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首席专家 :仲呈祥
报告负责人:庞井君
总 撰 稿:周由强
撰 稿:程阳阳 胡一峰 陶 璐
现象扫描
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文化文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新的部署。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社会上特别是文艺评论界引起热烈反响,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中,“文艺评论”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2014年10月17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在京召开“文艺评论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10月21日,中国视协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电视评论工作座谈会”;10月26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新研讨会”;10月27日,文化部艺术司在京召开“学习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加强艺术评论工作”座谈会;11月1日,中国剧协举行“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座谈会”。11月5日,中国文联举办第七届当代中国文艺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仲呈祥、资华筠、尹鸿、陈振濂、吴为山、范伯群、蒋述卓、刘永泽、王伟林等9位专家,以“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为主题作了主旨演讲。王一川、侯光明、陈逸恒、唐凌、田科武、饶曙光、陈晓云、贾杲、周铁东、蔡少华等嘉宾分别参加了以“文艺的评价标准”和“文艺与市场”为主题的两场圆桌论坛,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通过座谈、研讨等多种活动,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如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不做市场奴隶”、“说真话、讲道理”、“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等一系列重要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大家表示,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分析当前文艺评论工作面临的时代任务,深入研讨关系文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构建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随着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不断深入,文艺评论这艘航船一定会牢牢把好方向盘,在文化艺术的汪洋大海中开得更快、开得更稳。
2.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文艺评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文艺评论要发展,除了评论家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提高工作的组织化程度。2014年,称得上文艺评论组织建设“元年”,其重要标志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由国家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文艺评论家组织。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并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揭牌。在成立大会上,仲呈祥当选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于平、王一川、王丹彦、王次炤、毛时安、尹鸿、向云驹、张德祥、陈振濂、范迪安、庞井君、夏潮、郭运德、崔凯、傅谨、路侃等16人当选为协会副主席(以上按姓氏笔画排序)。会议还推选李准为协会名誉主席,聘任于润洋、冯远、冯骥才、刘厚生、沈鹏、张炯、陆文虎、陆贵山、邵大箴、罗扬、袁毅平、资华筠、黄会林、童庆炳、曾庆瑞、谢冕、蓝天等17人为协会顾问,聘任庞井君任协会秘书长,邓光辉、周由强任副秘书长。会上,时任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现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发表题为《切实抓好文艺评论》的讲话。他指出,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必将对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促进文艺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发表题为《文艺评论要树导向、开新风、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讲话,她希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文艺评论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据2014年统计数据,全国有23个省区市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还有50多个地市和副省级城市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指导推动下,上海、山西等地正在积极筹建文艺评论家协会。在高校、科研院所、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骨干人员达10万余名。
3.大规模培训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不断壮大文艺评论队伍
团结培养一支热爱评论事业、德学兼备的文艺评论工作者队伍,是文艺评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2014年,是文艺评论工作者大规模培训的一年,文艺评论队伍建设成效卓著,特别是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培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5月,中宣部在京举办全国文艺评论工作培训班,200余人参加培训。6月,文化部全国文艺评论高级研修班开班,学员由全国各省选派的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文艺评论工作者组成。8月,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浙江杭州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名中青年评论家参加研修。仲呈祥、高士明、李德顺、童庆炳、陈振濂、程蔚东等专家结合自己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实践和学术研究,集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了授课,分析研判当前文艺评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阐释文艺评论基本原理与前沿进展,阐发做好当前文艺评论工作的理论思考。学员们围绕授课内容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和建设文化强国号角的吹响,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艺评论大有可为。但目前文艺评论仍然是文艺工作的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有一些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脱节,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新人新作和新现象关注不够;有一些文艺评论习惯于套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很热门的西方当代文艺理论,来观察中国当下的文艺创作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导声音还不够响亮;有一些文艺评论受利益驱动,参与炒作一些低级的东西,对一些庸俗的东西也进行捧场,致使评论的独立性、公信力和权威性减弱;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的文艺评论阵地有所萎缩,新媒体网络评论阵地亟待拓展和使用等,亟需通过改善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创设于2005年,是中青年评论家队伍建设的重要品牌,2014年是开班第十个年头,十年来,累计培养学员600余人,绝大多数活跃在文艺评论各门类各领域,成为文艺评论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4.