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江以太行山为描绘对象,其父吕云所被誉为“太行画风”创始人。受家学影响,吕大江数十载砥砺丹青,开创的笔墨精神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2019年1月5日,由博宝艺术网、艺品万家出品,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天津中国画学会、博宝艺术研究院、博宝艺术网主办,天津美术学院、民盟中央美术院、民盟天津画院、首都博物馆画院协办的“太行骋怀——著名山水画家吕大江个人作品展”在北京博宝美术馆隆重开幕。主题为“太行意蕴壮写家山——品读吕大江的山水意象研讨会”同期举行,由于洋担任学术主持。来自艺术界的精英、学者、专家就吕大江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研讨与探讨,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太行骋怀——著名山水画家吕大江个人作品展”开幕现场
学术主持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吕大江的太行山有着他的家学渊源,在我看来,包括他的笔墨、图式,甚至山水画风格都带有一种叫作壮写的表现样式。因为中国古代的山水就有比较幽淡的虚写,也有气势宏阔的壮写,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大江时属后者。既然是壮写,他的画里不仅带有北方的大山大水的壮阔,同时从画中也可以感受到笔墨的韵味和含蓄的味道,我想这也是他的一个绘画特点。此外,他还关注了自己的家乡作为燕赵之地,在环境的保护、绿色家园、山水田园的视角下,对于人文山川的关照,这也是吕大江山水的一个时代意义。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每个画家进入到太行这个主题表达的时候都有一个自己的感受。像吕大江,他就抓住了太行山的主题,在这个区域和范围中,寻找他自己的观看角度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了另外一种气象和个人面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我在他画太行山的过程中感触最深,或者说跳出画面的最主要的概念就是“气象”。在吕大江的画里气象的概念显得特别跳跃,特别能够拉出来,因为气象的东西运用的比较多,他首先有一个集聚的。通过点皴的不断密集叠加,去寻找太行山内在的一种契合。气象需要一种胸怀,气象是一种独特的对大地景观的观看,同时需要大的情怀。正是因为这种大情怀的胸怀融入到笔墨当中,笔墨才会显得深厚和宏阔。而且气象这个词,我觉得有一种综合性、融合性。在吕大江现代的画中能够体现胸怀和包容说明他的眼界很开阔,他的包容心还是很强的。他的气象当中还有一种很滋润的东西,尤其是点皴很好。他的点皴大家都很容易想到雨点皴,有一种滋润的因子含在里面,把这种水分带到太行山脉,呈现出别样气象,这就是吕大江山水画的美妙之处。这就是一种突破,一种创造,也是他绘画才气和笔墨功夫的一种体现。正因为有了他的思考,才能在当代画坛多元化的格局中,脱颖而出。
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吕大江是一个画二代,比他再年轻的画二代特别多,但像他这个年纪的画二代不是特别多。尤其我们碰到像他这个年纪的画二代,一般和父辈的画风都拉开了。父亲画山水,儿子一般可能就选择人物了。大江就知难而上,父亲画太行,他也画太行。我开玩笑说这意味着他画太行,首先就有一个大山压在他头上。这个大山既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压力。是起点,因为他站在父亲的太行山上,可以登高望远。这个大山压在他的肩上,必须超越过去才能创造自己。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有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有父亲这个起点给他太行这样一个题材,很早就这样去画。但是他也有鲜明的目标,就是翻过父亲这座大山。我个人看他的画,确实他和父亲画的很不一样,他画的太行气势宏大,太行的苍茫劲都画出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吕云所先生更多还是画的太行的势,大江更多的强调画太行的骨,所以他的画面当中看到的线条更多一点,更多体现了太行那种山体自然的韵味产生的杰作美。吕大江把太行和现代的形式语言结合起来,他的太行山画面很满很密,画得也很厚重,把太行的苍茫和单纯画出来了,在繁复之中求单纯,在变化之中求简洁。再者,大江还是一个苦学派,比如他的很多大尺幅的创作,均是细笔去画。千笔万笔,足以说明他对艺术的投入、热爱。
杨惠东(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父子画家、家族画家是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历朝历代都非常多。绘画毕竟是一种记忆,记忆性较强,家族内部的传承,可能会更为方便一些,特别是作为一个有成就画家的后人,他们能够更为方便、密切的接触到优秀的作品、高超的技艺以及对前辈作品的深入理解,这是令人非常羡慕的一个优越条件。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后人很容易笼罩在前辈的阴影里面,难以开创出自己的面貌。但看了吕大江最近几年的新作,我觉得他已经明显的和吕云所先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这些作品更为率性一些,更为抒情一些。当然这只是他目前正在进行、行走的状态,是在路上的状态。在以后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可能他这种初步显露出来的面貌还会进一步深化,逐步强化自己的这种图式、自己的语言,还会有一些新的追求。
