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

2022-09-3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仪式

暨“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在杭举行

在金风玉露、丹桂飘香的深秋时节,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召开之际,2022年9月29日,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此次研讨会以“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中国化、当代化,发挥文艺评论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翔峰,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童颖骏,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丽等出席基地揭牌仪式。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共同主办。揭牌仪式上,黄翔峰、童颖骏、韦路致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办公室主任都布宣读《关于共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徐粤春与黄翔峰共同签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徐粤春为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和副主任范志忠、赵瑜、包大为颁发聘书。徐粤春、黄翔峰、童颖骏和程丽共同为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王杰致谢并表态发言。仪式由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主持。

徐粤春为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和副主任范志忠、赵瑜、包大为颁发聘书

徐粤春、黄翔峰、童颖骏和程丽共同为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讲话

徐粤春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表示,浙江大学曾获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建资质,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评协第一届副主席陈振濂教授的带领下,基地求真务实、发挥优势,探索建立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价值、有深度、有力量的书法篆刻理论及评论学术成果,为繁荣中国书法篆刻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今年,浙江大学以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为依托,以王杰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领衔担纲,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为方向,再度获得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共建资质,充分展现了浙江大学对文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彰显了学校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的雄厚实力。

徐粤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飞跃,创造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基地揭牌之时同步举办“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是文艺理论评论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的具体举措,对于夯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的美学根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探索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要在做好经典马克思主义原典、原著、原意的学习研究阐释的同时,把研究目光投射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投射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最新实践。应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工作要求转化为理论自觉,聚焦新的概念术语和新的论断命题开展重点攻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范式、新路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实践的美学。我们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应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关注现实生活、紧贴艺术实践、满足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回答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

为做好基地相关工作,徐粤春对抓好基地建设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优势,持续打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学派;二是规范管理,形成基地跨区合作科研体系;三是携手并进,共同建设新时代文艺评论高地。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翔峰致辞

黄翔峰在致辞中回顾了浙江大学建校120年来的文科建设历程,表示浙江大学始终与国家命脉关联在一起,涌现出马一浮、陈独秀、陈望道、林白水、邵飘萍、夏衍、胡乔木等与中国文化发展、文艺进步有着密切关联的先贤名家,孕育出众多优秀文艺作品和人文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18次莅临浙江大学,对浙江大学的发展予以了高度肯定,为浙大描绘了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浙江大学此次入选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建单位,既是对浙江大学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文科建设与发展的巨大支持,是浙江大学文科建设的重要机遇。基地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工作单位,在浙江大学文学院、哲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等众多人文社科方向单位的协同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全面提升。浙江大学将对基地共建工作予以全力支持,努力产出一批高质量的文艺评论作品和理论成果,持续培育一流文艺评论人才,切实助力我国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童颖骏致辞

童颖骏在致辞中表示,浙江省文联将大力支持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的建设,利用浙江省已经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浙江省文艺评论奖、吾乡吾土基层文艺评论、“五个一批”文艺评论人才孵化、高校文艺评论联盟等平台和活动,深化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共同探索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建设和发展。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致辞

韦路在致辞中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信任表示感谢,特意指出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的成立使学院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为学科“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助推。学院将尽全力支持基地建设,保障高效运营,为繁荣中国文艺评论事业贡献浙大智慧。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讲话

王杰表示,浙江大学此次入选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建单位,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评论实践又一次开辟出新的阵地。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建设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统一规划下,将立足浙江、突出共富、聚焦马美、协同创新,以具有特色的学术研究和具有张力的平台构建,为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提供支撑,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评化、实践化和当代化。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办公室主任都布宣读《关于共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

徐粤春与黄翔峰共同签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主持揭牌仪式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牌匾照片

“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现场

当日,“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领导、专家,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齐聚一堂,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这一当下现实问题积极分享经验体会、献言献策,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研讨会分为两场,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张跣教授、《浙江学刊》编辑张东锋主持。

研讨会上,专家们着重思考了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素养与价值追求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化中国化的逻辑进程,讨论了当代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网络文艺评价的维度、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范式转换等话题,探索在“两个结合”的指导下构建新时代文艺理论与评论的新话语和当代艺术批评的新路径。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的成功举办,让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建设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未来,基地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和规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的阵地建设,切实发挥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在创新基础理论、引导创作实践、提高社会审美、引领价值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中国自主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文艺评论这十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范式的当代转型”高峰学术研讨会合影


签发:杨晓雪

审核:都布

编辑:闫泓琪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清华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揭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