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正文

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澳门举行

2015-11-23 阅读: 来源: 作者: 收藏

  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澳门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孙达,百余位两岸四地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中央驻香港澳门联络办、澳门基金会、香港艺术发展局、中国文联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本次活动。本届论坛以“造型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的育成”为主题,结合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现状,以美术、书法、摄影等造型艺术门类为主,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用中华美学精神指导艺术创作以及中华美学精神走出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左中一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面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文艺创作生产传播的巨大变化,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不迷失自我、不丧失根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如何守正出新,在继承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永葆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如何从中华美学中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营养,创作更多凝聚中华美学精髓的精妙文艺作品,更好地以艺术的载体传播蕴涵在中华美学中的思想力量、人文力量、道德力量;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等等,都需要认真思考、探索和实践,也都为艺术家施展艺术抱负、展现不凡的学识造诣和创造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艺工作者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在致辞中表示,澳门一直担当着中国内地与西方对话的重要平台角色,直至今日,依然肩负这个任务,积极地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搭桥建路。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聚首一堂,集思广益,专题研讨,就是为了更好地增进彼此的友谊和合作,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共同谱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开幕式当天举行了大会主题演讲,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应邀担任主持人。陈传席、郑晓华、索久林、陈雪仪、缪鹏飞、孙蒋涛、江明贤等两岸四地专家学者,先后围绕“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书法与中华视觉审美文化的构建”“让中华文化中多感互通的艺术通感为摄影创作插上腾飞的翅膀”等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圆桌对话环节,李兵、程大利、郭浩满、钟怡、郭敬文、曾长生等嘉宾,围绕“中华美学精神对世界文明的责任与义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深刻阐发了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文化价值,探讨推动中华美学精神走出去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方式。美术、书法、摄影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分论坛讨论,就自身艺术领域和艺术实践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论坛期间,61幅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美术家的水彩画展出,其中台湾地区和港澳地区作品34幅,还举办了“中国水彩画在国际的发展”专题讲座。此外,两岸四地的艺术家们共同举办了书画笔会。程大利、曾来德、李兵、陈传席、江明贤、司徒乃钟、孙蒋涛等两岸四地的著名书画家联手创作了山水画《山高水长图》,捐赠给澳门基金会收藏,表达了两岸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心愿。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主持,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粤春作了论坛总结发言。本届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进一步坚定了中华艺术自信。论坛中,许多专家从自己理解出发,阐述了中华书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独特魅力,从本体上分析了中华美学精神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有的专家通过中西方艺术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中华艺术对西方艺术的滋养,阐明了中华美学精神在世界艺术中的领先地位;有的专家从中华美学精神对外来艺术——摄影的介入,从多感互通的角度,深入阐发了摄影创作理念的重要发展;有的专家从西方文化的盲点出发,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阐述中华美学精神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贡献等等。这些发言充分展示了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根基,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创造和贡献,极大地坚定了中华艺术自信,这无疑是对艺术领域盲目以洋为尊、以洋为上思潮的一个警醒和断喝,无疑会进一步增强传承发展中华美学精神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繁荣中华艺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探讨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呈现。在讨论中,有的专家从中国美术史的流变来论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美学精神不是一成不变,总有其时代差异性,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有的专家认为中华美学精神要从传统中走出来,在创新创造中呈现出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的特征;有的专家认为古代经典属于过去,当代中华艺术要得到世界认同,不能靠吃老本,必须靠能够打动观众、感动世界的当代作品,这才是衡量传承中华审美精神的标尺;有的专家强调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学习借鉴世界优秀艺术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与外来文化互动交流中丰富发展中华审美精神;有的专家认为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文艺创作传播消费的新形势,不断扩大中华美学精神在新兴领域的覆盖和传播。这些讨论使我们以全面辩证科学的姿态面对中华文化,能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赋予新的时代生命力,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人们更加广泛的认同和喜爱,共同致力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三是交流了中华美学精神育成的实践。本次论坛的许多专家,不仅在艺术理论上有高深造诣,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大家,可贵的是,在中华美学精神传承发展上,也进行了艺术实践层面的探讨。许多专家认为,育成中华美学精神,必须强调人品、人格的修炼,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净化自己的同时,通过作品去净化社会;有的专家从艺术教育实践角度提出,应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创作最高指标,主张艺术与生活必须结合,必须具备人文与美学素养,能画、能写、能教、能研究。一些专家列出了东方写意油画、乡土写实油画、新东方主义、新人文主义、东方文人新美学等等现代中国画的探索,这些新鲜的现实经验成为研究传承发展中华美学精神的最新样本。有些专家根据港澳自身现实需要,指出中华文化传承在本地区的特殊重要性,呼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中华艺术教育。有些专家提出要高度重视艺术评判标准,建立健全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作品评价体系,在评奖评论中引导艺术创作。在论坛中,特别是在圆桌对话中,专家们围绕中华美学精神走出去的意义、走出去的内容、走出去的途径、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了实践层面的交流。这些实践探索和意见建议,给与会者很大的行动启发,成为各种理论探索的有力实证,同时对于各有关部门和机构制定艺术政策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是在各地艺术家共同倡议下于2009年创办的,之前已成功举办六届。多年来,论坛为两岸四地的艺术家、理论家、评论家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在扩大和加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交流,积极探索中华文艺的发展规律和策略,推动中华艺术走向世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