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为戏曲评论把脉
——聚焦2018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暨《中国戏曲评论》首发式
11月18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戏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联络处处长王庭戡、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主任谢柏梁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评论工作者参加了论坛。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副主任赵建新主持。论坛就当前戏曲评论现状、各地戏曲评论组织的开展情况及当下戏曲评论的新媒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2018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暨《中国戏曲评论》首发式合影
当今时代,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戏曲评论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提高评论水平,加强青年评论家队伍建设。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指出,当前评论环境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必须建设、开创中国哲学科学理论体系,要把评论工作做得有质量,要让评论推动中国戏曲的发展;青年评论家要具备哲学美学修养,要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要让戏曲评论文章受到大众好评。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讲话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联络处处长王庭戡代表中心和协会发言:近年来,传统文化被重新认识,戏曲艺术受到关注。戏曲评论是文艺评论的重要门类,戏曲评论者要建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邃的理论坐标,并以背后的人品、艺品、文品作为支撑,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肩负起让戏曲艺术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历史使命。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指导和中国戏曲学院的直接领导下,着力抓好戏曲理论评论,持续编撰出版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白皮书,成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系和服务广大戏曲评论工作者的阵地和平台,延伸了中国文艺评论的手臂和触角,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表示,中国文艺评论要具备四有:有现象、有观点、有锋芒、有温度。他进一步阐述,文艺评论工作需杜绝“红包有多厚,评论有多高”的现象,不能搬抄别人的观点,要让评论有力量。
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讲话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主任谢柏梁说,新时代为新型评论人才提供了发展机遇,创造了发展条件。新型评论人才要在思想道德和创新能力上融入、引领新时代,全社会要为新型评论人才创造新环境。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主任谢柏梁发言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国戏曲评论(2015)》《中国戏曲评论(2016)》首发式。《中国戏曲评论》是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在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共同扶持下开展的科研项目,该项目以编纂各年度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实践为主要内容,总结国家戏曲政策、创作演出、表导演艺术、舞台美术、多媒体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力图打造中国戏曲艺术年度发展的风向标,为国家的戏曲艺术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办方表示,基地要以戏曲评论工作为纽带,将其打造成为联络、团结全国戏曲评论家的平台,发挥中国戏曲学院在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优势,为当下戏曲艺术的发展和繁荣积聚力量。
颁发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戏曲学院)基地“戏曲评论员”聘书
在2018中国戏曲评论高峰论坛,各地戏曲评论工作者积极发言。太原市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室主任、“太原有戏”发起人高红花介绍,全国348个剧种中,山西有38个,为全国最多。山西的古戏台从金元明清至今遗存近3700多座,有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有着4700年历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底蕴深厚,辐射面广。太原市艺术研究院集创作研究于一体,近年创作了20余部有影响的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和文旅部项目多项。但山西戏曲评论人才依然短缺,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希望通过“太原有戏”,用星星之火激活山西的戏曲基因,立足太原,辐射全国。
成都青年剧评团发起人之一王淼介绍,川剧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编剧、演员、导演、理论评论家,如魏明伦、徐棻、沈铁梅、陈智林、陈巧茹、谢平安、廖全京、杜建华等,推出了如《易胆大》《巴山秀才》《夕照祁山》《欲海狂潮》《目连之母》《山杠爷》《尘埃落定》《四川好人》等一大批在全国知名的优秀剧目。成都青年剧评团于2017年6月成立,得到了中国评协、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剧协、四川省评协、成都市文联、成都市评协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一年多里组织观看剧目100多场,观看人数3000多人次,撰写剧评近200篇。未来,文艺评论话语方式、队伍建设还要跟上文艺创作的步伐,加大工作力度。
陕西戏曲青年编剧蒋演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就“怎样写出跟时代同脉搏的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与戏曲评论同呼吸共命运,讲好新时代中国戏曲故事”谈了体会。她说,2018年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建院80周年,戏研院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将艺术创作同国家民族命运、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从延安时期的《血泪仇》到解放初期《梁秋燕》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迟开的玫瑰》再到《西京故事》《大树西迁》,一部部经典脍炙人口,抒写着那个时代的史诗。当下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应该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她认为,戏曲评论者和创作者都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举了“深扎”陕南采风创作出反映乡村振兴的紫阳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的真实事例。“讲好中国戏曲故事”要充分认识我们的独特地域风貌,如陕西就分陕南的秦岭文化、关中的古都文化、陕北的黄土高原文化,创作出有中国人生命密码的作品,更要善于“把古代的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把革命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闹热村的热闹事》排演剧照
陕西“戏聚青评”发起人之一雷琳静发言介绍,“戏聚青评”陕西青年剧评团成立于2018年6月1日,剧评团采取“线上+线下”运作模式,建立了“戏聚青评专家群”和“戏剧青评成长群”两个微群,线上实时互动、沟通交流,线下定期组织观剧、创作研讨等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戏剧进校园活动。近期还联合广州、成都、宁波、太原等四家青年剧评团,共同发起了“我们的戏剧观”大讨论活动,希望以青年人勇于担当的姿态为戏剧发展摇旗呐喊。
微信公众号“艺评世界”创建者谢士杰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大四学生。他表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发展规律,做好网络戏曲评论工作,是摆在所有戏曲人尤其是年轻戏曲人面前的命题。年轻的戏曲人应准确把握戏曲评论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与职责功能;深刻认识互联网文艺发展规律,守住、守好网络戏曲评论主阵地;提升新媒体领导能力,善用科学方法推动网络戏曲评论工作。
供稿:唐行林 尤文清 吉朗 谢士杰
摄影:侯方杰
中国文艺评论网总编辑:周由强
综合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