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电视剧《县委大院》在CCTV-1首播收官。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1.944%,12月16日之后回看用户规模是之前的2.3倍,收视吸引力强劲。
23日下午,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指导下,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办了线上“电视剧《县委大院》研讨会”。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及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会并阐述了关于热播剧《县委大院》的真知灼见。
迎接2023年
文艺批评“东风第一枝”
《县委大院》是一部现实题材剧,它以近乎白描的手法立体展现了县委主要领导带领干部群众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的故事。
可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袁正领
研讨会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袁正领致辞并表示:
“当下,我们正处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精神的热烈氛围中,举办本次研讨会正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开展该剧研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精神,把好评论的方向;二是注重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解读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三是注重开展专业的建设性的评论。”
张晶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国传媒大学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张晶院长致辞并表示:
“有关《县委大院》这部剧的研讨是为即将来临的2023年带来的文艺批评的‘东风第一枝’!”
它将会鼓舞文艺界涌现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温暖的现实主义
中国现实剧作的应循之路
《县委大院》是2022年度岁末颇具影响力的一部电视剧杰作。
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认为该剧有三个特点:“一是时代性;二是审美感;三是温暖的。”
胡教授提出:“中国的现实主义剧作应该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避免高高在上的悬空式现实主义,以及走向灰暗的灰暗现实主义,应当在这二者之间选择第三条道路,即温暖现实主义。”
“所谓温暖现实主义,第一它并不回避现实,恰恰是直面现实的痛点和难点、尖锐点,最逼真地呈现生活的真实,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难点;同时又在面对困难和困境中不简单地走向灰暗,而是发掘那些充满了正义感、正能量、给人带来激励和鼓舞的,令人感到温暖的力量和温暖的精神。”
《县委大院》非常生动地诠释了“温暖的现实主义”这一精神内核。
它也昭示了今天的现实主义创作走温暖现实主义的道路可能是一条受观众热爱、欢迎并取得成功的正确之路。
注目于基层
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为官之道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非常认可《县委大院》:
“这个剧没有注水,是一个很严谨的艺术创作;它从2015年写起,真正表现了十八大之后的基层工作,表现了基层治理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及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塑造了一批基层干部形象。”
康伟
《中国艺术报》总编康伟精准地提出:
“第一,该剧很好地处理了群像与主要人物形象的关系;第二,该剧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为官之道;第三,该剧倡导新发展理念和科学的政绩观;第四,该剧精心地推进叙事。”
谢继炯
本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原河北省邯郸市政协副主席、曾在河北省馆陶县任职县委书记、县长的谢继炯参会,他以一线工作者的切身感受畅谈了观剧感想:
“我曾在书记、县长、区长岗位工作了15年,在《县委大院》中如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实事求是是这部剧最大的艺术特点,为了写好剧本,编剧能在一个县挂职副县长,体验半年生活,这种艺术创作的态度很难能可贵,也是这部剧接地气的一个基础。”
新的空间生产模式
展开非常开阔的叙事路径
陈旭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
“《县委大院》是当下中国电视剧生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空间生产的新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新类型。它聚焦在一个县委大院里面的各色人等,从书记到副县长、到各级,甚至到第一天来报到的小公务员;它又不是封闭的,这里面的人向上可以往市里走、省里走,向下又往基层走、往普通乡镇农村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伸缩度的、又独特的空间限定,在这个大院的内与外、隔与不隔之间展开了非常开阔的叙事路径。”
范玉刚
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范玉刚表示:
“《县委大院》是一部有灵魂的好作品。艺术真实在这部电视剧中的体现,是在尊重或者契合历史真实逻辑的基础上,以艺术的卓越性追求,从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性格的丰富、饱满,气质上的大地性、泥土性、亲民性等方面,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真实逻辑的超越。”
袁新文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主任袁新文对该剧的艺术真实也表示认同:
“这部剧看下来有三点印象非常深刻,没有辜负‘县委大院’这个名字:一是它立足当下,直面现实和历史的矛盾;二是立足大院,直面社会广阔复杂的空间;三是立足‘四有’,直面县乡等党政干部的成长路径。”
冷静节制地叙事
中国政治生态的缩影
高小立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
“第一,该剧没有像现实批判政治题材剧《人民的名义》那样,通过正邪对立的强烈的戏剧冲突与矛盾设置来推动剧情在非常大的张力中前行,而是通过拆迁、平坟、环保、农村土地流转等一系列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极具代表性地体现了县一级基层权力机关及各个职能部门等现在进行时的工作状态;第二,从‘我做了什么’到‘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叙事策略的改变,跟以往的政治剧相比也有非常大的突破;第三,《县委大院》是中国政治生态的缩影。”
杨珺
中国评协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央视剧评》主编杨珺认为:
“《县委大院》颇具理想主义色彩,呈现了理想化的‘四有’干部,但表现手法比较接地气;最令人感动的是孔笙导演对这个剧比较克制和冷静的处理,就像纪实剧一样,端着镜头在那儿记录县委大院基层干部的生活日常,比为了拔高一个人刻意煽情更可贵,润物细无声。”
李跃森
中国电视艺委会《中国电视》编辑部执行主编李跃森表示:
“第一,该剧遵循了一种冷静节制的客观叙事原则,不煽情,不装腔作势,心平气和,从容不迫,于平常处显匠心;第二,这部剧提倡了有温度的政治伦理,这种政治伦理的核心是人性、良知和共情。”
李胜利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文系主任李胜利教授表示:“该剧反对传统,反对教条,追求创新,在日常生活的美学展现中塑造了人物群像。”
陈友军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友军教授表示:“《县委大院》是在新的视点下对新的干群关系的书写。”
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的评论非常到位和深刻精辟,通过电视剧《县委大院》本身的创新,提出了新的问题,倒灌给文艺理论的研究,有了更高的理论上的概括。
戴清
也恰如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戴清所言:
“《县委大院》是匠心之作,是一部充满探索性的作品。它能够通过一个场景、一些艺术皱褶、一些对话就把人物立起来,具有非常大的挑战。这部作品在叙事线索上采取前后接续、向内开掘、以及整体的扇形散点的结构形式来表达精神蕴涵,在叙事时空上的匠心巧思大大拓展了剧集表现的丰富可能性。”
延伸阅读:
《县委大院》: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电视剧《县委大院》研讨会侧记:讲好中国式县域治理新故事(《文艺报》)
专家学者热议《县委大院》: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文汇APP)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