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术记怀
2022年对于中国,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盘点艺术创作,盘点中国美术,都是对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的形象记载,尤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美术更是时代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
1
2022年,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大胆前行、阔步迈进。人们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对文化与精神的倚重越发明显,美术创作不仅要不断美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环境,也必然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无形空间。因而,回望2022年的中国美术,首先要看到体现国家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大型美术工程与项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共性化的“闳约”与个性化的“深美”对时代大潮的表现,正是国家美术工程和项目“帆悬风正”的形象体现。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创作工程等,都是在充分总结以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带一路”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等实践经验、对主题意义的严格论证、对画家风格的细致甄别、对创作表现的认真评议后,最终对作品公正审验而完成的。这一创作观念与创作方法也在2022年继续延伸。
时代需要艺术的肯定,艺术需要时代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与发展路径,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不仅为当代的美术创作树立了标杆,也让画家们认识到时代精神对创作的深刻影响。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应是2022年美术创作的重头大戏,展览在落成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拉开帷幕,150余件作品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巨大发展、事业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以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3个部分汇聚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示了中国人民努力奋进,追梦筑梦的信心与信念。其中,《幸福新时代》《筑梦未来》《龙腾大湾区》《科技腾飞》等都是尺幅阔大、场面恢宏的中国画,画家不但描绘了现实的客观存在,更强调了艺术的主观升华,从场景到人物、从形象到动态,都呈现了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虽然时间定格在今天与当下,空间却从现实生活巡游到外太空,到梦想中的未来。让观者明白,所谓时代意义,正是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所谓中国精神,正是汇聚了民意民心的强大力量。中国画《太空课》《家》《书香飘村镇》《晨曲》等作品则从个别入手,在小景致中下大功夫,把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做表现的基本元素,在一般中叩问特殊的意义,在特殊中还原一般的价值。画面中的主体人物,无论什么身份、职业、年龄,都是生活中确实的存在;不确实的则是大时代与小人物、大环境与小局部、大主题与小日子之间,千种姿态与万般风情,这就是我们的大中国,就是艺术家的大立场。
《龙腾大湾》李翔、杨文森、张蕊 中国画 415cm×318cm 图片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回望2022年中国美术,开年大戏应是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本届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同时应2022北京冬奥组委会之邀加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从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征集,展出作品700多件,以超乎寻常的体量和规模,强调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和抗疫精神。如巨幅中国画《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会欢迎您》以超越时空的视角、气势开阔的构图和工笔重彩的勾勒,表现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穿梭于冰雪天地之间,运动的轨迹在画面中上下翻飞纵横,运动的精神与力量扑面而来;油画《体育强国梦想激荡》的画面如同一幕历史大剧正在上演,一束“强光”横亘于画面的中心,环绕着光束的是奋力拼搏的运动形象,团块的组合又像一个个故事的展开,丰富的细节描述与浑厚的整体氛围让光束不但代表着生命之光照亮世界,也寓意着光明所在正是人心所向。
2022年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展览引人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延安深情——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和“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延安深情——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而举办,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年画、连环画等不同门类作品96件(套),生动呈现了一代代美术家在党的文艺思想的指引下,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的生动画面。“美在新时代”作为中国美术馆2022年度办展的主旋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第二期,展览精选近300件中国美术馆藏品,以“以美表现新时代”“把美献给新时代”2个篇章加以呈现。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胜利召开后,中国美术馆更从近8年的馆藏、捐赠与征集作品中精选近600件作品,汇聚成“美在新时代”第三期展览,通过现场陈列、电子画屏、网络展览等方式为观众呈上一场艺术盛宴。支撑起“美在新时代”系列展览的,是每一位捐赠者——为充分发挥藏品资源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国美术馆倾心打造“典藏活化”展览品牌,弘扬艺术家和捐赠者的奉献精神,2022年,“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斯文传古风——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宝藏经典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藏迎春作品展”“塑者归来——熊秉明艺术回顾展”“劳动者之歌——中国美术馆藏人物画作品展”等,广受业界关注。
