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舞蹈评论>正文

《巍巍正阳》:舞出正阳门下五代人的青春

2024-11-26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何美 收藏

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通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这一建筑群由正阳门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串起众多地标性人文景观,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舞剧新作《巍巍正阳》,即以正阳门下五代人的家国故事为主题,展现了跨越百年的时代变迁和京城中轴线的历史记忆。

舞剧《巍巍正阳》剧照(图片选自《文艺报》版面配图)

家族五代舞绘历史

根据中国传统的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全剧分为五幕,舞绘正阳门下的五代人,时间跨度从晚清到新时代,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一幕《乌墨》,黑云压城城欲摧。炮火声响,戏曲声弱,“太爷爷”经历了清朝晚期外敌入侵的衰颓,他的独舞和红色旗装宫女、侍卫们的群舞,表现山河凋零、大厦将倾之悲壮。

第二幕《即白》,暗夜追随大先生的“小北”,展现“五四”青年的力量,但遗憾倒在东方欲晓的雨夜。从新婚、孕育的甜蜜到夫妻阴阳两隔、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雨滴淅沥,催人落泪。腰姿下坠、黄包车舞,前两幕让观众联想到《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精彩舞剧。

第三幕《砌红》,红日高悬,热火朝天,第三代“大志”亲历北平和平解放,并在修缮正阳门的过程中收获甜蜜的爱情。在青灰色的正阳门下,舞者在钢筋木板间、脚手架上翻飞,动作大开大合、如履平地,在重心失控时跳出律动而有技术难度的群舞、双人舞。二人托举、双飞燕、盘旋的爱情双人舞,鲤鱼打挺、一跃起身的父子对舞,如冥冥中的心电感应。文物修缮完毕时,锣鼓喧天迎来一段喜庆的民间舞,女子舞着腰间的大红绸,手中的牡丹图案团扇和男子手中的滚刷互换,体现男女同工同乐的时代气象。

第四幕《砺金》,岁月如金。高跟鞋敲击驿动的心。祖母、父母与儿子在八仙桌旁的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第四代“远行”毅然南下追寻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跳起丝滑的太空步、动感的迪斯科舞。男生椅子群舞以人体波浪架起电话线。《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乐音响起,西服套裙、高腰牛仔裤、大头皮鞋的“时髦舞”跳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复古魅力。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的欢呼声中,璀璨烟花绽放,游子归家团圆,军礼和少先队礼郑重其事,观众热泪盈眶。

第五幕《绘青》,青云之志,绘制蓝图。第五代“宏远”身着戎装,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党百年的礼炮声中坚定前行。

《巍巍正阳》人物扎实、故事性强。守城将军“太爷爷”宁死不屈,“小北”紧随大先生探寻光明,“大志”继承家族忠魂、建设新中国,“远行”远去改革开放前沿,绿军装的“宏远”守护和平。一家五代人守望亲情、爱情和家国情,体现世世代代为国奉献的血脉传承。第三幕的“修缮舞”、第四幕的“时代舞”和“创业舞”,展现各具特色的时代风貌。北京雨燕纸鸢的意象,与几代人的姓名“北”“志”“宏”“远”呼应:心系北京,志存高远。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大历史”的宏观建构离不开“小历史”的细节填充,“小历史”的毕现纤毫脱不去“大历史”的背景营造,家国天下,宏微相济,谱写了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时代凯歌。

城门建筑守望家园

“巍巍正阳,雄峙京师,夺五城之佳气,耸九门之高标。”在京师诸门中,正阳门规制最为隆崇,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根植于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脉之中,昂然于古京城的“九门之首”,素有“国门”之称。李健吾先生上世纪30年代写老北京的文章说:“繁华平广的前门大街就从正阳门开始,笔直向南,好像通到中国的心脏。”正阳门是北京城内唯一一座城楼与箭楼都完好无损的古老城门,是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布局、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参与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扇门,一座城,赓续中华文脉,讲述百年历史。继《四世同堂》的小说、戏剧、电视剧后,2001年热播的国产年代剧《大宅门》展现了时代洪流中家族命运的变迁。此后还有《闯关东》《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剧,承传家国叙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巍巍正阳》中,古老的正阳门历经八国联军的连天炮火,欢唱解放军入城的胜利凯歌,迎接北京奥运的“大脚印”飞越城楼,奏响建党百年的礼炮。正阳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百折不屈,见证着华夏儿女的英勇果敢,铭刻着历史岁月的沧桑巨变,眺瞩着东方大国的崛起辉煌。

在该剧中,正阳门是叙事的场景符号、空间舞台,决定了场面调度的特性,是兴衰盛亡荣枯或日用之道的隐喻。舞剧在建筑空间、雕塑空间等具象空间里寄寓了政治空间、文化空间以及心理空间、情感空间等抽象空间。古老建筑空间与历史文化主体互相形塑。家国同构的民族文化认同,以古典空间产生营造法般的纽带,通过建筑、庆典、音乐、服饰等绘制同心圆,生成历史文明共同体的连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中国人建构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青春绽放时代风采

该剧阵容强大,集结了彭义博、曾明、朱王博、郭歌和苏海陆、王思龙等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教育学院、中国古典舞系的演员。作品“含舞量”高,大量舞段融合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等多样舞蹈元素。舞者跳出了不同时代的节奏和风格,激发了观众的热情与热泪。

该剧在此前三场校内预演的基础上,不断吸纳专家、学者及观众的建议,认真打磨剧本、舞美、音乐等。学院音乐剧专业毕业生阿云嘎献唱的主题曲《守望》动听感人,剧中建筑、风俗、礼仪、服饰考证过硬,纸鸢、鸽哨、鸟巢等独具北京特色的舞台布景、道具,瞬间将观众带入一个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北京城。大红宫廷服装、民国装束、大波浪和复古迪斯科的春潮,学士服和军装,民族特色鲜明;同时音乐创作有效唤起观众记忆,引起共鸣,将观众迅速拉回“那时”“那刻”。每个时代可以独立成剧,又构成连贯的历史叙事,观众还可以从承启各幕的系列背景介绍中感悟历史。

该剧体现了北舞编导、表演、舞美、服装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创作和实践的成果。2023级新生以打工创业群舞等彰显其扎实功力和蓬勃青春。这一学院重点舞剧项目的创排,是学演结合、以演促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受到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文联文学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等多方扶持。

赓续红色血脉,共筑美好未来。目前,该剧还在进一步打磨提升中。在笔者看来,从“太爷爷”到“儿子”,五代单传之家的叙事脉络或可丰富。如《正阳门下小女人》中,蒋雯丽饰演的酒馆老板徐慧真从女性视角讲述创业故事,展现新中国几十年的变迁,就十分精彩好看。还有该剧各幕间的承启,全靠文字描述不免会有些机械单调之感,等等,这些都有待编导演进一步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何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


延伸阅读:

影视创作:好产品首先得是好作品

雷锋在舞台,更在我们身边——音乐剧《我和我的雷锋》观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