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点击查看)。我们逐篇呈送与会专家们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部分线上人员
新时代中国文艺状况的坐标性文献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
张冰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十部厚书是非常丰硕的成果。我从一个参与者、研究者和读者的复合角度谈谈感受。
我有幸参与撰写了《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书法分报告,对报告的撰写要求以及整个资料梳理、修改核校过程有深刻的体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套丛书是我手边的重要资料,为我深入考察最近十年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与趋势提供最直接的支持。同时,这套书又是我们本硕博课程的阅读、分析材料,是图书馆借阅频率很高的图书。
从时代坐标的意义来说,十年来,我国文艺事业迈入崭新时代,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十年艺术发展见证了文化自信的带动力,见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影响力。
从艺术史研究的意义来看,这套书既有学术高度,又有全景扫描,对我们更加清晰、纵深地理解艺术的时代使命,找准发展位置,借鉴其他领域的优长,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研究价值。这套丛书是我们考量最近十年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是当代艺术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呈现出网格状的当代艺术发展史。我们从中看到,中国艺术这十年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发展而变化;各艺术形式在自身规律与时代文艺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展变化;各艺术行业的发展重心不断调整完善。我们也可以借此观察不同时间节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考量文艺思潮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反映。我们还可以从中深入思考文艺界一些问题、难题的诱因与复杂表现形式。这套书立体呈现了十年的艺术史,有事件、数据、现象、观念,也有评述与剖析。艺术的动态、研究者的思路为当代艺术史研究提供了综合、纵深的视角。
此外,这套书可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是一大特点,也是撰写原则之一。这是一套我们能够带着学生读下去、读进去并开展研究的丛书,一方面具有珍贵的档案属性;另一方面还体现了历史描述的艺术性,在保证学术深度的同时,论述也达到“简浅显”的效果。这也是丛书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艺术这十年,我们身处其间,是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也是研究者。十部《报告》是一部系统工程,也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文艺界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进程;看到了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导引下,文艺事业向上向善发展的良好势头;看到了繁荣发展的文艺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这样雄厚的基础,我们更有底气迎来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十年。
我从一个读者、一个研究者的角度,由衷地感谢历年参与撰写《报告》的近一千位专家学者。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记录了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也铭刻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作出的重要贡献。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延伸阅读:
《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