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周星
一段时间以来,批评是否还有市场和批评家是不是有市场,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而探讨实际上牵扯到对于批评意义何在和文艺批评生存在何种场域中的一个认定。
文艺批评增多还是缺乏,人们认知不一。毫无疑问,“批评家”显然增多,而这是在网络上,传统的批评家的感召力似乎减弱。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理论性的批评家被淹没或者被忽略。批评的短缺是主流媒体上的事实,除了被放浪无边的网络评论的盛大所遮掩外,主流机构上一般意义的理论性批评也被商业性和未必文艺的评论所抵消。
所以,文艺批评需要重整雄风,但有两个前提:一要对于现实有清晰的认识。不切实际的复古式批评、守旧而不晓当下实际的死板批评、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奉承“批评” ,都和真正的批评相背离。二要确认批评是作为主流形态价值观的一种辩驳而不是左右创作的指南。文艺批评有明确的价值观内涵,但这绝不意味着唯我独尊。在网络时代,各种开放的文艺认知中,主流的纯正文艺批评的价值,就是试图确立厚重真纯的文艺精神。我们强调文艺批评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不能不看到文艺批评所面对的三个不可绕开的因素:市场强大的支配性、网络开放的评论和批评的自由性、年轻受众的价值观多元性。所以,批评家要正确地看待市场,对于市场接纳的创作分析其原因,也不放弃审美评价的理论性,由此找到彼此之间的平衡点,但不能固守传统而一概否定市场选择的某种合理性。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