“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海报
2022年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同时也在全国多地展开,许多省市根据自身历史与现实的考量,筹划选题、动员画家、组织评议,将既有宏观站位,更有自身立场且丰富多彩的主题性创作选入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和项目中。如“北京意象”系列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十年·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 ,再如“百年追梦·浙江省美术书法精品创作工程”“永恒记忆·不朽丰碑——建党百年湖北党史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海南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美术工程与项目对创作的整合凝聚,都形成2022年文化与艺术的生态氛围。这种全国上下一心,行为一致的文化现象,都是对国家发展的精神财富的贡献。
2022年的美术创作可以从时代与艺术、再现与表现、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涵四种角度去认识,四种角度也是画家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面对、选择的关系及立场。中国美术的发展正是在对这四种关系的辩证中得到生动的诠释。
2
2022年的美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青年画家在唱主角。无论是主题性创作的展示,抑或是社会上各种名目与展览,青年画家活跃的身影、敏锐的视角、新颖的表现和个性的语言,都让中国美术当代的面貌更有活力、更为生动。如果从画面判断,无论年龄,在视觉上只有新与旧两种;如果从审美目的判断,再现与表现则决定着新与旧的结果,再个性的语言,也只与表现的追求相契合,再生动的题材,也会让再现的追求所耗损。因而,青年画家的成熟,不是技艺的娴熟、不是语言的流畅、不是观念的前卫与先锋,而是能从再现的手段中向往表现的结果,能从表现的目的里掘取创造的快意。
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是“共生的世界”。油画《瓦洽的行走》突出了画家主观性的表现意图,画家虽然在新疆有着长期的生活体验,对少数民族人物的特征与生活方式都烂熟于心,但画家并没有停留于民族服饰与形象的再现,没有用客观的一般替代主观的特殊。故而在《瓦洽的行走》中,观者看到的6个人物与穿插其中的马和鸟,在具有了仪式感的同时,也获得了永恒性。画面背景中,时隐时现的远山如历史一样,既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人与物在时间中相遇,却又在空间中相悖,画家借此强调的错位,正是对再现与表现的一统,正是历经时空的浮光掠影,去看永恒人性的真实存在。
《瓦洽的行走》赵培智 油画 200cm×340cm 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上,油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颇为醒目,作品表现的是九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些时代英杰各据一幅画面,他们虽然形象各异,但相同的是人物形象的气韵生动、精神饱满。肖像的创作本身具有客观再现的属性,像与不像直接关乎到主题的质量,徐青峰、杨旸等画家根据英杰们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专业气质,从客观入手、在主观变现,通过前景与背景的比较、形象与体态的比较、色调与色阶的比较,充分调动明暗、动静、张弛等表现元素,在赋予表现对象个性因素的同时,也把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英杰的理解,以个性化的色彩和笔触融入其中,去追求客观存在之上的主观创造,达到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比肩并进。当于敏的朴厚、申纪兰的直率、孙家栋的从容、李延年的勇毅、张富清的坚韧、袁隆平的求实、黄旭华的内敛、屠呦呦的执著、钟南山的自信一一呈现给观众时,英杰所以为英杰的精神力量也打动了所有观众之心。
3
2022年的美术创作既有对新现象的叩问,也有对老问题的梳理。比如在创作中一直存在的“感性与理性的关系”这样关乎艺术本体论的问题。好的画家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相依互动、相辅相成;用理性降温感性,用感性升温理性,在审美的表达中找到适合的温度。
回到今天的现实中,不难发现许多画家在动笔前最棘手的事就是如何梳理调校好两者的关系,当画面中两者的存在都相对稚嫩肤浅时,尚能勉强应对,一旦越来越深入深刻,许多人的思考滞胀,心力不逮,就只好任其分道扬镳,要么情绪化地一塌糊涂,要么理智地不近人情;社会上的画家前者居多,学院里的画家后者居多。生活的广度与学术的深度相加的“好”,在2022年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也并不乏其例,创作中国画《家》、油画《五月茶乡》《黄河紫烟》《浦东朝晖》《洋山港新貌》等作品的诸多画家,虽身在学院多年,却不乏生活感性的激情;他们在不断深入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着情感,通过作品完美展示了当感性与理性聚焦于生活的深处时,两者的相辅相成与缺一不可。
《浦东朝晖》全山石 油画 108cm×120cm 图片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形影系列》组画是首届水彩静物画展·邀请展的特约作品,该作品是画家在生活进行时中随手拈来的情感注脚。画家不想给情感贴上标签,也没有为作品注入意义,而是在看似纤细不苟的笔触中融入小心翼翼。小心的正是物性的干遇到湿时,人性的理智遇到情感时,从而既为观者的视觉留出想象的时间,也为自己的想象留出表现的空间,一举两得、各美其美。
4
在2022年的美术作品中,“绘画性”一直是潜在的评判依据。从摄影照片式的具象写实到意识形态的创造表现,经过“绘画性”的检验立分高下。绘画性强调表现性,不论写实、还是具象,也不论写虚、还是抽象,都可以从表现上看到绘画性的存在或缺失,也都深刻影响着理性与感性的互动或相悖。只有形式与内涵的和谐与共在,才可能产生更多好的美术作品。
困厄幽囚于形,濡养脱颖于神。画家常常是在形式之形与内涵之神之间,反复比较深入思考而不断提升作品的品质,不断成熟着自我的表现理念。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与江苏文投集团共同推出的文化品牌“青春飞扬——全国青年版画展”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成功范例,许多青年版画家由此起步而进入社会的视野。乔檑的石版作品《世外》,一条石板路铺向未来,两个面目不详的人在画面中心寻找手机信号,世外是一份希望和期待,再现的现实在乔檑这里并不真实,真实只在表现的世外。刘强的铜版《失乐园》也是以具象的画面形态表现抽象的哲思哲理,强调现实中的荒诞不经。关月皎的铜版套色《童谣·心之所系》里讲了一个心有所依就自我清明的故事。王岩的水印木刻《宝船》,从中国到世界,船总能让路人看到希望,船也总给人以安全,王岩的船以幽默的面目承载着希望和安全,船的饱满寓意了富足和包容,更是人们美好的梦想。
一年又一年的美术创作如水流变,不变的是水下沉稳的礁石,是对创作品质的追求与肯定。天地之大,万物之多,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美术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并不轻易,只有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坚韧,才可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