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云观展”时代 撬动文化共享的更多可能

2020-03-12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收藏

  眼下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临时“打烊”,却又不约而同优化并推广起了线上的虚拟博物馆,以“云服务”的别样方式为人们“投喂”文化艺术的“精神食粮”。一时间,“云观展”成为了流行词。

  事实上,发展虚拟博物馆,加大数据共享,正越来越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虚拟博物馆存在的价值远不限于弥补了人们不能亲赴博物馆参观的遗憾,借力不断迭代的新兴技术,它们在另一个平行空间开辟着更多的可能,增强着大众与艺术的连接,也成就着真正的文化共享。而这些,似乎更值得人们关注。

 

  这些年我们错过的很多爆款文博特展,原来都在“云”端

  近年来,一批高品质文博特展于国内多个城市涌现,因为各种原因与之擦肩而过,成为很多艺术爱好者的遗憾。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天,众多博物馆向观众发放的“云福利”中,最令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的,莫过于这些年错过的爆款展览都可以通过线上参观逐一补回了。

  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展览”App集合了2015年以来推出的几乎所有展览,总计76个。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石渠宝笈”特展之“编纂篇”等专题特展都在其列,一并网罗的,还有寿康宫、慈宁宫花园等新近开放区域的宫廷原状陈列展览,以及珍宝馆、家具馆等常设专馆展。人们既可逐一浏览某个展览、展品的具体图文信息,也可在360度展厅全景中虚拟漫游,感受展厅的真实氛围。

故宫博物院藏樊圻《柳村渔乐图》细节

故宫博物院藏林椿《果熟来禽图》细节

  精选出“大唐风华”“秦汉文明”“丝绸之路”三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对它们开放了全景式观赏的虚拟展厅,还为它们编排了多维度导赏的“相关阅读”。这三大展均为国博历史上的现象级展览,且均为举众多博物馆之力联合办展的范本,可以说再展后会无期。例如“秦汉文明”展精选了全国33家文博单位的170组300件重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约占45%,既包括秦始皇兵马俑、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家喻户晓的国宝,也有海昏侯墓等地出土的最新考古成果。“丝绸之路”展展出了来自全国44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文物展品,一级文物占六成,有首次离开法门寺展出的“鎏金银捧真身菩萨像”,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董钦鎏金佛造像”,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弈棋贵妇绢画”等。

  上海博物馆上线的“网上博物馆”专题中,一系列引进自海外的特展最是不容错过。“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当年这些来自欧美重量级博物馆的特展甚至吸引很多外地观众专程来上海看展。现在借助三维虚拟模式,人们又可以与它们重逢了。

上海博物馆“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VR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众多博物馆当期举办的特展也于“云”端相继上线。其中就包括故宫博物院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三星堆博物馆的“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九十周年特展,广东省博物馆的“粤匠神工——广作家具特展”等。

  博物馆藏在“云”端的宝藏,除了一个个展览,还有一件件文物。藏品数字化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都已实现,其丰富程度让人几天几夜都逛不完。像是故宫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库在公开186万余件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首批精选了5万件高清文物影像进行公开;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以300DPI的采集精度,集纳了莫高窟30个洞窟、4000多平方米的壁画面积。

故宫博物院藏徐扬《京师生春诗意图》细节

故宫博物院藏唐寅《事茗图》细节

  更有趣,更丰满,更具交互感,博物馆的线上与线下渐渐形成差异化补充

  “云观展”仅仅是对抗疫情等特殊状况的无奈之举吗?事实上,数字化的虚拟博物馆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博物馆建设势不可挡的一股潮流。如此壮观的博物馆“云资源”,是历经多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只不过,大多数因疫情而宅家的人们这些天才忽而发现。

  已经有人留意到,除了模拟实景观展,不少博物馆都在VR、AR、3D扫描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创新了一连串的加法,将大众的线上参观体验变得更有趣,更丰满,也更具交互感,与实体展互为补充。

