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
12月8日,“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亮相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此次展览由该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合作主办。
“网络文艺评谈”栏目发布征稿启事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开展战略合作,共同主办“网络文艺评谈”专栏。现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网络文艺评论稿件,从来稿中选出优秀作品在《光明日报》刊发,并在光明网、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积极推广传播。两千字以内原创评论文章投稿邮箱为:wenyi@gmw.cn。
《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络视听呈5大趋势
12月7日,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前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成都发布了《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网络视听领域五大趋势:网络视频消费的全民化趋势;网络视频传播大IP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视频付费观看行为的新常态;视频网站竞争格局马太效应日趋显著,以及智能电视进入发展快车道。
福建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举行
12月9日,福建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举行。这是福建省第一次举办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由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邀请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读物工作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临沂大学特聘教授庄庸等授课。
【评论品读】
文艺评论期刊“三剑客”:真诚“亮剑”
文艺评论界两年来先后创办了三本批评杂志——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文艺评论》、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武汉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办的《长江文艺评论》。这三本新杂志,承继了老牌评论杂志《文学评论》《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等开创的优良学术传统,被文艺界誉为评论期刊“三剑客”,为当下的文艺评论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文学批评》明确提出要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中国文艺评论》提出建立“文艺批评学”,对当下国产电影、长征题材文艺作品、书法创作问题、戏剧创新问题等展开深入批评;“名家专访”推出关于张世英、谢冕、傅庚辰、李雪健等文艺名家的访谈,成为刊物的亮点。《长江文艺评论》的“经纬线”“炼金炉”“青骑士”“新语境”“镜与灯”等栏目名既贴切又活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家刊物都十分注重利用新媒体,《中国文学批评》在中国社科网、《中国文艺评论》在中国文艺评论网开设了频道,《长江文艺评论》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拓展了刊物的传播渠道。
中国艺术报 蔡家园
《中国文艺评论》特别策划“现实主义与当代中国文艺”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代中国文艺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最新一期《中国文艺评论》刊发一组探讨“现实主义与当代中国文艺”的理论文章,包括周晓风《现实主义精神与新世纪文学》、陆绍阳《现实主义与文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屈健《中国画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当代表达》、彭文祥《价值论视阈中的“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刘青弋《现实主义精神与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和深度》。
现实主义应是创作主流
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使影视产业在作品爆发式涌现的繁荣盛景之中难掩浮华空洞的隐忧。深究当下现实主义创作乏力的原因,一是这类作品创作难度较大,二是部分影视创作者缺乏足够的创作勇气和艺术智慧去触碰现实生活的痛痒之处和社会阴暗面。三是大量根据玄幻、言情类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四是一些过于注重个人表达的现实题材作品在市场冷遇,导致很多创作者形成了“现实主义与商业化生产是对立关系”的错误观念。令人欣慰的是,当下的影视创作已出现现实主义精神复归的迹象,一批直面现实曲折悲欢的优秀作品正在崛起。
光明日报 赵凤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文艺评论人才如何实现学术整体性“跨越”
中国艺术学学科建立的成功实践,就是当代中国比较成功的“跨越”实例。笔者将其成功经验概括为“从综合性的跨界到整体性的跨越”,并主张一种既符合艺术思想规律,又符合批评家成长规律可能性的“跨越”。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家首先要做到“综合性的跨界”,其后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性跨越”;先慢慢出现中国化的“跨越”式批评的观念、范畴及思想,并逐渐完成“整体性的跨越”。
光明网 陈宗花(河南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杂技教育将何去何从?
第三届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杂技教育一直停留在中等专业教育这个较低的层面,发展陷入了一个无法上升、低水平重复的尴尬境地,直接影响到杂技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层次低,发展潜力不足;科研能力弱,科学化程度低;专业设置单一,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全国普现学员招生难;演员艰难应对新业态。为此,业界呼吁把杂技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有效传承发展杂技艺术。
文艺报 郭云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委员)
选编:中国文艺评论网 老杜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