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讨文学批评范式的新构

2016-06-08 阅读: 来源:广东文艺网 作者: 收藏

  5月26日—27日,“文学评论和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生成”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许翼心、洪子诚、杨匡汉、温儒敏、蒋述卓、黄子平、黄维樑、林岗、古远清、程国赋、温远辉、苏桂宁、姚新勇、梁少锋、陈剑晖、郭小东、陈桥生、申霞艳、贺仲明、张均等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出席活动。此次研讨会由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羊城晚报四家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文学史的编码与祛魅、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经验的谱系化、20世纪中国文学史重构、粤籍学者与文学史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活动共收到提交的论文及发言材料40多篇。

 

会议成果如杨匡汉在总结发言中说的“时间确实很紧,但总的来说这次会还是取得了圆满成功”,值得肯定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会议有问题意识,有学理思考,有信息分享。

 

用中国文化的精神来处理文学史上比较复杂的、多变的关系

  不少学者在研讨中用中国文化精神来处理诸如文学史的新和旧的关系,东和西的关系,南和北的关系,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文和白的关系,以及主体民族和兄弟民族的关系等等。中国文化精神具有包容性,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化观念既有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又有超越性的一面,其中黄维樑在发言中就运用中国文化当中的精华——传统文论《文心雕龙》来解读当代作品和当代作家。文学史是一条长河,所有的批评都有自己的历史语境,都有穿越灰暗和寻找光亮的驱动和努力,积极探求在不变中有变、在变中有不变的基本道理,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

 

用地方经验来解释文学的空间纬度

  对有学者提出的“粤派批评”,研讨过程中形成了颇具争议的两派,杨匡汉认为,中国近五六十年以来创作没有流派,学术界没有学派,无论流派也好、学派也好,须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城堡上有一面飘扬的旗帜,就是说你的理论主张、理论基础是什么,粤派批评城堡里头的理论主张是什么,现在还不太清晰,第二,需要有一群学者围绕在这个旗帜下面、城堡周围的作家与学者,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流动。第三,要有一批作品和著作来证实你的理论主张,所以闽派也好,粤派也好,或者其他地方的学派也好,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沉静下来考虑。研讨中龙扬志对梅山文化作出的探讨,与过去只讲湘西文化、龙山文化、邵阳文化等等相比颇有新意,与岭南文化的提出也不一样,它是用地方的经验切入了,这启发我们也可提出很多如北方的、大西北的文化概念。

 

用个案剖析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批评

  用个案剖析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体现,避免了那些一般、抽象、空洞的东西,在打开讨论的空间时把问题具体化。与会专家对洪子诚、刘再复、唐弢、陈思和、吴思敬、夏志清等的文学史研究有深入的探讨,对于东荡子、《百合花》、蒙古族文学这些个案也做了一定的分析,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信息。

 

用别开生面的路径来进行研究和讨论

  研讨会中间有一个很活跃的插曲,古远清教授用说相声的方式来推广粤派批评,杨匡汉认为姑且不论其推广效果如何,但这种方法、这种思路也是可以考虑的。还有“文学生活”的讨论,研讨期间温儒敏教授带队的文学生活课题的展开,以及龙其林等人用图文、互文的形式进行文学研究,陈桥生、吴小攀等关于媒体推动文学史生成过程当中的作用和价值等等,都有所创新,别开生面。

 

用严谨的学理对已有的成果进行考量

  包括进一步的细读、纠错等,与会者对已有的成果进行考量,体现了严谨的学理精神。宋剑华论文对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进行了纠错,指出了其不少谬误,此外还有学者进行一些自我反省和批评的。有学者指出不要太迷信那些名人传记、家属回忆录,很多资料文字的表述与真实是有距离的,特别是作家、批评家的文化心理、心态没有真正表露出来,如特定环境下面的纠结、痛苦、困惑等等,所以,作为研究工作者,在考察文学史的方方面面时,在考察作家作品产生过程当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扬那种严谨的、学理的精神,因为知识上的成熟和道义上的负责是一个批评家最重要的事情。

 

文学评论呼吁一种新的学院批评

  谈到当前的文学评论问题,杨匡汉认为,当前的文学批评大致有4种形态,第一是观念宣传型,有很多人一个作品发表,立刻有人马上跟进宣传;第二个是跟风时评型,这个风头来了就赶紧跟,这个作家出了新作赶紧叫好,匆匆忙忙讲这个马上成为经典;第三是文本赏析型,文本赏析型有两种类型,一个是文本细读,还有是定向性问题;第四个学院批评,过去概念当中的学院批评就是掉书袋,现在我们应该提倡或者呼吁一种新的学院批评。

  杨匡汉指出,新的学院批评应该是有学问的,有思想的,有真性情的批评,它是以心态的自主性、批评的学理性、阐释的公益性、学术的规范性、思维的创造性、表述的灵动性为追求目标的新学院批评。对于大陆学界所划分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文学史,杨匡汉赞同将它们打通,他认为目前现代文学史已经出了很多,中国人是长于史和弱于哲,知识的灌输比较多,思想发现比较少,所以对新学院批评需要有一些基本表述,新学院批评和旧学院批评要有新的元素加进去,要有新的突破,使得文风、学风在不断的学术讨论和学术对话有所进步,在一个学术大气候当中出现新的面貌。



研讨会开幕式


第一场研讨


第二场研讨


第三场研讨


第四场研讨


第五场研讨


别开生面的相声式评论


蒋述卓致辞


许翼心主讲


洪子诚主讲


杨匡汉总结发言


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