  上海博物馆上线的一批历年配合该馆大展而特别制作的多媒体网展,可谓典型的例子,把展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展品之间的关联进行充分扩展。在配合“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的多媒体网展中,“行走山西”板块以一张标有壁画分布的山西地图,链接起了芮城永乐宫、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等地的实景视频,“妙手回春”板块则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文物专家揭取、修复壁画的全过程。配合“遗我双鲤鱼——馆藏明代书画家书札精品展”的多媒体网展,互动化的策展思路很是引人注目。例如点开“见字如面”板块,只见“盛情”“抱恙”“不要挂念我”等数十个不同颜色、大小的关键词在屏幕上浮动,点击感兴趣的关键词,人们将浏览到相应的信札藏品图,还能看到与信札原文相应的释文。这个网展甚至为看展看得跃跃欲试的人们提供了“也来写一封”的机会,信笺样式、字体等元素都可自选,最终生成一封古色古香的专属信札。

  虚拟博物馆还可以怎样拓展人们关于文化艺术的体验?仅从国内众多虚拟博物馆中,就能发现好些新玩法——

  博物馆线上课程流行起来。足不出户,人们可以在天津博物馆官网接收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汝窑盘等一众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在湖南省博物馆官网体验“信期绣‘千金’绦手套制作”“妙手裁衣”等手工,在上海博物馆官网学习“博物馆与世界文明”“中国碑刻”等课程,在中华艺术宫微信公众号“听”讲历代书法……

  DIY明清山水画、拼装明式家具、布置明代书房……围绕馆藏文物,苏州博物馆开发了多款小游戏。例如“国宝拼拼拼”这样的小游戏真就让人欲罢不能,不仅仅是在线拼图,还引入了计时,设置了由浅入深的重重关卡。一个人游戏太寂寞,也可以叫上小伙伴,一起在“挑战四大才子”等知识问答中PK,看看谁是“明朝最有才”。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手机小游戏DIY明清山水画界面

  湖南省博物馆官网有个“动漫学园”,文物题材动画片《时空博物馆卡》、手绘抖音微视频《汉代穿越指南》、文物保护与修复题材手绘科普微视频《文物重生秘籍》等都在这里。

  人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正借由虚拟博物馆得以重新定义

  虚拟博物馆给博物馆界带来的,是一场又一场革命。

  它首先化解的,是实体博物馆在展出方面的尴尬。受限于展出场地,实体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可能只是一小部分,许多珍宝均难得一见,一些藏品也因年代久远变得十分脆弱,展出时需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控制,让观众与之保持距离。虚拟博物馆通过对藏品的数字化复制,让观众有了一睹更多藏品的可能,甚至能抢救一些濒危藏品。

  人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借由虚拟博物馆得以重新定义。对此,始于2011年的“谷歌艺术计划”可谓走在了前头。日后它逐渐演变为“谷歌艺术和文化”应用,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博物馆搬到线上。这款应用一方面以“VR游览”在线上逼真呈现艺术品与博物馆之间的空间关系,为观众营造“浸入式”观展体验,另一方面通过“ArtZoom”数十、数百倍放大作品,让观众足以看到画布上的发丝、裂纹、泼墨点等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观细节。今天不少博物馆通过小游戏、小互动增强用户与艺术品之间连结的尝试,也是从“谷歌艺术和文化”得到的启发。2018年这款应用上线过的一项互动功能就堪称现象级——用户上传自拍照片后,应用能从数据库中找出与之匹配度最高的艺术作品,一时间这项功能令很多人乐此不疲,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广泛传播。

在虚拟博物馆里将梵高名作《星夜》放大一百倍之后的效果

  就连彻彻底底的虚拟博物馆都已出现。2017年面世的克雷默博物馆,就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VR中。其馆藏包括荷兰克雷默家族所收藏的全部74幅17世纪荷兰和比利时的画作。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以“摄影测量法”经过了约2500至3500次拍摄,建立超高分辨率的视觉模型。博物馆为作品的呈现创造出了一个没有重力和任何物理定律约束的虚拟环境,照明系统得到完美的优化,突出每幅作品的颜色、笔触和细节,还能根据每个观众的高度调整照明,以消除炫光。未来,这座博物馆还打算向社会征集藏品丰富虚拟馆藏。

