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相声应“笑而不俗 噱而不厌”(宋洪发)

2024-05-09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洪发 收藏

“笑”是相声的审美追求,也是它的艺术手段。“系包袱”“解包袱”“抖包袱”的组织创作过程只有与“为何让观众发笑”结合起来,才能确定审美效果,也才能使“包袱”既可笑,又能发人深思。

相声作为重要的曲艺艺术形式之一,自诞生以来,以其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意味隽永的艺术特性,带给了观众无尽的欢乐和笑声。时至今日,随着观众对相声作品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观演一体的审美关系也在不断演变,更需要相声从业者体悟现实、理解现实、烛照现实,向时代要方向、向实践要真理、向生活要笑声。

苗阜、王声相声演出(图片来源:“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号)

相声应有宏观的时代视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优秀的相声作品从来都是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或反映众生百态,或讽刺不良现象,或赞颂文明风尚。《白骨精现形记》《帽子工厂》《如此照相》等经典名段的成功就在于其立时代潮头,观照彼时社会思潮和社会情绪,获取了生活本身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生活的点滴变化都与时代洪流息息相关,相声作为“文艺轻骑兵”,不能自恋自闭,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喃喃自语,而应从小视角、小切口入手,在纷芜繁杂的事件中抽丝剥茧,发现与时代前进步伐的抵牾,把源于生活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内容进行高于生活的创造,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实现宏大叙事的微观表达。

时代视野、立足现实,不是否定历史、否定传统,相声艺术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留给世人丰厚的文化遗产,传统相声的结构手法、创作技巧、表演方式等内容,为了解相声艺术属性、锤炼技能、丰富创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在当下相声创演过程中,仍是可借鉴并需要遵循的规则。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相声需要适应时代,需要不断突破、创新、创造、发展,在遵守基本规律前提下,做到不为传统所困、不为时尚所惑。

相声应有丰厚的哲学意蕴。“笑而不俗,噱而不厌”,如同其他艺术样式一样,相声在创演过程中,在组织结构、描述情节、编织包袱以及铺平垫稳、三番四抖和顶刨撞盖、瞪踹谝卖中更应注意虚实、多少、快慢、强弱等运用,注重对立与统一,呈现多样性与普遍性,既播下通俗性的种子,又结出深刻性的果实。《夜行记》《关公战秦琼》《买猴儿》《五官争功》等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辨,皆闪耀着相声独特的智慧和光芒。

哲学是在人类生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相声应在实践的深处探微,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笑”是相声的审美追求,也是它的艺术表现手段。“系包袱”“解包袱”“抖包袱”的组织创作过程只有与“为何让观众发笑”结合起来,才能确定审美效果,也才能使“包袱”既可笑,又能发人深思。“笑的艺术”不是“可笑的艺术”,优秀的相声作品还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悲悯意识,如在灾难题材作品创作中,应充分考虑民众对天人关系、生死态度、命运前途的价值观念,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俗,利用相声独有的书写内蕴,鼓舞士气,抚慰心灵,重建精神家园。失去了人性的善,相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相声应有浓郁的烟火气息。优秀的相声作品都是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钓鱼》《纠纷》《躲不开》《着急》等作品,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细致描摹生活细节,生动刻画作品人物,勾勒出一幅幅市井生活的图景。

“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鲜活的细节需要创作者在躬身前行中用心用情去体悟,需要走进广袤大地、走进田野阡陌、走进勾栏瓦肆,把根深深扎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让笔触抵达人民群众的真情冷暖。生活是五颜六色的,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审美再现,是非真假、善恶美丑,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相声可以表现假恶丑,但它的立场是求真、扬善、审美,而不是让揭黑曝丑成为博人眼球的噱头,“讽刺型”与“歌颂型”更不能成为定位相声的标签。相声还应跳出套路化的苍白叙事、类型化的人物塑造,用鲜活生动的生活经验、经得起推敲的生活逻辑和真实牢靠的生活依据,提升与观众共情的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给了相声实践的土壤,也给了相声再现生活的智慧。

不可否认,脚本粗鄙、缺少品位,照搬生活、缺少提炼,“包袱”稀松、缺少技巧,笑料低级、缺少格调,为笑而笑、缺少审美的相声作品当前仍见诸舞台,优秀的相声作品凤毛麟角。除却市场环境、演员素养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时代、实践、生活的深刻体悟是相声进入相对创演困境的重要原因。

时代决定了相声作品的高度。优秀的相声作品都铭刻着所处时代的烙印,离开对时代的抒写,相声也就失去“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的作用。实践决定相声作品的厚度。优秀的相声作品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必然具有教育启发、批判矫正、审美引领的功能价值,缺少了对实践的开掘,相声也就失去了深沉的力量。生活决定了相声作品的宽度。脚步丈量大地的距离,给予了相声无尽的素材,缺少了生活的滋养,相声也就失去了“笑”的能力。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构成相声创演的三个向度。把握好三者在相声创演中的作用,处理好三者在相声创演中的关系,相声才能再次迎来自己的满园春色。


(作者:宋洪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曲艺》杂志社社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相声直播,能“火”多久?(蒋慧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