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作品虽然不以宏大叙事和深刻反映见长,却因源于儿童本身的美好,为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其优秀作品所体现出的童真童趣,不但能使人们感受到儿童由内而外的纯真之美,以此为观照,也会给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以回味与感悟。就像现在有些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晒娃”一样,美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所传递的美好,对那些内心纠结、疲惫倦怠的成年人而言,可能还会具有一种“治愈”功能。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以儿童游戏为题材的“婴戏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曾经风靡一时,在宋代达到了高峰,此类作品甚至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绘画,出现了以苏汉臣和李嵩为代表的名家高手。尽管大量的“婴戏图”以及明清年画中的“娃娃画”在主题上较为单一,但也有对儿童生活表现细致入微、鲜活生动的精品力作。即便画中表现的社会风俗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风格与内容各异的“婴戏图”,对人们生活理想的表达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之所以选择儿童活动中的游戏作为表现题材,是因为它在体现童真童趣的同时,还能代表一种闲适自在、富有趣味的生活理想。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绢本 197.5×108cm
纵观中外艺术史,美术作品中的儿童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自由美好、吉祥幸福等象征寓意。“娃娃画”是我国传统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画面上健康可爱,形象略显夸张的儿童形象,无疑就是社会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吉祥物与代言人。西方宗教题材美术作品中,那些小天使也是些被赋予了神性色彩的可爱儿童,他们调皮天真的性格特征以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命状态,体现的正是现实世界的美好愿望。
儿童题材在西方绘画中虽不如中国的“婴戏图”那样地位突出,但还是有不少绘画大师对此情有独钟的,并且创作出了相关经典名作。西方美术写实性表现手法的传入,影响和改变了我国儿童题材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这在当下的油画和工笔国画创作中表现尤为明显。艾轩和李自健等油画家笔下的儿童形象为许多人熟知,他们选取的人物背景虽然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有差异,但画中儿童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都呈现出了一种诗性之美,尤其是儿童纯真无邪的眼神,能给人远离尘世喧嚣的感觉。在苍茫空灵的背景下,艾轩作品中藏族儿童的深情凝视,能让人感受到诗和远方;李自健画笔下的儿童与自然一起构成了往日乡村的美好图景,在那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所崇尚的淳朴亲情,更是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近年来的工笔国画创作有不少是以儿童为题材的,这些作品能够关注当下儿童的现实生活,融入时代元素,生活气息浓厚,表现了新时代儿童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精神风采。
王沂东 沂蒙娃 布面油彩
漫画是多数儿童喜欢的绘画形式,其中有许多是以儿童生活为表现内容的,优秀的漫画家们会注重以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兼顾艺术作品的教育与娱乐功能。这些漫画作品将童真童趣以夸张的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演绎得幽默生动。即便如张乐平表现儿童艰辛坎坷生活的《三毛流浪记》,也不缺少自然流露的童真童趣。儿童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是儿童的生活日常,卜劳恩《父与子》中充满奇思妙想的亲情互动,让人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了他们的正直善良和乐观幽默。
与传统儿童题材的美术创作有所不同的是,当下美术作品中儿童形象的表现在艺术风格和价值追求上更为多元,可是有的作品却仅仅只把儿童当作了某种观念表达的形象借用,而那些怪异丑陋的儿童形象,其实与儿童本身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关系。当然,对儿童生存状况的多维关注,也应该进入儿童题材美术创作的视域之中,比如发展儿童教育、保护儿童权益等。
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理想的寄托,看到了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更看到了儿童本身所固有的童真童趣,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人间美好!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对成年人而言,关爱儿童便是关爱自己,现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使美术创作的儿童题材更为宽泛生动,相信新时代的美术家们会不负时代,能够用他们的丹青妙笔描绘出更多心系儿童的美好画卷!
李平凡 节日 版画
(作者:孔繁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图片来源于《美术报》)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