“太行骋怀——著名山水画家吕大江个人作品展”开幕现场
许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大江为人厚道,正如他的作品,经过这么多年来的艺术锤炼,吕大江的作品不断丰富、不断提高,我想他在继承他父亲这种画太行山的基础和京门画派传统之上,还有他自己的理解。他把传统笔墨里的点、皴、线运用的非常繁密,构图上也是非常繁密,用色用墨既饱满,又丰润,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大江的作品里面让我们欣赏到了北方山水的雄厚博大的境界,这些山水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中国人向往的崇高,一种博大的景象。
邹立颍(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吕大江选择了艺术,选择了写生,同时选择了积墨。多少年来以超人的毅力、勇敢的,努力的深入到中国的第一线,用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师古人师造化,这两条他有机结合,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此外,美术创作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说明性的语言多,表现性语言少。大江的作品,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研究,第一质朴,第二润泽。中国画最大的一个问题,用六法里的一句话就是气韵生动,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吕大江的作品,很多人觉得是艺术传承。但我认为艺术是无法传承的,传承的是技术。但吕云所先生的画在吕大江的作品中,近几年这个影子已经消失了。随之取代的是用了中国画的色彩和笔墨的结合,尤其是成功的用黑虚。而且他有意无意,或者研究抽象的构图引入到中国画,把抽象的笔墨引入到中国画。在吕大江的作品中,还有一点灵动,是透着气的。现在绘画的表现语言,无外乎肌理、拼贴,还有传统的笔墨驾驭,拼贴在他的画里没有,但是润泽表现得非常充分,就是说他很会用气。另外,吕大江的画里表现了很多被破坏的农村山水现状,因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些乡村风貌被破坏,但他的画里记载了很多中国乡村的原貌,这是一个可贵的山水写生的成果。
顾平(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副院长):
吕大江的太行山水画得巍峨壮观、笔墨情趣洒脱,把自然写生山水化为一种情感的流入。在他的山水里面充满着热情,在众多的画太行山的画家里面,他十分有个性。再细品大江的画,第一个感觉就是气势磅礴、顶天立地。胸有丘壑方能笔下生风。在这他的画中我们能反复看到宋代绘画的传统,可以看到大山大水的气势恢宏的太行气息。他的构图非常饱满,可以说是顶天立地,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大江一个新的创造,一个新的起点。此外,笔法和他的构图融合在一起,虽然简单,但是大道至简,非常有气势。从画中我们看到了大江对艺术的执着和与生俱来的创造热情。有的人积墨很僵、很死,但他的每一个积墨都有一种松动和灵动,以致于整幅画面感觉气象大、笔法简单、饱满、热情,不仅是绘画的感觉,还看到大江浓浓的创作欲望。
何延喆(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觉得吕大江的山水画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他的大作品大多是全景式构图;第二个属于密体画,繁笔密体,他的大作品主要都是这样的。他的画,能够体现山水画风格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山石的形态、面貌,以及肌理的笔墨特点,最能体现风格,表现性格、表现目的。他的这种繁笔密体,还有一个特征是虚其轮廓,放宽的轮廓线非常清楚,勾半线虚其轮廓,轮廓暗含在笔墨肌理当中。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和斧劈皴比较接近。古人就说过雨点本色绝似斧劈,和这个斧劈用笔的方式都是一个系统。此外,他所表现的太行和古人不一样。吕大江通过山的脊梁,由近向远处递推,曲折的递推。他这种点状的皴法和树、石浑然一体,表现一种大气浑然的面貌。
“太行骋怀——著名山水画家吕大江个人作品展”开幕现场嘉宾剪彩
韩振刚(中国美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看到吕大江的作品,我感觉有一点他父亲的痕迹,但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在太行山写生这块有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探索,有这种细腻的点,也有一些非常粗犷的、苍茫的表现样式。吕大江这些年没有闲着,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努力,把自己胸中的太行描写出来,让我非常感动。
