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新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精神底蕴(尚辉)

2019-12-30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尚辉 收藏

  对新中国美术70年发展历程的梳理,不能离开对新中国美术“现代性”特征与内涵的探讨。相比于欧美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个性张扬、语言自立的现代主义艺术,新中国美术建立的“现代性”恰恰是把贵族文人的艺术改造成人民大众的艺术。这不仅有新中国建立初期新年画、新连环画的兴盛,而且有以能否描绘新国家的山川巨变、塑造新社会的工农兵形象为艺术变革目的而展开的国画改造运动。对于外来美术的引进,也并非单纯的“拿来”,而是以能否表达对底层社会关注的现实人文关怀的艺术为引借尺度,描绘现实生活,赞颂劳动人民,成为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鲜明艺术标志。可见,新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基点是塑造进入现代社会的新中国的人民形象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现实主义的美术。

蔡亮《延安火炬》(油画) 128×320厘米 1976年中国美术馆藏

  正像新中国的民族理想是由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换来一样,新中国美术的这种独特的现代性,也是党的文艺思想指引的艺术实践结晶。从中国共产党从事工运、农运的发动到苏区政权的创建,从工农红军艰难困苦的长征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从延安窑洞灯火的烛照到打过长江建立新中国,革命美术的门类虽因条件所限,以漫画、传单、宣传画、壁画、木刻、年画和连环画为主,但其直面现实、启蒙革命、揭露黑暗、鼓舞战斗的审美探求,却在中国美术史上开天辟地。革命美术的深刻性,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促生中国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并由此确立其转型的审美内核,就是面向人民大众的现实主义美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两个最具历史穿透性的艺术命题,一是革命的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二是艺术创作的“源”与“流”问题。强调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和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源泉的文艺观,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建立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新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转型便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对民族的、大众的和科学的现代美术的具体实践。最具有新中国美术特征的新年画、新连环画,是在五六十年代整个社会文化教育水准较低的情境下进行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大众美术所包含的民主与科学意识远比任何一种教科书都要深入广泛。移植西方写实艺术对于传统文人画的改造,所成就的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刘文西《祖孙四代》和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等经典,展现了普通百姓拿到选民证、祖孙四代开垦荒山和喜获丰收却不忘本色的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形象,写意笔墨与写实造型有机融合的根本,来自于对这个现代国家社会主体的人的精神表现。而油画、雕塑等西方造型艺术的本土化,乃至对欧美现当代艺术的积极借鉴,既是在五六十年代歌颂那个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时代对于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发掘,也是在八九十年代探寻真理、解放人性、呼唤审美的一种内驱精神的外显与重建。从詹建俟《起家》对开垦北大荒青年形象的刻画,到郑艺《凡心已炽》、忻东旺《诚城》对当代农民和打工者形象的塑造,现实主义与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等所呈现的中国油画风貌,都无不以塑造了怎样的中国人奋斗形象以及表达了这个国家怎样的人文情怀为本土化的审美维度。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

  传统美术的现代化与外来美术的本土化,或许是美术界对新中国美术70年“现代性”特征一种最为朴素的表述,但这种表述也仅限于对美术现象的概略勾勒。在这两种动态趋向描述上都没能揭示其现代性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新中国美术在与世界美术发生“现代性”的横向联结时,如何既体现中外美术文化交流的互动性,也始终保持其自主探索的独特路径,这显然才是新中国美术“现代性”的根本性命题。应当说,新时代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正是在全球化语境下与世界各国美术进行广泛交流、积极互鉴的丰硕果实,更是中国本土在多元共生的美术生态中积极主动地推动主流美术建设,书写中国当代视觉史诗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一系列文艺思想,把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为一个民族培根铸魂的高度,由此而提出的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思想根基的“中国精神”,则更鲜明地塑造了中国美术的国际文化形象。中国精神命题的提出,凸显了中国美术在世界艺术格局发展中的主体意识,是新中国美术现代性表征一种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由笔者撰写的《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试图从对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转型所建构的独特话语体系的历史梳理中来发掘其思想意涵的深刻性。在本书展开的这个恢宏而壮阔的艺术史中,人们发现美术门类的引进、美术运动的兴起、美术创作的开展、美术流派的新生,都和现实社会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上从未有过的紧密联系,都努力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这个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歌哭、为这个民族的振兴与崛起而奋争。这或许才是中国美术现代性最深刻的精神底蕴,因为熔铸在这种艺术变革中的是党将其作为民族精神火炬与时代前进号角的伟大使命与历史担当。

《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 尚辉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9年4月版

 

  (作者:尚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尚辉)

  新中国70年人文精神的审美熔铸(尚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