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第三方评价模式初现端倪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2014年,文艺评论着力在科学、客观、理性地评价文艺作品上下功夫,通过作品研讨、评奖激励、学术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模式,努力把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结合起来,努力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对文艺作品、现象和思潮进行科学评价,传递人民对艺术的审美鉴赏和评判。2014年,中国文联组织专家力量完成了“文艺作品评价体系研究”。这项研究除综合性总体研究外,还通过11项子课题对各艺术门类的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4年,文艺理论评论类评奖工作顺利开展,呈现出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11月5日,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颁奖典礼在江苏苏州举行。赵实在颁奖典礼上讲话。她衷心希望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树立起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客观批评、勤于学习思辨的职业精神,倡导以理服人、与人为善的评论原则,倡导公道直言、实事求是的评论风气,说真话、讲道理、辨是非、敢担当,不断提高文艺评论的公信力、战斗力、说服力,营造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
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第五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等各艺术门类理论评论类奖项也分别举办,向社会推介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评论和理论成果。
2014年,涌现出了一批热播、热映、热议的文艺作品。文艺评论密切跟进,以解剖麻雀的态度,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研讨活动。比如,结合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热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中国视协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客观评析和深入解读,在肯定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在这一年里,围绕不同艺术门类的重点作品,有关方面还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比如,戏剧领域的第六届国际戏剧季专家研讨会、著名戏曲作家齐飞戏曲作品研讨会等;电影领域的《兰辉》《天河》《黄克功案件》作品研讨会等;音乐领域的“中小型交响乐作品创作研讨会”等;美术领域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主题创作研讨会”等;曲艺领域的“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座谈会等;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长篇历史小说《神医扁鹊》作品研讨会等;摄影艺术领域的“农民·影像·中国梦”主题研讨会、“当代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风光摄影精品展”暨“摄影艺术作品市场发展高端座谈会”等;电视领域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湄公河大案》等作品研讨会,以及第四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发布暨论坛活动。多学科、跨学科开展艺术研究和评论,也正在成为文艺评论界、理论界的广泛共识。
展望新的一年,伴随着文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不断发展,以及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作品研讨的当下性、针对性必将进一步提升,文艺的评价激励机制必将进一步健全。
5.文艺理论研究持续推进,中华美学精神得到广泛关注
当代中国的文艺评论应植根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绝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才能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2014年1月,目前国内第一部大型中国美学通史型著作《中华美学通史》8卷本出版发行,由北京大学教授叶朗领衔主编。通史既注意在哲学、宗教等相关著作中发现有价值的思想,又注意发掘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美学思想,深层地显示美学理论的时代特色。12月9日,由中国文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以“根脉与梦想——中华文化艺术及其当代复兴”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台湾台中市开幕。12月2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召开“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学学科建设、文艺及文艺评论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各艺术门类学科建设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3月,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发式在京举行,并同时在人民网举办了“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报告》认为,2013年的艺术创作,顺应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潮流,积极讲述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书写中国形象,用艺术的方式点亮中国梦。在文艺评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9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中国艺术报社共同主办了“文艺评论:方向与责任”座谈会,专家学者就文艺评论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独立发声等亟须解答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文艺理论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第一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研讨会”。
6.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条件下多点发声格局初步展现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阵地,是传播力的重要基础。文艺评论要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离不开阵地建设。2014年10月21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传播座谈会”,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文艺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社会责任”、“全媒体时代创作与传播的关系”、“主旋律文艺作品如何吸引新生代”等主题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对策建议。
2014年,是文艺评论阵地蓬勃发展、影响力大幅提升的重要一年,多家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开辟文艺评论专版、专栏。《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开设“文学观象”专栏,就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热点话题和焦点问题,以对话形式进行辨析、探讨。《光明日报》推出包括“文学评论”和“艺术评论”在内的“文化评论周刊”。《中国艺术报》大力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做强“文艺评论”版,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联合开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笔谈”专栏,为广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搭建平台,抓住艺术发展前沿、热点以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刊登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评论作品。《文艺报》打造“文艺观象”等品牌栏目,积极评介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北京青年报》开设了“北青艺评”,以独到的观察视角、生动活泼的文风,给文艺评论阵地带来了一股新风。