刘临(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吕大江的笔墨样式和绘画元素的运用,确实是从传统继承中往前推进了,用笔大胆奔放。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和创作的题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因此创作出的山水画的面貌,实际上就是自己情感融入生活的一个很好体现。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能把人和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强调天人合一,个人情怀和自然情怀在作品中得到很好地融合呈现,画面中呈现出一种博大雄浑。在当今山水画创作领域里,可以说吕大江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李乃宙(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吕大江在展览中能够呈现如此数量众多、面貌丰富的作品,这是很不容易的,说明他很勤奋。每幅作品的呈现也都很严谨,说明他是一个认真创作的画家。
韩学忠(中国艺术研究院展演中心主任):
吕大江家学深厚,他自己也很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绘画进步很大,而且越画越好,新年伊始,画展的亮相为北京画坛增添了新的亮点。
“太行骋怀——著名山水画家吕大江个人作品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周尊圣(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想谈一下地域性这个老话题。所有追求山水画的人,包括理论家,经常谈的一个问题,地域性,我想拿大江本人来说,追求历经几十年的经历,包括吕云所先生,就是花费了一生的经历追求太行山水。这一点,尤其是他父亲去世以后吕大江感受愈发强烈。父亲未尽的事业,他现在能够接替父亲把山水画画得更好,让人感动。这些年来大江把山水画,尤其在父亲吕云所的影响下,短短几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大江下苦功后的成果。地域性绘画,很快会被学界、美术界接受,但是很快又容易僵化。美术评论有这样一句话,风格的形成就是僵化的开始。希望大江能够继续强化自己的风格,把太行归你所有,所有人强化你的风格,坚定你的信念将来一定会走出一个真正的吕大江。
穆家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
看到大江的画,感觉到他从南北方的绘画中吸收了非常多的营养。既有北方的雄壮之美,又有南方水墨的韵致,他把南北方的特色结合起来,又学习了父亲画太行的气势,作品大气磅礴,很有力度。大江的画很多从生活中来,有很多写生体验,所以画看上去比较鲜活,这是我感受比较深的地方。此外,他同时从生活当中吸取营养,发现自然的山川这些题材,又不被自然所左右,又是自然的画家,心灵自由的放飞。他不仅在题材上放飞自己,同时笔墨语言的形态上南北兼容,这是大江在中青年画家中非常突出的一方面。希望大江在未来的时间、空间当中能够更多在太行山的表现绘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笔墨、形态,线性的表达方式上,他的表现更加得丰富、完满,那个时候他会表现出更加接近内心向往的典雅和清然。
李耀春(中国美协理事、天津美协秘书长):
吕云所先生画太行是画一种魂,大江画太行是画他的一种梦。看大江的画大多以俯视为视点,而且感觉大江的画,从山外看,就像现在坐无人机在空中看的感觉。大江在山水画笔墨的探索上有意识的吸收了许多他父亲的东西,而且融入了许多自己对中国传统的理解。他现在一直在探索如何表现属于自己的一个新的东西,所以看大江的山基本上是他心中的太行。最近几年吕大江从笔墨语言,形式上有意识的进行探索,取得的成就不小。他也是天津近年来中青年新涌现出来的实力画家,希望吕大江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成熟。
李冬(中国美协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美协主席):
大江的作品,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师古人,一个是师自然,再一个是秉承家学,这三个方面对大江画面的形成非常重要。他的绘画里面,有一些绘画构图很满,而且绘画里有意识,有黑白灰这种黑虚和白虚。还有一些肌理的涌动,一种流动形成了一种韵律,这种韵律更加强化了他的画面的气韵生动。而且他的绘画有太行那种苍凉、阳刚,也有南方山水的那种雄浑、苍润。应该说他把太行升华到自己胸中的太行,而且追求的是他自己精神的一种境界。水墨语言的表达,体现的是当下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尤其在新的时代,在当下美术的园林当中弥足珍贵。
吕大江 玉树蒙春 180×170cm
