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
报告主持人:吴长江
报告负责人:杜 军
首席专家 :杭 间
撰 稿 :杭 间 吴涛毅 赵 昆
审 阅 :刘大为 王明明 韦尔申 冯 远 许 江 许钦松 李 翔 杨晓阳 吴长江
吴为山 何家英 范迪安 施大畏 黄格胜 曾成钢 徐 里 陶 勤 杜 军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儿女情长(中国画) 陈治 武欣
2014年,是中国美术界有诸多重大事件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鼓舞并引发了美术家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响应,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优秀传统、为人民而创作等方面,美术家们结合自身创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努力方向。2014年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十二届,这是新形势、新常态下中国主流美术创作的一次盛大检阅,无论是优秀作品的创作水平,还是组织、评比机制、展览方式以及推广方式,都有许多新的突破,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新高度。深入生活“写生”促进创作成为越来越多美术家的共识,无论是中国美协组织的采风活动,还是边疆各民族的美术创作展览,无不体现了“从生活中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新回归。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美术与世界各国美术的交流互动也呈现更为积极自信的趋势,在展示中国当代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 发展概况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美术界代表刘大为、许江、范迪安、杨晓阳等出席了座谈会,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代表美术界在会上作了题为《关注视觉中国 弘扬核心价值》的发言。2014年10月17日,中国美协召开了全体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在五个方面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文艺的复兴;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五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如期举办。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展览代表了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对全国美术界每五年的发展阶段的全面检阅与展示。从2014年5月底开始,本届全国美展从13个展区开始评选和展出,并最终从176件获奖提名作品中推选出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创作奖的金奖、银奖、铜奖以及优秀作品奖共计160件。2014年12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获奖提名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同期还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当代创作论坛,对此次大展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批评。
当前美术事业发展空前繁荣,呈现出许多新面貌、新特征、新趋势、新问题。与往届全国美展相比,本届全国美展坚持学术引领,充分调动各艺委会和艺术院校专家的指导作用,确定各画种的展览主旨、评选标准。各展区展览期间开展理论研讨、专题讲座、配套相关画种展览等多种学术活动,加强公共美育教育活动;展区数量增加,艺术门类更加细化,分配更加合理。增加了实验艺术展区、综合材料绘画展区,漆画、陶艺展区也独立展出;进一步完善评选机制,评委结构更趋合理。
2014年11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发布了《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项目评审报告》,从国内各级各类文艺单位、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报的4256个项目当中,评选出394个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达到4.3亿元,其中以美术为主的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项目,申报836项,进入复评191项,立项资助93项。
2012年开始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下简称“美术创作工程”)已历时两年,是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为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全国性创作活动,目的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再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具有民族史诗品格、气势恢宏、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能够传之久远的优秀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两年来,获得资助的160余项活动开始进行有条不紊的创作,为了加强对“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创作的过程管理,提高作品的质量,督促和推进创作进度,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安排,邀请“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和美术家在内组成赴六个片区的专家指导工作小组,从2014年9月至11月,先后在沈阳、成都、广州、上海、浙江、北京六地召开了“2014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图修改指导工作会”。
全国美术展览活动丰富多彩,各地不断涌现许多新的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展览。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较大规模的美术展览达2692个,除全国美展外,具重要影响的美术展览包括反映西部人文景观及美术风貌的“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塞上明珠·美丽宁夏——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等。
自2009年以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央民族大学以及相关自治区或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相继策划并举办了“雪域高原”“灵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等一系列20世纪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展览,通过这一系列展览、文献画集、历史资料和视频影像,不仅系统梳理和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成就,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20世纪初以来的历史脉络、人文价值和社会影响,构筑起一部20世纪中华民族的现代视觉史诗;而且通过美术作品的视觉呈现,向国内外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多民族统一的中国人文风貌的窗口,展现了自20世纪以来我国各民族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国家艺术形象。
