评观念

——立足当前的回望与致敬

贺绿汀先生(图片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在贺绿汀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贺老,致敬贺老,其用意不仅是为了某种具有仪式感的纪念,也是为了立足当前,立足中国音乐文化的当下发展境况来回看贺老的成就和思想,并从中开掘贺老的艺术成就和音乐思想对我们的启发和价值。

回想整二十年前,我刚刚上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参与组织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即是贺老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贺老作为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进程中一位不可或缺、也无法忽略的经典人物,他的意义不仅属于过去,在更重要的层面也属于现在,属于当下。这当然正是“艺术经典”的价值所在——所谓艺术经典,指的正是经过了时间和历史检验而与随后的每个时代都发生关联并有新的意义呈现的作品和人物。而贺老就是这样一位对于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建构始终具有启示意义的经典人物。

毫无疑问,当前的中国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风云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的再次崛起,已经成为时代的召唤和包括音乐家在内的所有中国文化人和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对于未来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包括音乐家在内的中国文艺界同仁都应认真领会其中要义,并将这些思想观点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实践中。我们今天纪念贺老,正是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立足当前中国音乐文化的实际,重温贺老的精神、思想和见识,贯通往昔与当下,并展望中国音乐今后发展的路径与取向。

我重读了《贺绿汀全集》中贺老的相关文论三卷,回顾贺老从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理论思考和著述历程,我深切感受到,贺老始终心怀祖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大局,并竭尽全力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视野覆盖了音乐事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创作、表演、理论、批评、办学、教育和交流等等。就我所关心的话题而论,贺老在音乐创作思想和音乐批评观念方面的阐述在今日的语境中依然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芒。

贺老始终坚守中国音乐文化的本位,一再强调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多次指出,中国音乐的未来正在于立足本民族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他在《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1953)这篇重要文论中指出,无比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取之不尽的宝贵财产;我国民间蕴藏着无尽的像珍珠宝贝一样的民歌,任何大作曲家必须向民歌学习,才能有所成就。贺老创作思想中强烈的“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和明白无误的“人民中心观”,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贺老在创作思想和批评观念的阐述中也反复强调兼容并蓄和开放包容的重要性。在多年的创作生涯和主持上海音乐学院办学的过程中,贺老始终提醒大家,中国的音乐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不能作茧自缚,必须放眼世界,建设我们的理论体系,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音乐文化,发扬我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风格。贺老道出了中国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辩证开放心态和原则。

贺老多次在自己的文论和访谈中强调深入生活和磨练技巧是艺术创作的不二法宝,并反复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不可能没有创作技术的支撑。形容创作热情和艺术技巧的关系为“巧妇做炊”。用音乐表现人民的生活、斗争、思想、感情的良好愿望,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技巧,成功的音乐作品必然包括真情实感和高超技巧,二者缺一不可。

贺老的创作思想和批评观念与当今新时代的文化思想与要求完全具有贯通的内在精神,这也是贺老的思想观点具有经典意义的证明。音乐艺术的建设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牢牢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沃土,依靠五千年以来从未中断的伟大中华文脉,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动姿态,让中华古老而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秉持开放包容,就是在立足中国的同时也要放眼世界,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如是,则我们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生活将会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五彩景观,并在世界上发出更加嘹亮的中国声音;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在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始终铭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倡导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音乐艺术精品奉献社会和人民。


(作者:杨燕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


延伸阅读:

传奇“老柴”(杨燕迪)

病愈重生——贝多芬的音乐记录(杨燕迪)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认知与推广:关注中国 呼唤经典(杨燕迪)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