初中海(中国人民大学特聘导师、教授,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吕大江的山水,浑厚华滋、蓬勃大气,呈现出一种大气、阳刚的精美。当然这和他的家学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性中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青壮年时期比较系统的学习了中国美术史、中国绘画,加上他的努力,成就了吕大江的今天,成就了吕大江的绘画。一般来讲,绘画的路径应该是从古人入,从造化出。大江的山水就是对传统的传承基础上注入了时代的精神。他的绘画极其擅长运用积墨法,但是又梳理了自古以来文人冷凝、清俊、箫瑟的面容,用积墨法的厚重、浓郁、大气、润泽描绘北方的山水,描绘太行。用笔雄阔,运用豪放,有一种至大至刚的审美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看一幅作品的好坏,就要看内容,看笔墨。笔墨包含技术和精神两个层面,所以吕大江的绘画当中,放大了看,看局部,看笔墨,看笔笔之间的关系,绘画所呈现的虚与实、方与圆、巧与拙、苍与韧、刚与柔、阴与阳、浓与淡、轻与重、开与合、繁与简、疏与密、生与熟,这些每个相对的审美范畴,都在他的画中成分体现。
徐文汉(天津美协理事、天津青年美术书法协会主席):
画家面貌的形成,包含几个因素:一个就是做人以及和他的性格非常关联。只有为人厚重,表现在艺术上才是厚重的。此外,大江有非常好的先天条件,就是生在太行山。很多画家到太行山画太行山,而不是真心、真情的表现,因为从小生长在这里,这种表现和其他画家表现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所以我们这次看大江的太行,确确实实是倾注了大江的深情。从这一点来讲大江的诗情画意,他的画厚重有,轻松也有,这个很难得。又加上些许灵动,色彩表现上也是很丰富的,不是单一的表现太行,这个和他生长在太行关系特别大,不是简单的一个点,而是全方位的面貌。此外还有情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没有大的情怀,这种雄浑是表现不出来的。大江的为人特别好,我们天津青年美协,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大江每次都特别热情的参加,这也表现了画家的社会责任。
王伟毅(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像大家都知道的,大江幼承家学,父亲是著名的山水画家,我想这样一个身份,除了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之外,在艺术创作当中又面临一个压力,总是在父亲的影子下进行创作。因为吕云所老师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难得的是,大江在大学毕业30多年期间,面对种种压力一直没有进入这种影子,没有放弃艺术创作,就像今天大家看到的,创作了很多高水平的山水画作品。
田地(博宝艺术网品牌总监):
巍巍太行,心驰神往。唯有真诚付出,才能让情怀得意。太行山水青年画家吕大江出身于美术之家。其父吕云所是我国当代北派山水画代表性画家。吕大江自幼喜爱画画,长期跟随父亲学习传统积墨法。同父亲一样,毕业于天津美院,得益于众多名家教诲。同父亲一样都是从太行山走出来,并且都选择了画太行。更可喜的是,一同蜚声画坛。大江的作品有很强的带着视觉冲击力和灵魂震撼。表面上这个山没有人物出现,我觉得恰恰传递的就是厚重的人文精神,实际上他传递的是这种滋养,人文的滋养,他的精神是厚重的,这种灵魂的东西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的山性壮美,更多的是灵魂的滋养。
吕大江 高山深处有人家 180×90cm
吕大江:
通过展览是想给大家做一个汇报。父亲“积墨熏染”的笔墨风格和诗意壮美的太行山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的绘画受父亲影响很深,继承了他积墨熏染的笔墨方法,但又有区别。我自幼在家学“北派山水”宏大气象熏陶下痴迷绘画,后又进入天津美院在学院派中西绘画专业训练中对造型、色彩、以及笔墨又有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后期的实践中又继承宋人山水“厚密繁茂”笔墨气象和“南宗”山水洒逸俊美风格,力求达到“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父亲去世之后,自己心灵上也受到很大打击,心中很多东西愈说而不可发的东西,想通过画笔宣泄出来。我从小生活在太行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日新月异的新农村景象,抒发天人合一,人与天、人与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这种和谐美好乐园的情景生活,通过大量写生,再以泼墨、破墨、积墨这种三墨法来表现美好的太行景象,阳光的太行和亲和的太行是我人生现阶段状态,正像各位老师所说的属于探索阶段。诸位专家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并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一步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会继续探索,不负重望,争取在下一阶段画出更好的既有传统功力,又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