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正文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艺创作?《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这么看——

2024-05-23 阅读: 来源:文汇APP 作者:彭丹 收藏

影视行业强劲复苏,现实题材作品蔚为大观;造型艺术欣欣向荣,“艺术+技术”类创新展陈显著增多;舞台艺术突出现实主义风格,优质作品巡演掀观看热潮……《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堪称描绘了过去一年中国艺术发展的“全景图”,也是捕捉未来国内艺术发展趋势的“瞭望哨”。5月22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撰工作启动会在京举行,与时俱进展现中国文艺丰富多彩的面貌。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封面。(彭丹/摄)

由中国文联创编的《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自2012年开始编撰以来,至今已是第12个年头。《报告》是全面、系统、集中展示中国艺术年度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文本,是中国文联“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观察艺术发展趋势、彰显艺术文化价值、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最新出版的《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延续了近年来较为稳定成熟的体例,内容涵盖对中国艺术整体发展进行宏观概览的总论,对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文艺志愿服务等进行分别透视的分报告。报告“以全局鸟瞰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通过全景记录、重点分析、趋势展望并及时反映各艺术门类的新观念、新趋势、新形态,努力成为指导文艺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

过去的一年见证了人工智能向各领域的不断渗透,文艺领域也不例外。记者注意到,《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特别总结了人工智能给文艺创作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文艺创作技巧却无法拥有人类的灵魂;可以实现精准传播但也限制了广泛信息的获取;可以为文艺评论提供技术性标准却难以产生审美与共情。尤其是人工智能写作技术、ChatGPT等辅助工具的应用和成熟,能够快速生成一些类型化、套路化的文本,这对文艺创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敦促创作者提升自身能力。该报告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文艺领域工作者有必要“着力培养能与智能工具良好协作的数字素养,迎接人工智能在人类智慧指导下带来的原创性突破和创新性文艺作品”。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报告》主编徐粤春介绍了《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幕后编撰情况:组织权威高效的编撰队伍,各协会和有关单位发挥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协会内部专业委员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力量,吸纳本艺术门类和领域的权威专家、中青年骨干参与报告编写,共有137人参与《报告》的编撰工作,其中首席专家16位,撰稿人106位,责任编辑15位。全书由总论和14个分报告组成,约25万字。他概括了《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报告编撰方向导向;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展现文艺发展全新面貌;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力求内容与形式创新。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撰工作启动会现场。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发布会,也是《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启动会。徐粤春表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成立75周年,做好《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撰工作意义重大。他代表《报告》编委会对《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作了三点说明:一是进一步提高编撰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三是进一步落实编撰责任。


延伸阅读: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