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农民画:这片土地的眷恋 那群农民的梦想

2018-12-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觉民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评小百科: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宜君、南京六合、安徽萧县、西安鄠邑、江西永丰 、延安安塞、江苏邳县(邳州)、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全国各地的农村、牧区、渔岛、社区的数十个农民画画乡,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最广大群众对时代的感受。

农民画家解振辉在作画

 

  中国农民画发展的文化特征

  要谈农民绘画,可追溯到很早的神庙壁画、织锦印染、箱柜漆画、灶头画、炕围画,还有年画、灯彩画、皮影画等等,这些被大家称为民间绘画或民间美术,它们有的本属于民间绘画范畴,有的则与民间绘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故而从其历史的发展来看,确切意义的农民画的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而其真正成为中国农民一项艺术创造和文化运动,进而获得大规模发展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

  1.走上了艺术本质的道路

  农民绘画这一活动的出现,其发生与发展始终映射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在本质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心理状态,折射着中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画作为群众的文化创造,从普遍性出发,注重反映客观生活,注重绘画形式和技巧的更新,开拓了对社会与人生观照的审美视角,使新时期农民画得到了个性意识的强化和艺术自身价值的强化。社会生活的安定、温馨、闲适给每个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使广大农民画家从狭隘的社会功利束缚中挣脱出来,走上了艺术本质的道路。

  2.开启了中国美术的新格局

  农民画自改革开放后走上了尊重广大农民的艺术潜能创造之路,为中国的群众文化和中国的美术发展启创了新的格局。当时,全国各地掀起的农民画,让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真正拿起画笔直抒生活、描绘理想。在此期间,各地群艺馆、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下农村、串家户、组织培训,为农民开启艺术天赋,让农民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农民艺术人才,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文化工作。

  3.实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对外交流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农民画家们至少创作了500多万件农民画作品。这一时期,农民画屡屡被国家、省、市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有的作品被欧美国家机构和个人购买。而最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农民画作为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不断代表中国国家形象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展出及交流。

  西方国家某些从事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的学者,从农民画里发现了对其研究领域有价值的信息,因而农民画引起西方艺术界和西方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中国农民画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中充当了新的文化大使,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解振寿《立春》

 

  中国农民画的文化前景思考

  农民画在其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两大深度难题。一是城市化进程对农民画的影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乡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昔日遍地开花的农民画创作活动已渐入低谷,真正以农民身份参加创作的人数锐减,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广大农村由于不断被纳入城市化进程的版图,农民成了“城市居民”。另一方面,“80后”和“90后”的青年由于失却了真正的乡村生活和由乡村生活传承的民间艺术,其农民画的创作成了无源之本。当代各地还有一些热衷农民画创作的,大部分是一些乡村城镇的美术教师或业余爱好者,其创作路径是由文化馆美术干部教其如何创作农民画,从而使农民画失却了“发自内心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原生性特征。二是农民画产业化的困扰。艺术市场的出现,让很多农民在农民画创作中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于是,农民画也随之变成一种艺术消费品。此时的农民画创作不再是来自农民自己的灵感和生活感受,而是来自购买方的主观意愿。

  新世纪中国农民画应该面对窘境进行反省,闯出一条新路,以获得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1.回归本原,扎根民间

  农民画的作者身份决定了其根基应该扎根民间。农民画必须找到回归之路,投入到中国民间美术之中,同其他民间式样一样,使乡村生活的温情与和谐成为自身的内在品格,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情趣,而为广大乡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画。其实,农民画本应该是农民自己创作和自我欣赏的艺术,如果我们把农民画作者称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那么,广大农民就是这种食粮的消费者。农民画的生存与发展,首先取决于农民需不需要,因此,必须回归本土,扎根民间,与民俗结伴而行。

  2.自我完善,追求纯粹

  农民画事实上是仅仅具有民间概念的绘画,其触角探及民间的外围,所反映的生活是形式上的美。农民画语言系统的建立,完全可以抛开原有的民间美术语言系统,提供一种理解艺术与生活现实关系的全新视角。

  视觉艺术走到今天,正经历着一个空前繁荣的视觉形式的创造和展示过程,对农民画作者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新的起点和语境。在这一情境中,农民画可以顺着走,也可以逆着走,可以用幻象或现实、无意图或者有意图等各种方式和意图进行创造。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时,农民画既可以投身到民间美术的原有范畴中去寻找本原的根基,又可以不断自我完善,追求纯粹审美层面上的视觉表现,进而把对农民仅具有生存意义的土地与绘画元素进行互生性的构建,形成一种相生、互融、互感的视觉语境,为人类的审美需求开拓新的文本。

  3.立足本土,壮大事业

  中国农民画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能脱离历史渊源,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的。

  有人认为:“农民画源于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把农民画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促使其产业化,农民画才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把对农民画作者的培训也改为市场化。把农民画当作一种文化资源来抓,是当前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热点,画乡建设也应该把开发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进行探讨,积极探索。但一味强调“促使其产业化,农民画才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当前绝大多数画乡来说并不现实。从发展现状来看,还不能说中国农民画已经形成为一大文化优势产业。所以,中国农民画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立足本土,将其纳入中国群众文化建设的范畴,纳入各级政府的文化视野,才能继续谱写中国农民艺术和乡土文化的辉煌。愿中国农民画在中国新一轮的社会发展中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续写新的风貌、新的画卷、新的梦想。

曹金堂作品

 

  延伸阅读: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

  农民画家如何画二十四节气?

  徐里:革新图强开创美术事业新局面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