文艺类、文艺评论类微信公号异军突起,构成2014年文艺评论界又一道亮丽风景。通过“中国文艺评论”、“人民日报文艺”、“北青艺评”、“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非一流评论”、“戏曲曲艺两门抱”、“海杰视界观”等各具特色的微信公众账号,文艺评论的声音得到更广泛更迅捷地传播。
7.面对文艺领域热点话题,文艺评论积极发声
2014年,文艺及文艺评论领域出现了不少惹人注目的话题,有“以评代奖”的探索,有“闽派批评”、“福建戏曲”、“陕西相声”等地域性“文艺高地”,有戏剧奥林匹克首度来华引“吐槽”、经典话剧《雷雨》公益场遭“笑场”等让人深思的事件,也有“艺人失德”频发这样令人痛心的情况。
第七届“中国京剧节”宣布“以评代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秉承“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突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京剧繁荣发展”的主题。在历时13天的京剧艺术节中,26台参演剧目和5台祝贺演出剧目亮相,进行了57场演出。本届京剧艺术节加强文艺评论,创新实行以评代奖,一共举办28场研讨会,邀请权威专家对参演剧目“一剧一评”,帮助各院团进一步提升创演水平。
7月24日,话剧《雷雨》中周朴园的扮演者杨立新连发数条微博,称“昨晚《雷雨》成了爆笑场”。很多网友支持北京人艺的艺术家,认为现在年轻观众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懂得欣赏经典;也有不少网友则表示,《雷雨》剧本和表演已经和时代有些“代沟”,笑场不能怪观众。《中国艺术报》《艺术评论》《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也组织文章,开展了富有理论深度的讨论。
2014年,演艺界个别人员出现吸毒、嫖娼以及参赌等事件,引发社会上对文艺从业者品德修养和形象问题的热议。中国文联举行文艺工作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并宣读了《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倡议全国文艺工作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守护者为各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
盘点2014年,还有一些文艺事件及动向在文艺评论史上留下印迹,比如,《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中国曲协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第一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暨第三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举办,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广受称赞,《汉字听写大会》、九版《牡丹亭》集中上演等“现象级”文化节目或事件出现等。这些事件或动向,有的已经受到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关注并作出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有的则还缺乏科学评论和深入研究,需要继续给予关注。
趋势与思考
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打磨好文艺评论这把“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鲜明强调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评论,把文艺评论工作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求文艺评论把党的文艺主张融汇到学理评论中,在指导创作、引领思潮方面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评论应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前瞻性、实效性,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党的文艺主张融汇到学理评论中,发挥好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引领思潮的重要作用,抵制“红包批评”、包装炒作、小圈子自娱自乐等不良风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文艺评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思潮,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推动文艺创作,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艺批评健康发展。
2.加强文艺评论组织建设,进一步壮大文艺评论的有生力量。
近年来,全国文艺评论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学术水平和专业性有了较大提高,评论机构建设取得稳步进展。应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为龙头,推动各省(区、市)文艺评论家组织建设,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县及行业、系统筹建文艺评论家组织,同时通过专业委员会建设、座谈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团结凝聚全国各级各类文艺评论组织、团体和机构。尤其是应加强对体制外文艺评论团体和人员的联络,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发挥好感情纽带、专业纽带、服务纽带和信仰纽带的作用,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有生力量。
3.加强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文艺评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繁荣发展文艺评论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文艺评论的优良传统。面对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面对文艺创作井喷式发展、文艺思潮百舸争流的新态势,面对网络时代、创意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文艺评论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贴近受众需求,及时发现和推介优秀文艺作品,善于观察和分析社会关注的文艺现象和思潮,准确客观地揭示当代文艺发展规律,提高文艺评论的引导力、公信力、战斗力。应进一步推进科学的文艺评价标准和体系建设,坚持专家评论与群众评价、市场反映的有机统一,不能盲目跟着市场走。密切关注当代文艺发展实践,不仅要关注名家名作,更要关注新人新作;不仅要关注热点焦点,更要关注重点难点;不仅要关注传统文艺领域,更要关注网络等新兴文艺领域。
4.加强文艺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构筑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一样,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进一步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对文艺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向先贤取经,接续好中华文脉,深入挖掘中华文论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对于文学艺术独特的美学经验和理论创造,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传统,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艺理论评论文体,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5.加大文艺评论改进创新,进一步提升文艺评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等媒体蓬勃发展,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经验的深刻变化,改变了文艺评论的形态。网上评论、电视评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上存在一定不适应。应围绕当前文艺评论阵地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新媒体文艺评论阵地等开展深入研究,系统了解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经验做法、面临的挑战及加强建设的实践要求等,对当前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总体状况、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