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孙博文的艺术打开一方别开生面的景象/范迪安

2020-11-2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迪安 收藏

  (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01111/index.htm?page=/page_7/202011/t20201110_515328.htm&pagenum=7

 

  中国山水画传统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中国审美价值的文化体系,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充满着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冲突,这种大的文化背景映衬的焦点便是中国画的现代变革。如何从传统中国画的经验中脱胎演变,形成既有民族艺术内涵、又展现时代精神的视觉样式和笔墨语言,成为画家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在这方面,孙博文的艺术探索打开了一方别开生面的景象,他在山水画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发展,既有传统的来路,又兼取西方绘画中益于表现的方式,凝结为具有显著个人特点的彩墨山水画风格。在晚年时期,他的创作更是进一步朝向抽象化的大写意格式,在表现上臻于化境。在不断锐意进取的过程中,孙博文的艺术透露出蓬勃的时代生机,也呈现出歌咏自然、舒心畅意的艺术情怀,蕴含着齐鲁艺术精神,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野桥枫叶红》(纸本水墨)  1998年  孙博文

  孙博文生于山东莱阳一个山明水秀的小山村,恬静俊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的艺术志趣,也为他营造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创作条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孙博文自小受家族熏染,沉养于丰厚的文化氛围之中,造就了他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画学修养。自小的生长环境与家学的耳濡目染使得孙博文在日后的中国画创作中有着一种天然的灵性,也体现为一种暗含于心的文化修养,形成了他不拘一格、吐露胸臆的艺术性情。对于中国画坛来说,这位大家了解和认识不足的画家始终秉持一份特别的情怀和特别的追求。

  孙博文的艺术具有鲜明的革新意识和时代面貌。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者都以奋发的精神表达着对祖国山川和自然风貌的热爱之情,孙博文也是这样。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册页小品,孙博文的作品都给人以赞颂祖国山河的盎然美感,洋溢着蓬勃的时代生机。他笔下的山水构图新颖,气势如虹,尤其是他最为典型的大尺幅作品,如《山中悠然入深道》《山高秋水长》《青山欲共高人语》等作品,都是高达数米的鸿篇巨制,以或高耸或平远的视角打破了原有山水画沉静内敛的传统风格,运用大场景的宏观构图营造出可观可游的水墨天地,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他艺术纯熟时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更是运用大面积的色彩渲染,与墨色交融呼应、浑然一体,使得画面具有墨彩淋漓的苍润之态,充分传达了民族精神内涵与时代风貌,形成了他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独特审美道路。

《终生和美》(纸本水墨)  2001年  孙博文

  孙博文的艺术具有师法造化和物化于心并重的特征。纵观他的大量巨幅作品,可见他始终对天地造化葆有充沛的热爱之情,尤其注重取法自然,在自然和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头活水。他长住崂山脚下,胶东特有的地貌特征带给他特殊的创作灵感,他也巧妙地将山海结合的云气和雾气融入画中。他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丘壑之美,兼而有之的是对于茫茫海景的视觉感受,这也成为他艺术语言和笔墨个性的突出体现。除此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博文一直在沂蒙山区的小县城从事基层群众艺术和美育工作,在没有干扰的环境里沉潜创作,笔耕不辍,这一段经历也丰富了他的创作视野,为他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生趣盎然的田园气息,使他的笔墨更为稳健洒脱。从他的花鸟画作品中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细致入微的描摹,田间地头、半蕊疏花、禽鸟虫鱼,都充满了自然朴素的氛围,处处洋溢着房前屋后平凡而恬静的生活气息。

  孙博文还是一位博学兼修且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对于大多数画家而言,兼备诗书画印“四全”之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孙博文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在“四全”上充分结合,其诗文格调朴实清雅又兼具禅机,在他的大量题画诗中传达着对万物生灵的感怀和自身的处事哲学,如“乱山深处禅意浓,潺潺泉鸣杜鹃声;茂松成烟添意思,棋翁忽闻灵云生”,又如“乱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有言:“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孙博文的题画诗既点题了画面立意,又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丰富了作品的形式语言,也构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美感。他的书法、治印也融汇贯通,与画面交融互生,豪迈的书法风格与放笔挥洒的画面意境相辅相成,充满超脱朴华的意趣。

《水仙花开》(纸本水墨)  2001年  孙博文

  孙博文在山水画的探索中赋传统绘画以新意,建构了宽广丰厚和具有现代性的笔墨语言,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这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并将部分作品汇集成册,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也得益于卢乡书院于学松先生的大力推动。通过于学松先生不遗余力地寻访和收集,孙博文的艺术世界得以呈现,让画坛有了一次新的“发现”。通过系统梳理孙博文六十多载的艺术理路,为当下艺术家特别是中国画家提供了一个可资交流的学习契机。孙博文的艺术图景是一种淋漓挥洒的自然华章,他以诗意的画境进行古与今、中与西的交融,达到自然造化与精神世界的交织,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程中彰显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新路。

《泰岱幽居》(纸本水墨)  1998年  孙博文

《又见彩云归》(纸本水墨)  2001年  孙博文

《山深生灵云》(纸本水墨)  2000年  孙博文

 

  (作者: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组织架构

  中国文艺评论网范迪安专页

  范迪安:“铁扬的世界”充满生命光采

  城市与建筑:从“和”到“融”的时代追求(范迪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