为了深入体验生活,亲身感受生产一线的劳动,创作出契合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中国美协在2014年相继组织了系列采风活动。分别前往苏州新农村,河北邢台煤矿,内蒙古阿尔山、赤峰空军部队以及青海玉树地区写生创作,并且在2014年12月将“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中矿工题材的作品以及美术家们在矿区写生的所有作品,展示给广大矿工。美术家借助采风活动与基层民众深入交流,不仅强烈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生活,还将长期囿于象牙塔的美术作品带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呈现新的高潮。无论是国家美术馆还是地方美术馆、民营美术馆,2014年的新馆建设都呈现蓬勃之势。2014年9月18日,历时两年的中国国家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招标中标发布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标志着中国美术馆新馆建筑项目正式启动。新建国家美术馆选址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内,建筑面积12.86万平方米,比现在的中国美术馆面积大五倍。新馆将扩大美术馆的收藏保护、展示陈列空间,以及通过艺术图书馆、延伸产品的交流和展示,为观众提供公共艺术服务。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私人美术馆爆发的一年,引领这一波浪潮的是一些知名收藏家和新锐的年轻收藏家,相较于过去民营美术馆以民营企业的集团化运作为基础,他们更趋向于在美术馆中表达出个体喜好和情感。南京四方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昊美术馆就是其中代表,这些私人美术馆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成系列的馆藏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其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文化部于2014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催生了众多的美术馆推出高水平的美术展览。为了进一步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全国美术馆藏品资源现状,加强对国家美术收藏的统筹管理,提高收藏的质量和效益,文化部决定自2014年开始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是“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国有美术馆藏品进行普查。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的评奖工作也与全国美展同步,于2014年4月至11月举行,经过初评推荐、复评、终评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17部(篇)论著获奖,27部(篇)入选,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此次理论奖评奖是五年来美术史论成果的最高规格的检阅和评价,体现了中国美术学术研究在美术历史、理论以及当代美术批评等方面的新成就。
二 思想与创作
1.全国美展的反思
作为中国美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平无疑将直接反映美术领域的时代面貌。纵观本届美展,在纷繁复杂的美术潮流中坚持与表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作品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因为这些作品以亲历者的身份客观描绘了城市的日新月异、乡村的山河巨变,摹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精神,以艺术家的细腻感受辽阔祖国各异的多民族文化,关注了蜗居在城市的年轻人及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现状。
本届美展获奖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从不同侧面展现当下社会生活,从细微之处体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金奖作品《而立之年》表现了一位烫了卷发、面部表情坚毅又不失活泼、眼神充满自信的年轻人形象,与罗中立《父亲》遥相呼应,展示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代年轻人的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整体面貌。另一件金奖作品《儿女情长》,则选取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温情画面,描写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回家探望父母的场景,以试毛衣、看报纸、煮面条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团聚细节,展现出社会转型期间“家”对于年轻人的支持与期盼,以及当代年轻人深藏心底的孝顺美德,绘画表现细腻,情感真切。这些获奖作品呈现出美术工作者自觉地将艺术创作与生活经历紧密关联,高度重视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新时期人民精神风貌,体现出炽烈的爱国家、爱民众、爱生活的艺术情怀,集中地代表了当前中国美术界创作、研究与探索的主流倾向。
还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全国美展首次将实验艺术单列为参展品种。以往“实验艺术”是受西方影响的“前卫艺术”的别称之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圭臬的全国美展,如何容纳“实验艺术”既是探索也是挑战,本次全国美展组委会在以实现“中国梦”为胸怀,团结中国所有爱国美术家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虽然“实验艺术展区”在争议中开幕,但是,这是继主流美术界关注798等艺术区动态,关心独立青年艺术家成长后,又一重要的开放姿态,受到社会积极的评价。
2.“中国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于未来的殷切期望,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憧憬。中国美协呼吁中国美术家结合自己的创作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鼓励“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倡深入生活,到社会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为此,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和各地美协等分别主办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梦”的美术作品展览,为了创作出优秀作品,美协陆续组织开展以“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为主题的写生创作活动,用艺术手法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工、农、兵新形象。
3.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如何深入生活
在欧美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状态、今日世界美术观念至上的大背景下,中国美术界提倡深入生活、为人民而创作曾受到一些美术家的误解和抵触。实际上,欧美当代艺术也绝大多数是社会反思的产物,他们面对的是以市场资本为特征的文化消费和大众消费,在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产生了种种问题,当代艺术家观察并批判那些他们所认为的也是体制和资本带来的罪恶,并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将之呈现。因此,美术家面对他所在的生活,以及由此作深入的思考,中外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中国美协倡导广大美术家关注当下普罗大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表现人民群众在创造当代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以普通群众的生活和劳动情境的艺术化处理,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不仅使作品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力量,同时也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是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4.艺术家聚落形态的转型与更新
作为新世纪前后逐渐形成的年轻艺术家聚落代表——798、宋庄等艺术区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区域。不过,近年来诸如创意产业园、商业区、时尚区、观光区等一些称谓被赋予在这些原本由艺术家自发聚集的城市边缘地带,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反而受到挤压,艺术区逐渐演变成以艺术为代称的商业综合体,这一现象在798艺术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艺术聚落原本是画家选择廉价的居住空间同时便于相互交流而逐渐形成的地理概念,欧美等国的艺术聚落也都经历了从单纯的画家村再到繁华的商业区的过程,这种轮回似乎无法避免。美术工作者特别是年轻艺术家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在现实情况下可以选择的方式只能是继续寻找更为廉价的居住地。在主流美术创作繁荣的态势下,因势利导,关心年轻美术工作者的生存和创作状况,是当代中国美术的严峻课题。
