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赴余东村调研农民画

2024-09-29 阅读: 来源:“马美研究”微信公号 作者:郭海燕 收藏

2024年9月26-27日,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赴浙江省衢州市余东村调研考察,就余东村农民画发展事项进行调研并开展座谈。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加拿大《文化中国》主编张子夜、上海大学融媒体影像艺术科学院副院长高宏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咏吟、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东篱、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孙文刚、衢州市沟溪乡党委书记彭欣荣、衢州市沟溪乡副乡长方菲菲、余东村党委书记余晓勤、余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斌和博士后、博士生团队出席此次座谈。

座谈会上,彭欣荣书记对团队的到来和对余东村发展的重视表示感谢,她向介绍了勾溪乡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历史,提出现阶段余东村农民画瓶颈期的诸多问题,寻求交流合作。

王杰教授提出“人民美学”一词可以解释农民画作为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作品及其蕴含的人民审美趣味,当下相关研究的理论深度与挖掘水平尚且存在不足,要在学理上讲清楚农民画的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文艺评论的方式提高农民画的美学价值,此举有助于实现农民画的进一步发展。

张子夜主编认为中国新农村建设遇到的问题指向新在什么何处,他分享了在国内外众多乡村中的考察经历,尤其关注“乡村博物馆”对村史的归纳总结,提出要解决余东农民画的发展问题除了深度、广度外,还应积极“走出去”,与相关院校、部门合作形成常态性的联给机制,助力实现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宏明导演基于他丰富的农村文化题材纪录片拍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源于生活世界,应加大与外界的融合,跨越他者的文化区隔,突破传统的素材。他强调研究余东农民画,需以视觉艺术为突破口,找到中国农民画的气质所在。

李咏吟教授对整理乡村发展史料文献的建议表示认可,他指出艺术的职业化强调画家的身份与情怀,认为应重视对画家的培养,激活画家的创造性、提高整体认知水平,以此突出地方特色,实现文化、人才共富。

此次座谈会在余东村美术图书馆展开,继考察中国乡村美术馆、走访当地农民画师后,团队与当地领导共同探讨了余东村农民画的发展之路与未来展望,为余东村农民画的未来发展搭建了一个友好的交流合作平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余东村农民画将不断绽放新的光彩,为艺术乡村建设书写绚丽篇章。


延伸阅读: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