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并不事先说明,我们乍一欣赏这些展现在面前的摄影作品,恐怕很难想象得到它们原来都是手机摄影作品。无论从光影、色彩、构图、场面、人物、风景、角度、瞬间,乃至动感、广角等等,几乎专业摄影艺术和技术的种种技法都在这里得到了运用和体现。一方面我们能够鲜明地感受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手机的摄影配置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摄影艺术究竟是艺术,相机的大小先进与否固然能决定摄影作品的质量,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操作相机的创作主体有怎样的艺术眼光和艺术能力。也可以说,当数码相机普及时,其实等同于发生了一次摄影艺术大众化、平民化、普及化的革命一样,手机摄影在手机配置上的普及其实再一次使摄影艺术向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迈出了巨大的步伐,并且正在而且必将引发摄影艺术的再一次变革。
手机摄影不仅具有人人拍、人人参与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而且它还不断附加上“自拍杆”“遥控”和与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终端、推送发布相联结,使摄影的拍摄、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域限,进入全媒体、全终端、全流程的时代。手机摄影是我们这个时代“微”生活的又一利器。它是微小的,像生活中的水滴,但是这些微小的水滴又是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充满活力、如此海量,所以它们又是海洋般的壮阔。微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大世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手机摄影之于摄影艺术本质和边界的影响和扩展,之于时代与生活产生的变迁和变革,摄影人其实是有所预感和预见的。无论是新闻纪实性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本质上就是影像的记录或美化的影像,优秀的摄影作品最根本的元素在于精彩的瞬间(包括突发的、罕见的、可遇不可求的人事或影像)和绝美的画面(构图、色彩、形象) 。世界如此之大,如果只有若干职业摄影人从事摄影,我们不知漏掉、遗失、丢弃了多少旷世的作品和伟大的瞬间。所以,一旦进入由手机摄影带来的全民摄影的时代,我们又可以记录、留下、创造多少优秀的摄影作品!而我们的人民大众一旦掌握越来越多的摄影技术、艺术修养、美学趣味,他们的文明素养必然极大提高,社会进步必然极大提速。这就是手机摄影本身携带的巨大的文明力量。所以,这些年来,各种关于手机摄影的研讨、实践、活动正方兴未艾。广州市文联就是这些先觉、先行、先倡者之一。本版刊发的这些手机摄影佳作即来自于他们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机摄影活动。
前不久,广州市文联联合广州市青联、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了一次以“最文艺广州在哪里”为主题的全国手机摄影大赛。大赛开幕式还同时宣布成立全国首个手机摄影协会。这两个举措都可以说是领时代风气之先。事实证明,这个活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首先是参与者云集,特别是年轻人踊跃异常。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广州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手机摄影爱好者,还有许多海外游客、华侨、港澳台同胞,范围之广、人数之众超出了预料,说明了手机摄影的确“时尚” 。其次,海量的手机摄影作品把“最文艺的广州”作出了全景式的呈现,从建筑、地标、景观、园林、街道、桥梁到山水、乡村、民居、古宅,从日常生活到普通人物,从文艺表演到城市雕塑,内容几乎无所不涉,时间和空间无限打开,已然成为一部广州人文、艺术、生活、文化的形象史。这些作品虽然不是件件优秀,但留下来的丰富影像都可成为一个特定时段珍贵而全面的记录资料。这也是手机摄影除了艺术价值以外的“生活史”的档案价值。第三,这次大赛也产生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优秀摄影作品。有的构思绝妙,有的光影独到,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美轮美奂;有的角度别开生面,有的题材新颖别致,有的瞬间精彩,有的画面壮丽;有的小角度取胜,具有浓郁的“手机”品质;有的反其道而行之,以“大” 、以“变化” 、以“多彩” 、以“深远”这些手机摄影的“短板”为突破口,让人们忘记了手机摄影的“手机”性,敢与专业相机一争短长。
广州市文联这一次手机摄影比赛取得成功,启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新生事物,高度关注手机摄影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系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