5.设计在艺术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设计”越来越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分量。继文化部艺术司与深圳市政府联合举行的“首届中国设计大展”后,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决定继续落户深圳,并以“设计·责任”为主题,着手策划2015年的展览。上海市文联等单位也联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半年的“上海艺术设计展”,展览以“美学城市”为主题,汇集中外优秀设计师数千件作品,探索表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的方方面面。
设计展览发展为两方面的趋势。一是强调设计与产业结合,尤其着重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挖掘地方资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在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影响下,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纷纷联合其他综合性大学和地方政府,通过协同创新机制,从设计与产业的结合入手,探索生活方式和制造转型的创新。二是在向传统学习,回归中国本土设计的美学主张下,设计师向艺术化设计发展,目的是建构“中国式”的设计语言,最终确立中国设计的“风格”。
6.丝绸之路与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文化的碰撞是中国绘画变革的重要动因,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国际版图,也包蕴与融合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美术样式,同时积极影响了东亚各国的美术形态。而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也使得中国美术在引进、移植、参照与融合外来美术的过程中,开始了中国美术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在国家提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之时,为中国美术提供了新的思考切入点,美术工作者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思考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新突破。为此,中国国家画院启动“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组成阵容强大的考察写生团分别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不仅以美术的方式重现丝路的光辉历史,更深入边远地区及异域他乡,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积极促进中国美术的探索与创新。
7.美术中心与区域多元发展
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美术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但是,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为代表,美术的地域发展多中心趋势明显,这些城市多处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普遍的美术素养以及近年来经济发展所带动的艺术投资热情,是地域美术发展的深厚基础。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除了有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华侨城艺术中心和深圳美术馆外,近年来正与文化部艺术司合作,筹措建设中国设计博物馆,即将在蛇口与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合作,开展长期的欧美设计展览策划活动。上海在建成中华艺术宫、上海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后,同时拥有中国最多的民营美术馆,此起彼伏的展览,是中国美术展览总体景观的丰富补充。杭州是中国第一所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除了浙江美术馆以外,也有众多的私营美术馆。2014年中国美术学院的“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包豪斯: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原作展”“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等,均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多元的美术中心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整体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缩影。
三 问题与趋势
1.美术教育的观念发生较大转变
当代艺术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也构成了影响,以“观念”为主导的当代艺术,促使全国各大美术学院以“造型”“技术”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变革,而大量的美术招生也使得学校需要实现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到现代教育的管理转型。同时,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使中国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发生变化,具象与写实,受到创意教学的挑战。数字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则为图像时代的教学探索新的模式提供机遇。随着高等艺术院校规模化招生的逐渐退潮,一些主要的美术学院都把精力转向教学质量的提升,他们通过基础教学、实验教学、毕业创作以及学分制管理等方面,从教育观念上推进改革,取得了成效。
2.美术市场竞争加剧
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式,让艺术品交易市场自2012年之后就进行了深度调整。北京保利秋拍从2010年、2011年50亿左右的成交额低至2013年28.7亿以及2014年25亿。尽管以拍卖公司为代表的二级市场的总体成交额下降,但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相继进驻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分别进驻北京和上海,以及各种中小型拍卖公司的蜂拥而至,二级市场的竞争逐年加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一阵营的10余家拍卖行具有规模优势,但本年秋拍144.45亿元的成交额,仍只占据不到一半的市场份额,中国的艺术拍卖仍处于竞争的初级阶段。
3.美术批评的缺失
随着商业资本进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收藏和流通,中国美术批评的现状变得复杂。策展、批评和商业利益产生密切的关系,已是人所皆知的“行情”,各类报纸杂志、学术刊物、画册图录及研讨会相关的评论文章鱼龙混杂,一些评论文字更是缺乏美术专业的训练,不顾艺术标准与学术的原则,美术理论及批评的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中国式人情关系影响下阻碍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4.高校美术博物馆的勃兴
2014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开招聘,标志着这个筹备超过十年的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始运作,也成为近年来高校美术馆建设风潮的缩影。自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开馆以来,多所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筹建、扩建美术馆。高校美术馆在收藏和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人才优势,它的繁荣,除了建构了中国美术馆多元格局的同时,也为美术馆建设增添了活力,高校美术馆的使命,除了满足教育以外,探索性、学术性展览的推出也更具活力。
5.工艺美术的“回潮”
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消沉”后,“工艺美术”这个词重又频繁见诸媒体,同时,以手工艺为特征的工艺美术创作也逐渐从“边缘”地带走向聚光灯下。2014年末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包括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漆器、织绣、陶瓷、景泰蓝等传统工艺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拍卖会、古玩店、会所、私人收藏、民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等中,“工艺美术”卷土重来,文房回到书桌,家有藏瓷、佩玉又成时尚。这一轮的“工艺美术”复兴有其特殊性,它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回归手工艺的本质,但是,其发展的主要基础不再是“实用”,而是建立在新的生活美学基础上的“雅赏”。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