彻彻底底的虚拟博物馆——克雷默博物馆,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VR中

  “我就是希望把《蒙娜丽莎》挂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旁边”,克雷默博物馆创始人乔尔·克雷默异想天开的这句话,恰为虚拟博物馆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方向。那便是,展出作品的排布不必受到收藏方或地域的限制,因而衍生出无限的可能。根据用户喜好,虚拟博物馆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生成独一无二的定制展览。又或许,VR展览未来将成为全新的文化业态,VR策展人将成为艺术行业最抢手的人才。

  也有人预测,基于对访问数据的分析,虚拟博物馆产生的大数据资源更会成为其价值所在,甚至将反哺实体博物馆。例如通过了解某一段时间里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哪类艺术品,对于实体博物馆策划举办什么样的展览,将产生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虚拟博物馆的“智慧化”程度,将越来越出乎人们的意料。不过,同样不容怀疑的是,即使图片精度再高,虚拟现实技术再先进,保存着人类文明“物证”的实体博物馆,其建筑空间及藏品予人的心灵震撼,终究是虚拟博物馆无法替代的。

  虚拟博物馆的存在,原本也不是为了取代博物馆的实体参观,而是要增加其附加价值。诚如曾任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秘书长的G·怀恩·克劳夫所指出的,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是为了赢得更多人的关注,让网友们从浏览中有所得,这正是数字博物馆为实体服务的关键。通过数字化的高清复制、多样呈现,人们了解到那些原作,便更想走进实体博物馆接触它们。

  愿时下正热的“云观展”能够开启人们对于文化艺术进一步的兴趣。等到疫情消除,阴霾散去,愿更多的人们走进实体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文物、艺术品的魅力。

 

  相关链接

  还有这么多博物馆“云宝藏”

  ◆谷歌艺术与文化(Google Arts&Culture)

  “谷歌艺术与文化”将全球各地上千家博物馆统统搬到线上。人们可以利用缩放功能来一一详细观赏这些艺术品,或透过360度全景徜徉在这些博物馆。就连曾被大火烧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都能在这个应用中以AR、VR等形式重生。这里还藏着发现艺术品的N种有趣的方式。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罕见。其中约有一半藏品可在该馆官网的数据库中看到。大英博物馆还与谷歌合作推出了交互项目“世界的博物馆”,设计者根据各展品所处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将它们置于相应的时空坐标中,并配有语音介绍。

  ◆巴黎博物馆协会

  巴黎博物馆协会网站最近开放了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15万件艺术品高清图片的浏览,其中10万件可免费下载。这些作品来自其管理的14家博物馆,包括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雨果故居、巴尔扎克故居、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小皇宫等,既有伦勃朗、莫奈、塞尚等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也不乏文徵明、王翚等中国古代画家的作品。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共收藏有300万件艺术品。该馆已公开37.5万余件馆藏作品的高清图片,供公众浏览、免费下载。其官网也为人们提供了360度参观博物馆艺术和建筑的浸入式体验,甚至专为孩子制作了一款互动地图栏目MeiKids。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建于1891年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馆藏的近5万幅高清大图画作,全部开放免费下载。其中包括梵高、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的众多作品,以及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

  ◆正仓院

  建于公元八世纪中期日本奈良时代的正仓院,可谓亚洲最著名的古代文物宝库之一。最近正仓院将迄今保留得最全面、最丰富的唐朝艺术品的高清数据库公开。目前已有1000余件藏品的3700多张图片支持在线浏览,此后还会陆续更新。

 

  延伸阅读:

  艺术上云端,魅力新体验

  疫情期间,艺术在“云”上

  线上文艺,丰富居家生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